政府網 | 藏文網 | 黨的生活 | 文明網 | 社科網 | 國防網 | 文化藝術網 | 民族文化網 | 青海湖詩歌節 | 海北旅游 | 鄉趣網
 
2015年6月中旬,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在雜多考察扶貧工作后,決定在8月中旬邀請雜多縣32名學生赴京參加“三熱愛”主題教育活動。 8月16日起,來自雜多縣的32名學生受求是雜志社之邀,帶著新期待、新愿景,第一次離開家,走出牧區、奔赴首都,開始為期十天的學習參觀交流之旅。 求是雜志社對這次活動作了精心安排,省委書記駱惠寧就此次活動作出批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高度重視此次活動,精心策劃,并要求省教育工委會同玉樹做好與求是雜志社的對接聯系工作,爭取讓這一活動產生最佳效果。省內媒體做好采訪報道宣傳工作,使這一活動產生更廣泛的積極社會影響。 這一活動,把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 詳細 ]
 
首頁 | 本網原創 | 媒體報道 | 美麗藏區 | 援青成果 | 藏區發展 | 求是幫扶 | 民族團結 | 最美笑臉 | 視頻報道
 
現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格桑花綻放在祖國首都媒體報道
 
【青海日報】扶貧先扶智 治貧先治愚——訪《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
來源: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2015-08-19 09:15:20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訊 雜多縣,是我社的對口扶貧縣。長期以來,雙方在扶貧攻堅奔小康的共同事業上,手攜手、肩并肩,共同奮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今,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思想指引下,我們以更加務實高效的工作,為雜多縣各族人民早日過上小康幸福生活,繼續共同努力奮斗。這次開展的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就是我們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舉措。

  ——李捷

  為進一步落實對口扶貧雜多縣有關工作,日前,《求是》雜志社邀請雜多縣32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赴京開展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教育訪京活動。

  8月18日,雜多縣中小學生“三熱愛”教育訪京活動正式啟動。舉辦這次活動的初衷是什么,想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求是》雜志社與我省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

  自1998年雜多縣發生特大雪災以后,《求是》雜志社就開始了對雜多縣的定點幫扶工作。十幾年風雨兼程,十幾年一路相伴,十幾年始終如一,《求是》雜志社與雜多縣手牽手,心貼心

  記者:《求是》雜志社與西部省份青海有著怎樣的淵源?

  李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統一部署,1998年,《求是》雜志社與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17年來,《求是》雜志社先后投入資金和實物逾300萬元,協助引入投資近9000萬元的基礎建設項目1項,直接資助貧困學生25人次,先后選派14名局處級機關干部赴雜多縣考察指導工作。

  17年來,《求是》雜志社編委會始終把幫扶工作作為全社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針對雜多縣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具體實際,不斷探索定點幫扶高原少數民族貧困縣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在不斷地凝心聚力與幫扶攻堅中,進一步推動了雜多縣的全面發展,為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突出貢獻。2009年9月,《求是》雜志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光榮稱號。

  記者:17年時間里,《求是》雜志社對雜多縣進行幫扶的過程中有哪些好經驗好做法?

  李捷:從最初給牧民送種畜,到興建希望小學,從支援辦公交通設備,到解決“通電”問題等,《求是》雜志社在多年的幫扶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雙基”幫扶思路,即“發揮雜志社聯系面廣的優勢,幫助雜多發展基礎教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些年,雜多縣的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均取得豐碩成果。

  《求是》雜志社編委會歷屆領導班子對扶貧工作都高度重視。每年都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我社定點扶貧工作,還專門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與扶貧辦公室,目前,已形成領導高度重視、干部職工主動關心并積極參與扶貧的良好局面。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我們深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物資援助只能解決眼前問題,而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才是脫貧的根本。扶貧首先要扶教育,近年來,在認真總結扶貧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社逐步把幫扶重點放在了幫助發展雜多縣的基礎教育上。

  扶貧工作也并非是單向的,在我社開展幫扶工作的進程中,雜多縣干部群眾艱苦創業、愛崗敬業的精神,也對我們也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現在,《求是》雜志社與雜多縣,就如同親戚一般。

  把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的關懷送到青海,送給雜多人民

  記者:《求是》雜志社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您對參加活動的學生寄予什么希望?

  李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在扶貧開發的新階段,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志社應該做好扶貧工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帶著這樣的問題,今年6月我去了雜多縣進行定點幫扶調研。在雜多縣走訪慰問了幾戶貧困家庭和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部分師生后,想讓孩子們到北京來看一看祖國的繁榮,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的念頭無比強烈。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來立志,把個人的理想與主人翁意識連接起來,比對孩子們進行多少說教都要有用。10天時間里,孩子們將領略中華文化、受到一種當代教育、接受紅色教育的洗禮、滲透一個勵志教育,希望通過此行,他們能牢固樹立愛黨愛國的意識,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做人的根本;牢固樹立學習創業的意識,這是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少年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牢固樹立知恩感恩報恩的意識,回報自己的父母、回報社會、報答祖國報答黨,這是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人應有的社會良心。我們衷心期望這些孩子們能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記者:您認為在青海實施“精準扶貧”應注意什么?

  李捷:“精準扶貧”首先要聚焦目標,真抓實干,“精準”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認真踐行“三嚴三實”,久久為功。全面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貧困地區也不能落下,要決戰決勝,只爭朝夕。“精準扶貧”要緊緊抓住民生和民心,把群眾發動起來,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打好扶貧這場攻堅戰。

  有著“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全球氣候形成啟動器”之稱的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不僅僅關系到青海自身的發展,而且還關系著全國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甚至關系到全球的生態安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找準扶貧攻堅突破口,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做好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守住綠水青山壘起金山銀山。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張西明為赴京參加《求是》雜志社“三熱愛”主題教育活動的師生送行
[08月17日]
·《求是》雜志社熱情迎接雜多師生
[08月18日]
·《求是》雜志社工作組在雜多縣調研慰問
[06月16日]
 
 
青海新聞網制作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