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網 | 藏文網 | 黨的生活 | 文明網 | 社科網 | 國防網 | 文化藝術網 | 民族文化網 | 青海湖詩歌節 | 海北旅游 | 鄉趣網
 
2015年6月中旬,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在雜多考察扶貧工作后,決定在8月中旬邀請雜多縣32名學生赴京參加“三熱愛”主題教育活動。 8月16日起,來自雜多縣的32名學生受求是雜志社之邀,帶著新期待、新愿景,第一次離開家,走出牧區、奔赴首都,開始為期十天的學習參觀交流之旅。 求是雜志社對這次活動作了精心安排,省委書記駱惠寧就此次活動作出批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高度重視此次活動,精心策劃,并要求省教育工委會同玉樹做好與求是雜志社的對接聯系工作,爭取讓這一活動產生最佳效果。省內媒體做好采訪報道宣傳工作,使這一活動產生更廣泛的積極社會影響。 這一活動,把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 詳細 ]
 
首頁 | 本網原創 | 媒體報道 | 美麗藏區 | 援青成果 | 藏區發展 | 求是幫扶 | 民族團結 | 最美笑臉 | 視頻報道
 
現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格桑花綻放在祖國首都媒體報道
 
【青海日報】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訪雜多學生“三熱愛”教育訪京團帶隊老師們
來源: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2015-08-26 10:31:09
編輯:朱月琴

  青海新聞網訊

  雜多學生“三熱愛”教育訪京活動即將接近尾聲。此次作為32名中小學生到北京參觀學習的護航者與領路人,隨行的雜多縣老師和校長對活動有著怎樣的感受?對《求是》雜志社有著怎樣的祝福?記者采訪了這些辛勤的園丁們。

  雜多人民銘記在心

  ——時刻懷著知恩之心,胸中就會多一些陽光;時刻懷著謝恩之情,境界就會多一些高尚

  記者:您能介紹一下近些年《求是》雜志社對雜多縣教育事業有哪些的關愛?

  格來江才(雜多縣第一民族中學教師):有種愛叫“大愛”,大愛無言,卻深深地溫暖著人心。

  在得知玉樹強烈地震的消息后,《求是》雜志社相關負責同志第一時間通過多方努力,與我們的家鄉雜多縣取得了聯系,并向雜多縣委縣政府發去慰問信,深切表達了雜志社全體干部職工希望幫助災區人民的迫切之情,溫暖著許多雜多人的心。

  唐古拉會永遠銘記,在玉樹強烈地震時,《求是》雜志社的同志們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用涌動的愛心撫慰著創傷,用流淌的真情凝聚起勇氣與力量。

  三江源會永遠銘記,17年來,《求是》雜志社心系雜多,傾情草原,年年接力,為雜多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獻智獻力,不懈努力。

  瀾滄江會永遠銘記,兩個月前,李捷社長一行克服高寒缺氧,不畏長途跋涉,帶著黨和政府的殷切關懷,帶著《求是》雜志社的深情厚誼,親赴雜多縣視察指導工作。

  雜多人民感恩黨

  ——感恩的力量,因真摯而動人,在雜多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記者:您對《求是》雜志社有著怎樣特殊的感情?

  白瑪文毛(雜多縣第二民族完全小學教師):回首艱辛來路,放眼玉樹大地,“感恩”二字,同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進程如影相隨,已深深融入到玉樹人民的血液中。

  雜多縣作為一個藏族人口比例非常高的邊遠民族縣,目前全縣中小學學生人數已達到1萬多人,基礎教育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雜多縣的教育事業也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我想,這些數字真實反映了雜多縣教育事業,從薄弱到壯大的艱難成長過程。讓我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艱苦創業,開拓前進。

  甘玉娥(雜多縣第三民族完全小學教師):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出發,我們先后乘坐了三種交通工具,到達了祖國首都北京。第一次來北京的我,感受到了北京的炎熱,更感受到求是人的熱情,給我們以親人般的溫暖。

  從飲食到出行,從著裝到住宿……《求是》雜志社對整個活動精心組織、精心安排,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參觀學習中,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讓我們這些第一次走出家鄉大門的師生們大開眼界,驚嘆不已。我代表家鄉人民感謝《求是》雜志社,感謝這些年來他們對雜多縣的傾情幫助,感謝他們為我們創造的這次機會。正因為他們的愛,使得我們的心一年四季始終都是暖暖的。

  借這個機會,我想把最誠摯的祝福送給《求是》雜志社全體干部職工,扎西德勒。

  感恩化為報國之志

  ——感恩,是涌動內心的溫暖,也是凝聚責任的能量

  記者:如何發揚紅燭精神,獻身教育事業?

  群英然周(雜多縣瓦里灘孤兒福利學校校長):前幾天參觀的復興之路陳列中,一張張令人亢奮的照片,一個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震撼著我的靈魂。紅巖英烈們的偉大人生實踐,昭示我們:弘揚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用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武裝自己,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準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取向。

  作為此次帶隊老師組長,我們更要帶頭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轉化為報國之志。是春蠶就要吐絲,是蜜蜂就要釀蜜,教師的最大光榮就在于他的默默奉獻。我們一定要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精神狀態,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履行本職,埋頭苦干,奮發進取,以一流的工作業績來回報《求是》雜志社對我們的幫助和付出。

  吉國升(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教師):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覺得,身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責任大,擔子重,我們必須做到問心無愧,做到堅持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用我無私的愛,用我辛勤的汗水,不辭辛苦,堅持澆出鮮艷的花朵。“幼苗茁壯園丁喜,良才承廈教師樂”,我相信當我看到自己的學生不斷進步,取得碩果的那一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也一定會無怨無悔!

  我們會銘記李捷社長的關懷,會銘記《求是》雜志社的干部職工對我們的悉心呵護。在他們不求回報的幫助下,在他們大愛精神的感召下,我們定會辛勤工作,培養好祖國的花朵,建設好自己的家鄉!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32名雜多學生的共同吶喊
[08月26日]
·雜多縣學生到《求是網》錄節目 談感受話理想
[08月26日]
·雜多學生走進圓明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08月26日]
·40名玉樹雜多師生登上八達嶺長城
[08月25日]
·放飛理想——雜多學生北京行:登臨長城
[08月25日]
 
 
青海新聞網制作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