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踐行囑托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字號”因綠出彩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 臻
發布時間:2024-07-12 08:52:40
編輯:何繼紅
牦牛養殖。魏雅琪 李娜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酥香的牦牛肉干、鮮美的藏羊肉、濃郁的牦牛酸奶、健康低糖的青稞米……不久前,在“凈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江蘇專場推介會上,來自青海20家企業的數百種綠色農產品和有機畜產品集中亮相南京市,這些帶著青海印記的農畜產品為當地的企業和客商帶來一場高原美食的饕餮盛宴。

  “青品入蘇”當日最令人關注的是青海農畜產品江蘇前置倉正式啟用。這座占地3000平方米,有著冷鮮、冷藏、冷凍等多種模式的倉庫,由青海省供銷社合作社、江蘇省供銷總社牽頭搭建,是青海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走向省外市場的一個大型中轉站,不僅為“青字號”產品打入江蘇萬億級消費市場積極布局,還通過江蘇特殊的地理位置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地區。

  “我們的農畜產品在輸出上遇到最大的‘卡脖子’難題就是物流,從青藏高原到南方,路程長且溫差大,有許多企業即便是找到了合作商,都要承擔較高的物流成本,線上的店鋪也會因為郵費高而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前置倉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將青海農畜產品統一運往這里儲藏,再從這里走向更多省外市場,青海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也有望實現‘江浙滬包郵’。”省供銷社合作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置倉的成功建立就是蘇青兩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建設好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生動實踐。

  無論是政府搭建平臺,還是企業自我探路;無論是消費幫扶,還是互聯網借力,放眼高原,如今“青字號”品牌建設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大力推進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目前,青海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春油菜雜交制種基地、青稞加工基地、冷水魚生產基地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在16個大中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專供基地、體驗店及窗口26家,2023年累計向省外輸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農畜產品價值達168.2億元。

  “青字號”品牌影響力的逐年提升是輸出地建設有成果、有進展最直接的表現,“賣得好”是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最終目的,而這背后是綠色發展貫穿始終的生動實踐。

  “生態、綠色、有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農牧業發展的底色,作為純牧業縣,如何在生態發展的同時推進產業發展,成為不斷探索的目標和方向。如今,已成為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的久治縣,憑借著“久治牦牛”畜種的優良性和牦牛全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正在成為青海綠色農牧業發展的示范樣本。

  從傳統、落后的散養放牧,到高標準畜棚、貯草棚等利用基礎設施優勢推進的高效繁殖養殖新技術,久治縣索乎日麻鄉索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牦牛養殖,打破了牧區普遍存在的牦牛單季出欄和“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傳統規律,并采用舍飼同放牧相結合的牦牛飼養方式,實現牦牛反季節錯峰出欄,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同時,實現產業增收,促進產業不斷壯大,建成了集畜產品加工、儲存、展示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基地,成為久治縣鄉村振興戰略示范試點。

  養殖技術更新、養殖設施升級,養殖觀念轉變,從索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牦牛產業的發展中能夠窺見全縣牦牛養殖提質增效的發展樣本,而對于久治來說,養殖也只是全產業鏈的一環。

  “在活畜交易、牛羊屠宰環節上建平臺、給渠道,我們依托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久治縣青南畜產品交易市場和在建的活畜貿易陸港基地,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穩步擴大牲畜出欄,積極打造全省綠色牦牛經濟基地和青甘川三省物流集散地。年出欄牦牛9萬頭左右,出欄率達34%,畜產品牛肉產量8700余噸。”久治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莫華青介紹,不僅是牦牛肉類輸出已通過有機認證,成為有機奶源的“久治牦牛奶”,還依托全縣22個生態畜牧業養殖基地,初步建立起了以縣城奶制品加工廠為中心,索乎日麻鄉牛奶中轉站和全縣22個移動奶站為輻射的牛奶收購布局,牦牛奶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建成。

  另一方面,把生態放在首要位置的久治,讓畜牧業發展中產生的糞污也加入到全產業鏈發展的環節中,成為鏈條上綠色循環的關鍵。“將牛糞變廢為寶轉化為有機肥料,減輕環境污染,在草原生態治理、飼草種植等方面實現資源綠色循環利用。”青海天空牧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才讓加告訴記者,農牧產品穩量提質就要從根源上“綠”起來,有機肥的運用是關鍵,這種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既能讓企業的有機肥銷售年年攀升,也為上游牧戶提供了一條增收新途徑。

  聚焦產業發展,盤活綠色有機農牧“一盤棋”,久治縣探索出集牦牛養殖、飼草種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產和糞污回收利用等產業配套相對完善、聚集程度較高的“草畜糞肥肉乳”牦牛全產業鏈格局。

  我們從果洛州久治縣的先行示范中不難看出,綠色為基,標準為樣,造就了青海農畜產品在省外市場強勁的競爭力。

  把“綠色”植入農牧業發展,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正在穩步前行:

  源頭把控上,化肥農藥“兩減”行動成效凸顯、綠色防控覆蓋率不斷升高。今年,更是在11個縣開展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技良法有效融合;

  標準監管上,立項農牧業地方標準48項,發布品種、良種繁育等關鍵環節地方標準16項,制定推廣應用重點目錄標準57項,全省累計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3個;上半年,新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11.13萬張,綠色有機特色更加鮮明;

  產業融合上,創建12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牦牛、藏羊、油菜3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33億元,并培育省級以上農牧業產業龍頭企業183家,全省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

  綠色化、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透過一組組扎實的數據,我們看到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不斷邁出堅定步伐。

  以生態為發展底氣,以綠色為發展優勢,翻開青海“綠色有機”農牧業的宏偉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處著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青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柱,以調結構、抓特色,重科技、強產業為路徑,不斷推動高原生態綠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推薦閱讀
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
陳剛吳曉軍會見出席青洽會的國內外嘉賓
第二十三屆環湖賽賽程過半 邂逅最美賽段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在西寧舉行
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揭榜掛帥"項目招標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大通縣第十五屆老爺山花兒會開幕
西寧市集中簽約18個重點項目
24H熱點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品入蘇”瞄準萬億級消費...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第24批來青博士服務團“三進...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攜“新”出海 “青字號”釋...
堅定不移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論...
如山厚愛暖人心 殷殷囑托催奮進——論學習貫徹習近...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重建美好宜居新家園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摩托主任”李東福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山” 贏得“金山”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塔拉灘上的追光者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長江源村:景美民富好“村”光
熱點圖片
【聚焦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共襄盛會
【聚焦第25屆中國·青...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精彩瞬間】致力開放合作 共謀綠色發展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
青海湟中群加:特色產業助增收
青海湟中群加:特色...
圖說環湖
圖說環湖
西部最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智”從何來?——走進青海哇讓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見聞
西部最大抽水蓄能電...
開放大潮浩蕩向前 共赴繁榮發展之約——寫在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之際
開放大潮浩蕩向前 共...
攻略來了!今年青洽會這么逛
攻略來了!今年青洽...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每個人都是一顆寶貴的石榴籽”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字號”因綠出彩

青海日報
2024-07-12 08:5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字號”因綠出彩

青海日報
2024-07-12 08:5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字號”因綠出彩

  • 2024-07-12 08:52:40
  • 來源:青海日報
牦牛養殖。魏雅琪 李娜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酥香的牦牛肉干、鮮美的藏羊肉、濃郁的牦牛酸奶、健康低糖的青稞米……不久前,在“凈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江蘇專場推介會上,來自青海20家企業的數百種綠色農產品和有機畜產品集中亮相南京市,這些帶著青海印記的農畜產品為當地的企業和客商帶來一場高原美食的饕餮盛宴。

  “青品入蘇”當日最令人關注的是青海農畜產品江蘇前置倉正式啟用。這座占地3000平方米,有著冷鮮、冷藏、冷凍等多種模式的倉庫,由青海省供銷社合作社、江蘇省供銷總社牽頭搭建,是青海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走向省外市場的一個大型中轉站,不僅為“青字號”產品打入江蘇萬億級消費市場積極布局,還通過江蘇特殊的地理位置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地區。

  “我們的農畜產品在輸出上遇到最大的‘卡脖子’難題就是物流,從青藏高原到南方,路程長且溫差大,有許多企業即便是找到了合作商,都要承擔較高的物流成本,線上的店鋪也會因為郵費高而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前置倉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將青海農畜產品統一運往這里儲藏,再從這里走向更多省外市場,青海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也有望實現‘江浙滬包郵’。”省供銷社合作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置倉的成功建立就是蘇青兩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建設好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生動實踐。

  無論是政府搭建平臺,還是企業自我探路;無論是消費幫扶,還是互聯網借力,放眼高原,如今“青字號”品牌建設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大力推進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目前,青海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春油菜雜交制種基地、青稞加工基地、冷水魚生產基地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在16個大中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專供基地、體驗店及窗口26家,2023年累計向省外輸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農畜產品價值達168.2億元。

  “青字號”品牌影響力的逐年提升是輸出地建設有成果、有進展最直接的表現,“賣得好”是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最終目的,而這背后是綠色發展貫穿始終的生動實踐。

  “生態、綠色、有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農牧業發展的底色,作為純牧業縣,如何在生態發展的同時推進產業發展,成為不斷探索的目標和方向。如今,已成為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的久治縣,憑借著“久治牦牛”畜種的優良性和牦牛全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正在成為青海綠色農牧業發展的示范樣本。

  從傳統、落后的散養放牧,到高標準畜棚、貯草棚等利用基礎設施優勢推進的高效繁殖養殖新技術,久治縣索乎日麻鄉索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牦牛養殖,打破了牧區普遍存在的牦牛單季出欄和“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傳統規律,并采用舍飼同放牧相結合的牦牛飼養方式,實現牦牛反季節錯峰出欄,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同時,實現產業增收,促進產業不斷壯大,建成了集畜產品加工、儲存、展示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基地,成為久治縣鄉村振興戰略示范試點。

  養殖技術更新、養殖設施升級,養殖觀念轉變,從索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牦牛產業的發展中能夠窺見全縣牦牛養殖提質增效的發展樣本,而對于久治來說,養殖也只是全產業鏈的一環。

  “在活畜交易、牛羊屠宰環節上建平臺、給渠道,我們依托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久治縣青南畜產品交易市場和在建的活畜貿易陸港基地,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穩步擴大牲畜出欄,積極打造全省綠色牦牛經濟基地和青甘川三省物流集散地。年出欄牦牛9萬頭左右,出欄率達34%,畜產品牛肉產量8700余噸。”久治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莫華青介紹,不僅是牦牛肉類輸出已通過有機認證,成為有機奶源的“久治牦牛奶”,還依托全縣22個生態畜牧業養殖基地,初步建立起了以縣城奶制品加工廠為中心,索乎日麻鄉牛奶中轉站和全縣22個移動奶站為輻射的牛奶收購布局,牦牛奶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建成。

  另一方面,把生態放在首要位置的久治,讓畜牧業發展中產生的糞污也加入到全產業鏈發展的環節中,成為鏈條上綠色循環的關鍵。“將牛糞變廢為寶轉化為有機肥料,減輕環境污染,在草原生態治理、飼草種植等方面實現資源綠色循環利用。”青海天空牧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才讓加告訴記者,農牧產品穩量提質就要從根源上“綠”起來,有機肥的運用是關鍵,這種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既能讓企業的有機肥銷售年年攀升,也為上游牧戶提供了一條增收新途徑。

  聚焦產業發展,盤活綠色有機農牧“一盤棋”,久治縣探索出集牦牛養殖、飼草種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產和糞污回收利用等產業配套相對完善、聚集程度較高的“草畜糞肥肉乳”牦牛全產業鏈格局。

  我們從果洛州久治縣的先行示范中不難看出,綠色為基,標準為樣,造就了青海農畜產品在省外市場強勁的競爭力。

  把“綠色”植入農牧業發展,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正在穩步前行:

  源頭把控上,化肥農藥“兩減”行動成效凸顯、綠色防控覆蓋率不斷升高。今年,更是在11個縣開展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技良法有效融合;

  標準監管上,立項農牧業地方標準48項,發布品種、良種繁育等關鍵環節地方標準16項,制定推廣應用重點目錄標準57項,全省累計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3個;上半年,新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11.13萬張,綠色有機特色更加鮮明;

  產業融合上,創建12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牦牛、藏羊、油菜3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33億元,并培育省級以上農牧業產業龍頭企業183家,全省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

  綠色化、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透過一組組扎實的數據,我們看到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不斷邁出堅定步伐。

  以生態為發展底氣,以綠色為發展優勢,翻開青海“綠色有機”農牧業的宏偉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處著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青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柱,以調結構、抓特色,重科技、強產業為路徑,不斷推動高原生態綠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 王 臻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