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要聞聚焦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家山鄉”日子火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俊
發布時間:2025-03-23 08:36:00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當多元產業矩陣激活發展“一池春水”,激蕩起創新創造的澎湃浪潮,打造出“生態+產業+文旅”的“北山傳奇”。

  地處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腹地的加定鎮,森林覆蓋率達78%,境內藏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4%,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一個天然“生態圈”。

 
牛被放到山里喝泉水、吃牧草。攝影:陳俊

  牛被放到山里喝泉水、吃牧草。攝影:陳俊

  多年來,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群眾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牛羊養殖,生產生活悄然發生著變化,日子愈發紅火。

  3月18日,記者走進這里一探藏家兒女幸福生活背后的密碼。

  “得莫、得莫(漢語意為‘你好、你好’)……”剛抵浪士當村村口,一位身材偏瘦、皮膚顯黑的村民就迎了上來,邊打招呼邊熱情地和我們握手。

  他叫白索南才讓,是浪士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牦牛養殖大戶和致富帶頭人。

  在白索南才讓帶領下,沿平坦整潔的村道來到一處名叫“才倫河畔”的地方,這就是他沿河而居的家。門前溪水潺潺從橋下流過,春風里不時能聽見鳥鳴和牧歌。

  走進白索南才讓的家,房子外面做了藏式風格的外保溫,看上去很有“藏家風情”,院內干凈整潔,地坪都用水泥作了硬化,院子中間的小花園點綴讓這里更富生活味,房間內沙發整齊地擺放著,室內溫暖如春。

  “書記,你家這環境是真好啊!”

  “那得感恩黨的好政策。”說話間,白索南才讓端來了熱騰騰的奶茶,喝一口,奶香濃郁。

  白索南才讓雙手比劃著說:“這幾年我養牛羊賺了錢,就想著收拾收拾,在房子里裝了暖氣,相比從前大變樣啊。這個外保溫是前幾年政府裝的,作用大。去年我們鎮下河、扎隆口兩個村實施了外保溫項目,這樣一來全鎮7600多戶群眾都享受到了這項民生紅利。還有我們的路、飲水這些條件也越來越好了。”

  “牛羊銷路怎么樣?”

  “我們這邊山多,冬天山里沒草,天氣寒冷,鄉親們都把牛羊從山里收回來圈養,喂燕麥和一些草料,等到清明過后1個月左右,牛羊又要被慢慢放到山里去,喝泉水、吃牧草,一年里大多數時間都在山里,是正宗的草膘牛羊,所以銷路非常好,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要的人多,去年我把十個左右宰著賣掉了。”白索南才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道。

  如果說生態是發展的底氣,那么畜牧業則是致富的支柱,然而,受限于落后的經營方式,牦牛肉等特色產品優勢難以凸顯,“好牛肉賣不上價”成為增收致富的“瓶頸”,牧民的收入增長緩慢;A設施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

  如今,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在黨委政府支持下,加定鎮圍繞“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旅游活鎮、文化興鎮”思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生態綠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讓加定鎮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每到夏季,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跑馬灘等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避暑納涼。曾經產業單一的鄉鎮,如今農家樂、小吃店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每年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這一段時間耍來(意為:旅游)的游客多,游客們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農家院的牛羊肉賣得好,一年下來凈收入能有四五萬,我自己也開著一家。”白索南才讓自豪地說,去年作為北龍山兩大核心景區的浪士當村和扎隆溝村,實施了近30公里的旅游公路提檔升級項目,平坦的旅游公路讓出行更方便,黨委政府每年還會面向農家院經營戶開展烹飪和餐飲培訓,為發展打下好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餐飲檔次,增強吸引力,加定鎮積極探索并推出以“北山牦牛肉”為主材的“加斗牧場牦牛宴”系列菜品,農家樂經營者都在牛羊肉菜品研發上下功夫,推陳出新24道各具特色的牦牛菜品,不僅讓游客大飽口福,也讓生活在這里的農牧民掙上了錢。

  產業紅火的前端,既有好山好水好生態打底,也離不開黨委政府對牛羊養殖技術的扶持。

  “養牛羊有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但光靠這個還不行,現在政策這么好,政府每年都會免費組織技術培訓,給我們這些養殖戶教疫病防治、科學養殖的技術,養殖戶得到的好處確實多。”白索南才讓高興地說,可以說全鎮畜牧業踏上了高質量發展轉型之路,僅去年牛羊存欄量就達5.3萬頭。

  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方面,加定鎮也有了質的飛躍。整潔的道路、完善的水電設施,讓牧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教育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更是讓牧民沒了后顧之憂。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減免學雜費等優惠政策;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讓牧民看病有了保障。

  從傳統牧業生產到多元產業矩陣,從相對落后的生活環境到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齊全,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加持下,這里的藏家兒女用勤勞的雙手描摹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生動圖景,也為這片希望的田野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麗畫卷。

推薦閱讀
省委中心組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讀書班結業
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青海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名單公示
青海果洛:班瑪縣野生動植物數量雙增加
青海省西寧市多點發力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24H熱點
陳剛在果洛州調研時強調 推動生態保護和增收致...
推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專...
陳剛吳曉軍拜會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
吳曉軍在調研鋁產業和綠色算力時強調 以改革創新精...
吳曉軍在玉樹州調研督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
全省檢察機關漢藏雙語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海...
青海鹽湖股份: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
【改革在基層·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有訴必應”收...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故事】村里有了加工...
熱點圖片
書香護航 幼苗向陽
書香護航 幼苗向陽
大學生村支書鳥生軍的履職答卷
大學生村支書鳥生軍...
誤差0.038毫米:冰壺賽道是如何打造的
誤差0.038毫米:冰壺...
【一宣三促·萬名干部下鄉】最是一年春好處——2025年青海省萬名干部下鄉活動綜述
【一宣三促·萬名干部...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遇見青海圖靈小鎮的“未來式”——“青海綠算一來年”系列報道②
【潔凈青!ぞG色算力...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莊春耕“第一犁”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青海西寧:“銀齡學堂”免費開課啦
青海西寧:“銀齡學...
【一宣三促·萬名干部下鄉】春風輕拂高原暖 政策甘泉潤萬心
【一宣三促·萬名干部...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家山鄉”日子火

青海日報
2025-03-23 08: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家山鄉”日子火

青海日報
2025-03-23 08: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家山鄉”日子火

  • 2025-03-23 08:36:00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多元產業矩陣激活發展“一池春水”,激蕩起創新創造的澎湃浪潮,打造出“生態+產業+文旅”的“北山傳奇”。

  地處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腹地的加定鎮,森林覆蓋率達78%,境內藏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4%,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一個天然“生態圈”。

 
牛被放到山里喝泉水、吃牧草。攝影:陳俊

  牛被放到山里喝泉水、吃牧草。攝影:陳俊

  多年來,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群眾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牛羊養殖,生產生活悄然發生著變化,日子愈發紅火。

  3月18日,記者走進這里一探藏家兒女幸福生活背后的密碼。

  “得莫、得莫(漢語意為‘你好、你好’)……”剛抵浪士當村村口,一位身材偏瘦、皮膚顯黑的村民就迎了上來,邊打招呼邊熱情地和我們握手。

  他叫白索南才讓,是浪士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牦牛養殖大戶和致富帶頭人。

  在白索南才讓帶領下,沿平坦整潔的村道來到一處名叫“才倫河畔”的地方,這就是他沿河而居的家。門前溪水潺潺從橋下流過,春風里不時能聽見鳥鳴和牧歌。

  走進白索南才讓的家,房子外面做了藏式風格的外保溫,看上去很有“藏家風情”,院內干凈整潔,地坪都用水泥作了硬化,院子中間的小花園點綴讓這里更富生活味,房間內沙發整齊地擺放著,室內溫暖如春。

  “書記,你家這環境是真好啊!”

  “那得感恩黨的好政策。”說話間,白索南才讓端來了熱騰騰的奶茶,喝一口,奶香濃郁。

  白索南才讓雙手比劃著說:“這幾年我養牛羊賺了錢,就想著收拾收拾,在房子里裝了暖氣,相比從前大變樣啊。這個外保溫是前幾年政府裝的,作用大。去年我們鎮下河、扎隆口兩個村實施了外保溫項目,這樣一來全鎮7600多戶群眾都享受到了這項民生紅利。還有我們的路、飲水這些條件也越來越好了。”

  “牛羊銷路怎么樣?”

  “我們這邊山多,冬天山里沒草,天氣寒冷,鄉親們都把牛羊從山里收回來圈養,喂燕麥和一些草料,等到清明過后1個月左右,牛羊又要被慢慢放到山里去,喝泉水、吃牧草,一年里大多數時間都在山里,是正宗的草膘牛羊,所以銷路非常好,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要的人多,去年我把十個左右宰著賣掉了。”白索南才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道。

  如果說生態是發展的底氣,那么畜牧業則是致富的支柱,然而,受限于落后的經營方式,牦牛肉等特色產品優勢難以凸顯,“好牛肉賣不上價”成為增收致富的“瓶頸”,牧民的收入增長緩慢;A設施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

  如今,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在黨委政府支持下,加定鎮圍繞“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旅游活鎮、文化興鎮”思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生態綠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讓加定鎮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每到夏季,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跑馬灘等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避暑納涼。曾經產業單一的鄉鎮,如今農家樂、小吃店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每年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這一段時間耍來(意為:旅游)的游客多,游客們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農家院的牛羊肉賣得好,一年下來凈收入能有四五萬,我自己也開著一家。”白索南才讓自豪地說,去年作為北龍山兩大核心景區的浪士當村和扎隆溝村,實施了近30公里的旅游公路提檔升級項目,平坦的旅游公路讓出行更方便,黨委政府每年還會面向農家院經營戶開展烹飪和餐飲培訓,為發展打下好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餐飲檔次,增強吸引力,加定鎮積極探索并推出以“北山牦牛肉”為主材的“加斗牧場牦牛宴”系列菜品,農家樂經營者都在牛羊肉菜品研發上下功夫,推陳出新24道各具特色的牦牛菜品,不僅讓游客大飽口福,也讓生活在這里的農牧民掙上了錢。

  產業紅火的前端,既有好山好水好生態打底,也離不開黨委政府對牛羊養殖技術的扶持。

  “養牛羊有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但光靠這個還不行,現在政策這么好,政府每年都會免費組織技術培訓,給我們這些養殖戶教疫病防治、科學養殖的技術,養殖戶得到的好處確實多。”白索南才讓高興地說,可以說全鎮畜牧業踏上了高質量發展轉型之路,僅去年牛羊存欄量就達5.3萬頭。

  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方面,加定鎮也有了質的飛躍。整潔的道路、完善的水電設施,讓牧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教育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更是讓牧民沒了后顧之憂。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減免學雜費等優惠政策;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讓牧民看病有了保障。

  從傳統牧業生產到多元產業矩陣,從相對落后的生活環境到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齊全,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加持下,這里的藏家兒女用勤勞的雙手描摹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生動圖景,也為這片希望的田野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麗畫卷。

作者 陳俊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