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王曉東 | 王海蓮 | 孟 寧 | 馬振龍 | 崔永燾 | 李 娜 | 朵海平 | 陳 悅 | 劉志強 | 陳文淵 | 王金秀 | 包拓業
現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新聞網采編團隊馬振龍
“我們需要這樣的好書記”——記貴南縣沙溝鄉黨委書記童生棟
來源: 青海新聞網
發布時間: 2014-08-19 17:10:43
編輯: 馬振龍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馬振龍 報道) 彎彎山谷中,潺潺夏曲河畔,有一個勇于吃苦,幫助同志,解決群眾疾苦,時刻在為沙溝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忙碌工作的人。他,就是貴南縣沙溝鄉黨委書記童生棟。

  沙溝鄉是貴南縣6個鄉鎮中缺水最嚴重的一個鄉,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較落后的鄉。缺水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是制約沙溝鄉農牧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在這里,密布在夏曲河流域的13座大大小小的水庫、澇池,養活了8313口人、3萬多畝農田和6萬多頭牲畜。也是在這里,有一批默默燃燒青春、克服重重困難、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的共產黨員。童生棟就是他們當中的杰出代表。

  他為打造貴南縣最穩定的地區而努力

  在沙溝任職期間,童生棟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制定了《鄉機關工作人員“七不準”》條例,強化紀律考核。他嚴格落實“三項制度”,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行為給予嚴肅查處。日常工作中,他經常提醒工作人員潔自身、重服務。他說:老百姓到鄉上辦一件事不容易,我們要認真對待,細心答復,不能像踢皮球一樣,讓我們的老百姓跑來跑去。2011年,他在鄉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大廳設立了農牧崗、民政扶貧崗、環保林業崗、文教衛生崗、水利交通崗和新農合新農保6個崗位窗口,并要求在各村委會成立“一站式”辦公場所,使便民服務工作得到了延伸,群眾服務有了進一步保證,鄉村干部工作作風也有了明顯改觀。他敢于打破藏區宗族勢力對村“兩委”工作的影響,重視群眾意見,已經對4個村村干部能力低下,班子戰斗力不強、沒有凝聚力、軟弱渙散的村“兩委”進行整頓,對5名思想覺悟不高、工作落實不強的村干部進行了改選,使村級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各項工作有利推進。他注重黨建品牌的創建,相繼打造了汪什科村生態畜牧業黨建品牌和查納村農區規;Q蛴庶h建品牌,并得到縣組織部門的高度認可。他將沙溝打造成為貴南縣最穩定地區為目標,扎實推進平安創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維穩工作。他總是認真對待信訪工作,每月召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會議,對于新發現的信訪案件和矛盾糾紛進行領導包案、責任到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每月、每季度召開維穩形勢分析研判會,對于不穩定隱患提前預防,使沙溝真正成為貴南縣最穩定的地區。

  他為沙溝的發展嘔心瀝血

  “沙溝要發展,更要實現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鄉群眾。”這是童生棟在創先爭優及落實八項規定會議上說的一句話。他利用召開動員大會、群眾大會、座談會、進村入戶調研和黨內各項活動,把黨的支農、惠農、富農政策及時詳細地傳達到農牧民群眾中,使農牧民群眾真正了解“惠在何處,惠從何來”。他將群眾那里收集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細致梳理,深入分析對策,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規劃,提出:沙溝要發展,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膽引進項目,以項目為支撐推動沙溝經濟社會發展。就這樣,沙溝鄉開始從以前不要項目,到大膽引進項目,走出了一條促民惠農的發展之路。

  沙溝要發展,必須解決水的問題,作為一名州、縣、鄉黨代表,童生棟時時為沙溝發展考慮,針對沙溝缺水問題建言獻策。他四處奔走,爭取項目,為十五個村帶來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大大緩解了沙溝缺水灌溉的實際問題,從原來僅靠水庫澇池只澆一兩次水,到現在可以澆三次,讓沙溝老百姓嘗到了項目的實惠。為落實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2011年年初,他與省源興公司簽訂蠶豆種植合同,推動了萬畝蠶豆基地的形成。這一年,沙溝鄉種植業結構調整喜獲豐收,在萬畝蠶豆基地建成的同時,打造出了千畝枸杞基地和千畝土豆生產基地;他積極爭取扶貧項目,在2011年對尕巴村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打造出尕巴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他以農區優勢為依托,推動農區畜牧業發展,相繼建成查納高標準牛羊養殖小區、關塘村獺兔養殖小區和賽什塘村藏香豬養殖小區。2012年,他爭取國土項目和農發項目,在8個村實施了土地整理項目,使農業土地產值增加。他爭取水利項目,在沙溝7個村實施了水庫、澇池清淤加固工程,保證了春季農業灌溉用水充足。2013年,實施了關塘、德茫村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和郭仁多、查納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項目(郭仁多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包括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樓建設項目)。

  他以點滴行動匯聚大愛之河

  童生棟從不計個人得失,他經常堅守工作崗位,放棄節假日,常年帶班值守,顧大家舍小家。他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認真對待本職工作,致力于沙溝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即便在父親病危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刻,最終也沒見上他。但父親的去世是安詳的,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兒子在為廣大群眾謀福祉,這也是他最后的遺言: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得起黨多年來的培養。

  記者從貴南縣統計部門了解到:2010年沙溝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3024元;2011年為3886.14元,2012年為4487.47元。三年內,通過問卷調查,沙溝群眾對鄉機關滿意度逐年升高,對鄉政府信任度逐年增加。這是童生棟為主的鄉黨委、鄉政府領導班子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份努力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充分肯定。

  童生棟在工作之余,還經常進村入戶,深入農牧民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每年年初,他都認真按照“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要求,對幫扶對象實施幫扶。從2010年年初到現在,通過結對幫扶,他為貧困家庭共發放面粉400斤、青油80斤、大米200斤,捐助資金800元。2011年7月,他不怕艱險,在小腿被石塊劃破的情況下仍然在一線指揮,帶領石乃亥等村黨員、群眾抗洪救災,挽回了群眾生命財產近23萬元。2011年10月,他不顧個人安危,組織東吾羊、石崖、鄉機關干部在哇什灘撲救草原火災,在腿部被燒傷的情況下,奮力組織撲救,阻止了火災的蔓延。2010年11月,針對各村環境衛生差的現狀,他提出每月28日為衛生環境整治日,并帶頭清掃垃圾。2012年4月份,木格灘發生大雪災,他及時協調縣有關部門調來鏟車推雪,組織車輛運送飼草料,開展抗災保畜工作。針對汪什科村1家農牧民群眾帳篷制作房屋被雪壓塌和德茫村1家羊圈壓塌,導致羊死亡的情況,他及時組織人員核算經濟損失,并報縣民政、農牧部門給予救災支持。2013年7月份,沙溝傳統“六月會”結束后,他組織全鄉黨員,帶頭參加清潔家園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不怕臟、不怕苦,將會場垃圾清潔干凈。8月份,他組織鄉機關全體黨員干部為查納村上不起大學的貧困大學生李亞群捐款3000元,實現了李亞群同學的大學夢……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好書記,童生棟得到了沙溝鄉8313名群眾的擁戴。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默默奉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執著精神和責任意識為沙溝鄉殫精竭慮,他用自已的實際行動為沙溝鄉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聞登載許可國新辦[2001]55號 青ICP備08000131號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