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王曉東 | 王海蓮 | 孟 寧 | 馬振龍 | 崔永燾 | 李 娜 | 朵海平 | 陳 悅 | 劉志強 | 陳文淵 | 王金秀 | 包拓業
現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新聞網采編團隊馬振龍
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舉行主題分論壇
來源: 青海新聞網
發布時間: 2014-08-19 17:11:07
編輯: 馬振龍

嘉賓作交流發言 馬振龍 攝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馬振龍 攝影報道) 8月10日至11日,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舉行四場主題分論壇,10多位紀錄片專家、創作團隊代表,結合各自研究的領域,分別圍繞《山地族群的生存記憶——使命的召喚》、《國際山地紀錄片的趨勢與啟發》、《中國紀錄片運營平臺的突圍與崛起》、《紀錄片產業化運營之困》進行交流探討。

  在主題為《山地族群的生存記憶——使命的召喚》的討論中,安徽廣播電視臺《大黃山》總導演王振濤從新技術的應用對山岳風光的表現以及從草根視角挖掘山地文化的內涵兩個方面就山地紀錄片拍攝的一些經驗和作為創作者應該負有的使命進行了交流,他引用約翰·繆爾在《我們的國家公園》的序言說,“我用盡渾身解數來展現我們的自然山林保護區和公園的美麗、壯觀與萬能的用途,我持這樣一種觀點:號召人們來欣賞它們,享受它們,并將它們深藏心中,這樣對于它們進行長期的保護與合理的利用就可以得到保證。”

  “要表達中國故事,需要堅持人文內涵和價值觀念;要向世界表達更需要注重視角、語態、流程和技巧”,這是上海紀實頻道副總監唐俊在題為《國際山地紀錄片的趨勢與啟發》論壇中的表述。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缺水的土地》創作團隊代表楊寶磊在發言中提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讓中國在文化傳播力上避免“文化折扣”,增強和擴大國際傳播穿透力、擴散力和整體效力的影響力度和范圍,就要特別重視中國紀錄片參加國際節展這一重要平臺,發揮其國際節展的紀錄片交易與市場推介、品牌推廣與營銷的“擴音器”作用,獲得宣傳造勢和海外營銷“預熱”的制高點。

嘉賓作交流發言 馬振龍 攝

  在討論關于《中國紀錄片運營平臺的突圍與崛起》時,優酷土豆副總裁李黎認為好的人物故事、互聯網剪輯方式和完整的推廣模式才是中國紀錄片運營平臺成功的三要素。愛奇藝網商業自制中心總監袁嘉露則認為,紀錄片產業生態鏈的各個環節,如投資、制作、播出、推廣,都環環相扣,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獲得成功。

  在談及《紀錄片產業化運營之困》時,湖南金鷹紀實頻道副總監黃彩良認為,從產業角度紀錄片首先是產品,產品是能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的東西。我們不是缺紀錄片,而是缺播出機構和觀眾喜歡的紀錄片產品。北京科影,中央電視臺科教節目制作中心導演、制作人董浩珉提到,如今紀錄片選題越來越市場化和多樣化,欄目選題要求的單一性,導致創作人員應變能力萎縮,難以適應多種選題要求。所以要解決導演差異化問題,把不可控的“創作變量”壓縮到最小程度,提高“優秀率”。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舉行高峰論壇
[08月11日]
·父輩的山——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優秀山地紀錄片賞映活動特寫
[08月11日]
·2014中國(青海)山地紀錄片節
[08月11日]
·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舉行高峰論壇
[08月11日]
·父輩的山——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優秀山地紀錄片賞映活動特寫
[08月11日]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聞登載許可國新辦[2001]55號 青ICP備08000131號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