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隆鄉是野牦牛的天堂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劉志強 攝影 報道)晚秋的祁連落葉飄飄,十月的央隆大雪紛飛。10月30日早上7點鐘,當許多人還在熟睡時,我們已經驅車踏上了開往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央隆鄉的路程。今天,“金秋走祁連”青海媒體記者采訪行要前往該鄉進行實地采訪。
如果說八寶鎮是一座綠色的長廊,那么央隆鄉就是鑲嵌在祁連山上的一塊金色的聚寶盆。“央隆”藏語意為,寶地;蒙古語意為,寶鏡。這座美麗的鄉鎮因為托勒河的流淌而顯得寧靜和祥和。
車子在曲折的柏油路上前進,從祁連縣城出發到達央隆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平時需要3個小時左右,但是遇到雨雪天氣,那就沒有準確的時間。當我們行駛至扎麻什鄉時,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這對我們的采訪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雪越下越大,并且路上已經結了厚厚的冰。在途中有媒體記者建議不要再往前走了,但是,為了完成對這座美麗鄉鎮的采訪,我們依舊前進。一路上,坐在車子里,透過車窗,看到漫天飛雪伴著層層霧氣飄然落下,讓我們也有種仿佛行走在天邊的感覺。
歷時5個多小時,我們的車子終于停在了央隆鄉政府的大門口,此時,央隆鄉政府的工作人員早已等候在那里。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當采訪團一行走進鄉政府辦公室時,一股暖流迎面而來,我們發現爐子里的火苗很旺。
央隆鄉是距祁連縣城最遠的一個鄉鎮,因為人口稀少,所以這里顯得格外的安靜。在辦公室里,我們圍著爐子而坐,一邊烤著火、喝著奶茶,一邊進行著采訪,時間就在我們的聊天中不知不覺度過。
據該鄉華旦陳列書記介紹,央隆有2500多平方公里,居住著920戶人家2700多人,近年來,在鄉鎮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后,我們在鄉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新建的光伏電站,這可是這座小鄉鎮全部人家的供電設備。
一片土地因為河流而變得美麗,一座大山因為凹凸而顯得壯麗。而央隆這座年輕美麗的小鄉鎮,在年輕干部的帶領下建設得格外美麗。我們時刻在贊美那些偉大的人物,但是這些為央隆的建設而努力付出的年輕干部們,他們也是真正的“人物”,他們為了央隆美好的明天,將心血和智慧奉獻在這里。
當采訪完,我們要回程,就在和華旦書記握手道別的瞬間,我感覺到他粗糙的雙手是那么地有力,我想,就是這樣的手,把央隆建設的那么美好,就是這樣的手,讓牧民們的生活那么幸福。
再見了,央隆,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關鏈接:
央隆鄉的前身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托勒牧場。1955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托勒牧場成立,1958年,建立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國央隆鄉營221廠。2002年12月初,根據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原州屬托勒牧場整體移交給祁連縣撤場建鄉,設立央隆鄉。央隆鄉位于祁連縣西部,東距縣城209公里。鄉境東與野牛溝鄉相鄰,南與海西州天峻縣為界,西部與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毗鄰,是一個由藏、回、漢、蒙古、土、撒拉等多個民族組成的純牧業鄉。
央隆鄉政府大院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
記者采訪鄉政府工作人員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
央隆鄉政府所在地街道 本網記者劉志強攝
被大雪覆蓋的央隆草原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