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圖說青海

【綠化國土 美化家園】奮進春天里 最美“生態綠”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4-25 09:20    編輯:許娜
植樹造林活動讓常牧鎮生機勃發。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春日盈盈,正值植樹好時節。4月20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常牧社區組織開展“共建綠色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植樹活動。

  社區內,鮮紅的黨旗在暖陽下迎風飛揚,院子里不時傳來大家的歡聲笑語。社區黨支部書記高永林帶領志愿者在事先劃定好的區域內集結完畢,大家擼起袖子一起加油干起來。

  種樹現場,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負責運送苗木,有的負責挖坑填土,還有的負責澆水灌溉。高永林一邊小心翼翼地照顧著腳下,一邊提著兩捆松樹苗在溝壑間來回穿梭?吹贸鰜,他鉚足了勁想加快速度,爭取一次多拿幾棵苗木,多跑幾個來回,提高效率,多種幾棵樹。

  “我們此次栽種的樹種以白楊、柳樹、松樹等耐干旱、抗風沙的樹木為主,這些樹木特別適合高原地區種植。你們看,栽樹也是有訣竅的,要遵循‘深挖坑、淺栽樹、軟回填、實培土’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樹苗的成活率。”高永林一邊講解一邊示范。

  “不僅栽樹有講究,澆水也是如此。第一次澆水即‘頭水’,我們也把它稱作‘定根水’,這是保證樹木成活率最重要的水。由于使用的是縣里的苗木,這樣就能夠邊起苗、邊栽植,取消了假植環節,既減少了苗木根系在空氣中的裸露時間,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中的水分,以免幼苗干枯,影響成活。邊起苗邊移栽,移栽后易成活,且生長健壯。”高永林說。

  盡管驕陽似火、烈日當頭,但志愿者們熱情高漲、干勁十足。在高永林的帶領下,大家揮鍬鏟土、栽樹扶直、回填澆水、培土夯實,不一會兒工夫,一株株樹苗便錯落有致地迎風而立,形成了一道綠意盎然的生態風景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和新謀劃。這次義務植樹活動,既提升了社區成員的綠化意識、生態意識,又強化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綠化家園的責任感、使命感。”參加了植樹活動的鎮黨委組織委員史穎群有感而發。

  當日,曾榮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的周屯村也正組織村民在山坡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經過大家努力,5000余株新栽種的樹苗一排排整齊地佇立二郎山上,在春風中昂然挺立,把巍峨的大山裝點得生機盎然。

  “這幾年,我們堅持生態教育常態化,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將黨建工作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加強火源治理、林源管理、草場保護等工作,提升了村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村黨支部書記許志全說。

  國土綠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常牧鎮堅持以“見縫插綠、提質增綠、裸土覆綠”為重點,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愿服務陣地,積極探索“黨團聯動+四員結合”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持續完善“河(林)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人員管評機制,推進林(草、河)湖長制向“有能有效”轉變。

  山風吹新林,生態常牧景更美。在全鎮黨員干部、群眾的努力下,2.5萬余株白楊、柳樹、松樹、杏樹等新苗在徐徐春風中綻放別樣生機。常牧鎮扎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常牧,引導群眾關愛自然、植樹獻綠、共建家園,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