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為大青鹽植入“數字基因”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羋嶠 王菲菲
發布時間:2023-08-03 07:49:04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今年7月,“東方甄選看世界”團隊走進青海,隨著一場場超高人氣的直播,青海美景再次“出圈”,同時“出圈”的還有青海的茶卡大青鹽。

  就“東方甄選看世界”游茶卡鹽湖景區當日,茶卡鹽線上成交訂單量超3.2萬單,銷售額突破129萬元,茶卡調味品旗艦店也因此位列抖音平臺米面糧油調味品一級類目第一名。

  此時此刻,伴隨著茶卡鹽湖光與影的交匯,同處一地的西部礦業集團青海省鹽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內生產正酣,茶卡鹽湖內的鹽礦經過“破碎-洗鹽-烘干-加碘-包裝”等物理加工后,裝車發出。同時,企業承諾72小時內將蘊含“青海味道”的茶卡大青鹽送至全國各地顧客手中。

  面對劇增的訂單量,青海鹽業公司并沒有恐慌,東方甄選訂單、國內各省份訂單以及國外訂單按照生產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這一切離不開茶卡鹽場的“數字化”布局。

  今天,這個青海最大的食用鹽生產基地,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抓住機遇,主動求變,老鹽場再次布局新發展……

青海鹽業公司中控平臺。
AGV自動導引叉車。

  食鹽改革,高品質“青鹽”出青

  2017年1月1日,我國鹽業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將鹽業領域引入到市場競爭中,實現了食鹽的跨省流通;剡^頭看這次改革,是全國各鹽業主體的轉折,是國家賜予食鹽行業的一次機遇。市場競爭的號角已吹響許久,許多食鹽企業面對市場競爭不以為然,倒下后方才認清現實開始思考:在開放的市場下,依靠原有的思路,企業不僅不能開拓市場,更不能守好自留地。

  青海是擁有豐富鹽湖資源的內陸省份,共有27個大中型鹽湖,60多個礦床、礦點。其中超過100億噸的特大鹽湖有兩個,10億噸至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儲量在幾千萬噸的小型鹽湖遍地都是。

  資源優勢,是發展底氣更是前行魄力,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地區的優勢資源,若能有效利用必能推動當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西部礦業集團青海鹽業公司所擁有的茶卡鹽湖,是青海最大的食鹽生產基地,形成于千萬年前,地處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東部,是高海拔、無污染的天然露天食鹽礦,產品氯化鈉含量均在96%以上,符合國家食用鹽最高級質量標準,原料鹽氨基酸的含量達到4.2mg/kg,食用鹽優勢極其明顯。公司也正是憑借這一優勢,在上一輪的鹽業“洗牌”中,頑強地存活下來。

  商場如戰場,沒有硝煙并不代表沒有廝殺,面對未來,青海鹽業企業應當認真分析自身,現在的存活并不代表未來的鼎盛。

  青海省鹽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食鹽改革,幫助企業打破了食鹽不能跨省銷售的貿易壁壘,為青海食鹽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雖然“青鹽”實現了出青,但是本省食鹽市場也涌入了許多其他品牌的鹽類產品,本地用戶有了更多選擇。“青鹽”要想有跨越式發展還需要從產品、銷售、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客戶粘性與忠誠度。

  就此,西部礦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鹽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生祿表示:“企業看到了市場的機遇,也深諳其中的殘酷,為了產出高質量、高標準的產品供應全國的消費者,企業加大投入,對標國際先進食鹽生產企業,高標準修建數字化生產線,就是自我變革的重要一步,企業有決心讓茶卡鹽迎來新突破。”

食鹽在自動傳送帶傳送中。
食鹽機械灌裝中。

  智慧發展,食鹽發展提質增效

  從“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景區大門向東行駛200米,一座現代化數字食鹽基地呈現眼前,走在企業全玻璃的觀光廊道上,食鹽的生產全過程盡收眼底。這里除了機器的轟鳴聲外,很少看到現場有工作人員,生產流程都在企業生產指揮中心的電腦上操控完成。

  “供料、破碎、洗鹽、烘干等設備已開啟,各工序全部準備就緒……”中控室操作工谷文婷在屏幕上輕點鼠標,對各生產點位發號施令,雪白的食用鹽在生產線上不斷穿梭。

  谷文婷原來是食鹽車間的統計員,和現在輕點鼠標,點擊按鈕不同,先前她得將自己包裹嚴實后在滿是噪聲、食鹽粉塵的車間內來回穿梭,不僅工作環境不好,多班倒的人工統計不可避免存在誤差。

  “現在好了,全電腦監測,設備運行情況、生產指標、生產現場情況指揮中心實時顯示,工作環境好了,效率提高了。”谷文婷對現在的改變頗有感觸。

  來到食用鹽車間包裝班組,只見灌裝、包裝、裝箱等流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由于所有的生產過程沒有外露,廠房內干凈整潔。

  “眼前的8條立袋生產線每天能生產50萬包食鹽,另外4條平袋生產線每天生產30萬包食鹽,可同時滿足3種不同鹽品的生產任務,F在,再大的訂單量我們都能輕松應對。”青海鹽業公司副總黃飛說。

  據企業統計,實施數字化生產后,今年7月立袋產量較去年同期293.69噸提高至1869.78噸,平袋產量由1512.32噸提高至3069.6噸,節約成本超160余萬元。

  企業前端生產線通過數字賦能,有了較大改變。但是企業管理最大難點和挑戰在后端倉儲。由于全國各省份食鹽加碘含量均不同,再加上國外定制訂單,各批次訂單在碩大、繁雜的倉庫需要準確存放,在發貨環節也得準確提取。同時,前端生產線還得根據倉儲數量、發貨數量和訂單數量及時調整生產規劃。這一切對于庫管工人來說不僅繁雜,并且工程量巨大,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會造成巨大損失。

  “企業敢為人先,打造數字化定制管理,通過AGV自動導引叉車,實現了訂單庫存動態時實關聯、更新和產品搬運出入庫全流程自動化,生產輸送線出口與成品庫區域內無工作人員,訂單數據、生產數據、庫存數據、發貨數據全閉環,提高了工作效率。”青海鹽業茶卡制鹽分公司安全生產質量室主任李四勇介紹。

  在碩大的倉庫中,只見兩輛自動化叉車忙碌其中,經過機械臂打包的最終環節后,自動叉車將各類貨品準確碼放整齊,完成記錄傳送給生產端,第二天發貨,夜晚自動叉車將待發貨物按發貨順序準確碼放。

  “倉儲的定制管理,不僅實現了減員,并且24小時待崗,各種生產數據通過手機一目了然。”生產現場負責人李金平說。

  “數字”食鹽基地的成功打造,不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智能化管理讓企業發展更加安全,產品質量更加可控,面對市場更加有信心。

數字化生產線。
自動化打包車間。圖片均由羋嶠 白楊 攝

  全程可溯,青海食鹽擁抱未來

  食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相較于普通的快消品,消費者對食鹽產品的品牌敏感度相對較高。鹽業改革之前,食鹽的品質保證依靠國家信用背書,消費者對食鹽的品牌認知度很低,但改革后制鹽企業可以用自有品牌開展經營,一時間市場上充斥著各類鹽類商品,價格也不盡相同,消費者如何選擇食鹽成為了一道難題。

  “目前,中國食鹽市場從需求量看,是產大于銷的狀態,與其他消費市場不同,食鹽的市場總需與國家人口直接掛鉤,就目前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來說,食鹽市場競爭可謂相當激烈。”青海省鹽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論食鹽種類和品種有多大變化,競爭中最看重的還應是食品安全。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就此在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時提出要求,各。▍^、市)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追溯建設工作,納入考核目標。

  為響應國家政策,同時增加企業競爭力,青海鹽業公司主動引入自動檢斤剔除、在線激光打碼及食鹽電子追溯系統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的精度,減少了人工干預,減輕了勞動強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實現了食鹽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有效保障了食鹽質量安全。

  “現在,企業生產的12種多品鹽和6種普鹽全部實現了全流程可追溯,只要掃描食鹽包裝上的二維碼,食鹽產品的生產批次、生產日期、營養成分、流通等信息在全國電子食鹽追溯平臺上一覽無余。企業實現了從源頭上對茶卡食用鹽的管控,保證了大青鹽的整體品質。”青海鹽業公司總經理滿自策介紹說。

  隨著青海全力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純天然湖鹽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2022年,青海鹽業公司線上食鹽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今年前7個月,企業線上銷售額已超過去年全年。

  譚生祿說,企業已在全國16個省份設立了分公司,同時還實現了對外出口,數字化發展只是企業主動擁抱市場的一步,未來,我們將繼續出擊,讓“青鹽”享譽國內外!

  手記:數字賦能方能行穩致遠

  鹽以“百味之祖、食肴之將”被人們所熟知。而鹽的制作與使用起源于中國,漢字鹽,本意就是在器皿中煮鹵。千年來,從海水蒸煮,井鹽挖掘,再到湖鹽的直接取用,中國鹽的歷史絕對擔得起悠久二字。

  在中國談論鹽,不得不提及青海。青海食鹽儲量豐富,可供14億中國人食用1000年,同時,純天然、無污染、生產工序少、口感好等優勢讓其在全球市場極具競爭力。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下,青海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鹽湖產業實現“多點開花”,發展觸角已延伸至鹽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旅游等多領域。

  自動化洗鹽機、自動流轉帶、全自動打包機……走進西部礦業集團青海鹽業公司茶卡制鹽分公司生產車間,看著眼前的數字大屏、傳送皮帶、無人叉車,心中頓生“高大上”三個字。站在參觀廊道,看著雪白的食鹽穿梭于各個生產節點,最終通過機械臂和無人叉車“各就各位”,這一氣呵成的操作,讓人直呼過癮。

  難以想象,這個1950年建廠的鹽業“老大哥”,在數字化、智能化大潮中,依舊生機勃勃。

  這一切的發生,是企業經營者的思維之變引領生產之變。數字化、智能化對企業來說,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控制了產品質量,而且對原材料、制造、倉儲、物流等環節進行了智能化再造,為企業高效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進入現代社會,智能制造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面對智能制造的大潮,青海鹽業公司主動布局數字化,一方面是國家及行業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青海作為內陸省份,企業發展揚長避短的一次主動選擇。

  眾所周知,青海的鹽湖資源主要分布在內陸柴達木盆地,這片區域多為茫茫戈壁,在此布局產業、修建廠房,招工是最大的難題。很多企業反映,在這里不僅招工難,而且找到熟練地技術高工更加不易。

  目前,自動化的生產線,全機械的運作,不僅恒定了生產規格、生產標準,保證了產品質量,還減少了人員招聘、培訓的成本,12小時兩班倒的生產時限,變成了24小時,全天候生產。廣闊的戈壁鹽灘,讓自動化廠房的建設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在數字化的推動下,難點變成了亮點、缺點變成了優點,在青海打造智能制造真正實現了揚長避短。

  今天,青海食鹽企業主動革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以“數”為“術”,全方位實現數字賦能,提供高品質食鹽,做強優勢產業,走在了全國食鹽加工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前列。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在“八一”前夕看望慰問駐青部隊
省政府舉辦理論學習專題講座 吳曉軍主持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側記
青海祁連:跨省黨建“跨”出“新機遇”
西寧城區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分數線公布
省退役軍人、其他優撫對象優待證優待目錄第一批
西寧市退役軍人乘車優待卡開始辦理
河南縣“那達慕”盛會啟幕
24H熱點
省政府舉辦理論學習專題講座 吳曉軍主持
主動作為,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主戰場揮灑熱情
省委常委所在部門傳達學習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高質量發展】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全產業鏈貫通
【整改進行時】緊盯問題 全力打贏有效銜接"翻身仗"
我省延續實施擴崗補助政策 助力大學生等青年就業
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在共和舉行
側記
【和諧三江源】 守護黃河源頭的忠誠衛士
【紅色索加 生態高地】從索加出發 重走英雄路
省發展改革委:全力以赴促發展 實干擔當惠民生
熱點圖片
黃河源頭“姊妹湖”
黃河源頭“姊妹湖”
【野性三江源】快樂的小“鴨”
【野性三江源】快樂...
青海省海南州:喜迎70華誕 璀璨燈光秀扮靚夜空
青海省海南州:喜迎7...
迎“八一” 軍民魚水情更濃
迎“八一” 軍民魚水...
漫步青海湖感受生態美
漫步青海湖感受生態美
西寧市城東區:120戶殘疾人家庭享受“私人定制”
西寧市城東區:120戶...
上半年進出口總值25.9億元 青海人不出國門“買全球”
上半年進出口總值25....
@少先隊員 這些暑期活動等你參加
@少先隊員 這些暑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為大青鹽植入“數字基因”

青海日報
2023-08-03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為大青鹽植入“數字基因”

青海日報
2023-08-03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為大青鹽植入“數字基因”

  • 2023-08-03 07:49:04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今年7月,“東方甄選看世界”團隊走進青海,隨著一場場超高人氣的直播,青海美景再次“出圈”,同時“出圈”的還有青海的茶卡大青鹽。

  就“東方甄選看世界”游茶卡鹽湖景區當日,茶卡鹽線上成交訂單量超3.2萬單,銷售額突破129萬元,茶卡調味品旗艦店也因此位列抖音平臺米面糧油調味品一級類目第一名。

  此時此刻,伴隨著茶卡鹽湖光與影的交匯,同處一地的西部礦業集團青海省鹽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內生產正酣,茶卡鹽湖內的鹽礦經過“破碎-洗鹽-烘干-加碘-包裝”等物理加工后,裝車發出。同時,企業承諾72小時內將蘊含“青海味道”的茶卡大青鹽送至全國各地顧客手中。

  面對劇增的訂單量,青海鹽業公司并沒有恐慌,東方甄選訂單、國內各省份訂單以及國外訂單按照生產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這一切離不開茶卡鹽場的“數字化”布局。

  今天,這個青海最大的食用鹽生產基地,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抓住機遇,主動求變,老鹽場再次布局新發展……

青海鹽業公司中控平臺。
AGV自動導引叉車。

  食鹽改革,高品質“青鹽”出青

  2017年1月1日,我國鹽業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將鹽業領域引入到市場競爭中,實現了食鹽的跨省流通。回過頭看這次改革,是全國各鹽業主體的轉折,是國家賜予食鹽行業的一次機遇。市場競爭的號角已吹響許久,許多食鹽企業面對市場競爭不以為然,倒下后方才認清現實開始思考:在開放的市場下,依靠原有的思路,企業不僅不能開拓市場,更不能守好自留地。

  青海是擁有豐富鹽湖資源的內陸省份,共有27個大中型鹽湖,60多個礦床、礦點。其中超過100億噸的特大鹽湖有兩個,10億噸至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儲量在幾千萬噸的小型鹽湖遍地都是。

  資源優勢,是發展底氣更是前行魄力,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地區的優勢資源,若能有效利用必能推動當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西部礦業集團青海鹽業公司所擁有的茶卡鹽湖,是青海最大的食鹽生產基地,形成于千萬年前,地處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東部,是高海拔、無污染的天然露天食鹽礦,產品氯化鈉含量均在96%以上,符合國家食用鹽最高級質量標準,原料鹽氨基酸的含量達到4.2mg/kg,食用鹽優勢極其明顯。公司也正是憑借這一優勢,在上一輪的鹽業“洗牌”中,頑強地存活下來。

  商場如戰場,沒有硝煙并不代表沒有廝殺,面對未來,青海鹽業企業應當認真分析自身,現在的存活并不代表未來的鼎盛。

  青海省鹽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食鹽改革,幫助企業打破了食鹽不能跨省銷售的貿易壁壘,為青海食鹽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雖然“青鹽”實現了出青,但是本省食鹽市場也涌入了許多其他品牌的鹽類產品,本地用戶有了更多選擇。“青鹽”要想有跨越式發展還需要從產品、銷售、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客戶粘性與忠誠度。

  就此,西部礦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鹽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生祿表示:“企業看到了市場的機遇,也深諳其中的殘酷,為了產出高質量、高標準的產品供應全國的消費者,企業加大投入,對標國際先進食鹽生產企業,高標準修建數字化生產線,就是自我變革的重要一步,企業有決心讓茶卡鹽迎來新突破。”

食鹽在自動傳送帶傳送中。
食鹽機械灌裝中。

  智慧發展,食鹽發展提質增效

  從“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景區大門向東行駛200米,一座現代化數字食鹽基地呈現眼前,走在企業全玻璃的觀光廊道上,食鹽的生產全過程盡收眼底。這里除了機器的轟鳴聲外,很少看到現場有工作人員,生產流程都在企業生產指揮中心的電腦上操控完成。

  “供料、破碎、洗鹽、烘干等設備已開啟,各工序全部準備就緒……”中控室操作工谷文婷在屏幕上輕點鼠標,對各生產點位發號施令,雪白的食用鹽在生產線上不斷穿梭。

  谷文婷原來是食鹽車間的統計員,和現在輕點鼠標,點擊按鈕不同,先前她得將自己包裹嚴實后在滿是噪聲、食鹽粉塵的車間內來回穿梭,不僅工作環境不好,多班倒的人工統計不可避免存在誤差。

  “現在好了,全電腦監測,設備運行情況、生產指標、生產現場情況指揮中心實時顯示,工作環境好了,效率提高了。”谷文婷對現在的改變頗有感觸。

  來到食用鹽車間包裝班組,只見灌裝、包裝、裝箱等流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由于所有的生產過程沒有外露,廠房內干凈整潔。

  “眼前的8條立袋生產線每天能生產50萬包食鹽,另外4條平袋生產線每天生產30萬包食鹽,可同時滿足3種不同鹽品的生產任務。現在,再大的訂單量我們都能輕松應對。”青海鹽業公司副總黃飛說。

  據企業統計,實施數字化生產后,今年7月立袋產量較去年同期293.69噸提高至1869.78噸,平袋產量由1512.32噸提高至3069.6噸,節約成本超160余萬元。

  企業前端生產線通過數字賦能,有了較大改變。但是企業管理最大難點和挑戰在后端倉儲。由于全國各省份食鹽加碘含量均不同,再加上國外定制訂單,各批次訂單在碩大、繁雜的倉庫需要準確存放,在發貨環節也得準確提取。同時,前端生產線還得根據倉儲數量、發貨數量和訂單數量及時調整生產規劃。這一切對于庫管工人來說不僅繁雜,并且工程量巨大,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會造成巨大損失。

  “企業敢為人先,打造數字化定制管理,通過AGV自動導引叉車,實現了訂單庫存動態時實關聯、更新和產品搬運出入庫全流程自動化,生產輸送線出口與成品庫區域內無工作人員,訂單數據、生產數據、庫存數據、發貨數據全閉環,提高了工作效率。”青海鹽業茶卡制鹽分公司安全生產質量室主任李四勇介紹。

  在碩大的倉庫中,只見兩輛自動化叉車忙碌其中,經過機械臂打包的最終環節后,自動叉車將各類貨品準確碼放整齊,完成記錄傳送給生產端,第二天發貨,夜晚自動叉車將待發貨物按發貨順序準確碼放。

  “倉儲的定制管理,不僅實現了減員,并且24小時待崗,各種生產數據通過手機一目了然。”生產現場負責人李金平說。

  “數字”食鹽基地的成功打造,不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智能化管理讓企業發展更加安全,產品質量更加可控,面對市場更加有信心。

數字化生產線。
自動化打包車間。圖片均由羋嶠 白楊 攝

  全程可溯,青海食鹽擁抱未來

  食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相較于普通的快消品,消費者對食鹽產品的品牌敏感度相對較高。鹽業改革之前,食鹽的品質保證依靠國家信用背書,消費者對食鹽的品牌認知度很低,但改革后制鹽企業可以用自有品牌開展經營,一時間市場上充斥著各類鹽類商品,價格也不盡相同,消費者如何選擇食鹽成為了一道難題。

  “目前,中國食鹽市場從需求量看,是產大于銷的狀態,與其他消費市場不同,食鹽的市場總需與國家人口直接掛鉤,就目前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來說,食鹽市場競爭可謂相當激烈。”青海省鹽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論食鹽種類和品種有多大變化,競爭中最看重的還應是食品安全。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就此在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時提出要求,各。▍^、市)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追溯建設工作,納入考核目標。

  為響應國家政策,同時增加企業競爭力,青海鹽業公司主動引入自動檢斤剔除、在線激光打碼及食鹽電子追溯系統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的精度,減少了人工干預,減輕了勞動強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實現了食鹽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有效保障了食鹽質量安全。

  “現在,企業生產的12種多品鹽和6種普鹽全部實現了全流程可追溯,只要掃描食鹽包裝上的二維碼,食鹽產品的生產批次、生產日期、營養成分、流通等信息在全國電子食鹽追溯平臺上一覽無余。企業實現了從源頭上對茶卡食用鹽的管控,保證了大青鹽的整體品質。”青海鹽業公司總經理滿自策介紹說。

  隨著青海全力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純天然湖鹽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2022年,青海鹽業公司線上食鹽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今年前7個月,企業線上銷售額已超過去年全年。

  譚生祿說,企業已在全國16個省份設立了分公司,同時還實現了對外出口,數字化發展只是企業主動擁抱市場的一步,未來,我們將繼續出擊,讓“青鹽”享譽國內外!

  手記:數字賦能方能行穩致遠

  鹽以“百味之祖、食肴之將”被人們所熟知。而鹽的制作與使用起源于中國,漢字鹽,本意就是在器皿中煮鹵。千年來,從海水蒸煮,井鹽挖掘,再到湖鹽的直接取用,中國鹽的歷史絕對擔得起悠久二字。

  在中國談論鹽,不得不提及青海。青海食鹽儲量豐富,可供14億中國人食用1000年,同時,純天然、無污染、生產工序少、口感好等優勢讓其在全球市場極具競爭力。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下,青海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鹽湖產業實現“多點開花”,發展觸角已延伸至鹽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旅游等多領域。

  自動化洗鹽機、自動流轉帶、全自動打包機……走進西部礦業集團青海鹽業公司茶卡制鹽分公司生產車間,看著眼前的數字大屏、傳送皮帶、無人叉車,心中頓生“高大上”三個字。站在參觀廊道,看著雪白的食鹽穿梭于各個生產節點,最終通過機械臂和無人叉車“各就各位”,這一氣呵成的操作,讓人直呼過癮。

  難以想象,這個1950年建廠的鹽業“老大哥”,在數字化、智能化大潮中,依舊生機勃勃。

  這一切的發生,是企業經營者的思維之變引領生產之變。數字化、智能化對企業來說,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控制了產品質量,而且對原材料、制造、倉儲、物流等環節進行了智能化再造,為企業高效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進入現代社會,智能制造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面對智能制造的大潮,青海鹽業公司主動布局數字化,一方面是國家及行業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青海作為內陸省份,企業發展揚長避短的一次主動選擇。

  眾所周知,青海的鹽湖資源主要分布在內陸柴達木盆地,這片區域多為茫茫戈壁,在此布局產業、修建廠房,招工是最大的難題。很多企業反映,在這里不僅招工難,而且找到熟練地技術高工更加不易。

  目前,自動化的生產線,全機械的運作,不僅恒定了生產規格、生產標準,保證了產品質量,還減少了人員招聘、培訓的成本,12小時兩班倒的生產時限,變成了24小時,全天候生產。廣闊的戈壁鹽灘,讓自動化廠房的建設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在數字化的推動下,難點變成了亮點、缺點變成了優點,在青海打造智能制造真正實現了揚長避短。

  今天,青海食鹽企業主動革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以“數”為“術”,全方位實現數字賦能,提供高品質食鹽,做強優勢產業,走在了全國食鹽加工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前列。

作者 羋嶠 王菲菲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