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農村路更暢通、網速更快,基礎設施更完善,“快遞進村”成為現實,給鄉村帶來了新變化,村民用上新產品,農產品開拓新市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結合部門實際,把調查研究貫穿工作始終,以實現“快遞進村”為目標,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推動主題教育見實效出成果。青海省“快遞進村”按照2個品牌(含EMS)進村為統計口徑,“快遞進村”服務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85%。
“現在村里很多人都學會了網購,網上的東西種類很多,價格有的也很實惠。”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民呂志梅說。
快遞還沒進村之前,村民不僅要去縣上取快遞,而且一來一回半天時間就浪費了,所以村民也很少在網上購物。
“現在方便了,郵政聯合村里的一個小賣部有個服務點,有空就自己去取,京東能送到路邊,其他的快遞就到五十鎮去取,離村里三公里,也不是很遠,我家生活用品都是在網上買的,比較劃算。”村民李占龍說。
班彥旅游服務景區中心主任李生寶告訴記者,外地客商有大批量訂購班彥村盤繡和酩餾酒的,給郵政或者京東打電話,就會上門取件,銷量大大提升了,也增加村民的收益。
“我到紅崖子溝鄉擔水路村、馬圈村,五十鎮保家村、班彥村,松多藏族鄉等地收購藥材,通過‘一畝田’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銷往全國,幫助村民增加收入,我也成為了五十鎮班彥村‘農村電商代言人’。”五十鎮班彥村電商站點負責人呂桑吉四郎說。
網絡成了“新農資”,將“快遞進村”行動與農村電商發展、服務全民增收等工作有機結合,激發農村生產活力,以小產業撬動大市場,切實解決了產品銷售難等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淘金”,實現產品從源頭到消費者的一站直達,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郵政快遞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是補齊城鄉區域短板、暢通經濟循環、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郵政管理局通過走訪鄉村干部、農村群眾代表、快遞站點負責人及投遞員,政府、企業、群眾已對快遞‘下鄉進村’形成高度共識,都認為農村寄遞需求持續旺盛,快遞‘下鄉進村’是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具有公共服務屬性,需要政府大力推動。特別是走訪農村群眾時,大家對快遞‘下鄉進村’表現出了熱切盼望,均表示在家門口能收發快遞真的是極大方便,確實是政府辦的實事好事。”青海省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石頭坡村,“原來拿個快遞還得去鎮上的快遞站點,現在快遞進村,兩步路就到村服務站點,可方便啦。”村民熱情反映。
積石鎮黨委書記韓國福說:“‘快遞進村’在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能夠激活農村產業發展潛力,讓農村‘土特產’搭上快遞物流‘順風車’,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青海省郵政管理局督促引導寄遞企業建成縣級統倉共配中心22個、村級寄遞服務站2275個,推動將“快遞進村”納入《青海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聯合省供銷聯社印發《關于深化郵政快遞與供銷網點合作進一步推動“快遞進村”工作的實施方案》,協調開通16條客貨郵融合線路,持續深化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和黨建引領“快遞進村”等模式;帶動農村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5%、“青字號”特色農畜產品銷售額6.7億元,助力鄉村振興富有成效。
據青海省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覆蓋范圍來看,省內各市、州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陸續破零,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從經營種類來看,蟲草、牛羊肉等本省農特產品成為農村地區業務增長的發力點,有力發揮了郵政快遞業渠道優勢,助力精準扶貧,服務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從投遞情況來看,隨著交通、網絡和寄遞等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網上購物在全省農牧地區發展迅速,年均增速達20%左右。從投遞范圍來看,除西寧市、海東市外,其余6州投遞量均大幅度增長,充分反映了“快遞進村”工作成效。
青海省郵政管理局將持續抓好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通過辦好郵政快遞業更貼近民生實事,推動人民群眾用郵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用郵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行業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