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年以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堅決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堅持較真碰硬抓整改,注重舉一反三抓整改,層層傳導壓力抓整改,以更強擔當推動問題全面整改見到實效,以問題有效整改推動工作有力提升,就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海西州烏蘭縣委書記蔣冬梅。
記者:請您結合實際談談面對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這份政治“答卷”,烏蘭縣在深入查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蔣冬梅:烏蘭縣嚴格按照省委提出的“一書一單一承諾”整改工作要求,迅速成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九個專項組深入一線、靠前蹲守,全程壓實整改責任,嚴格實行一周一調度、半月一報告、一月一通報制度,全程掌握整改進展,按照問題整改“下延一級”管理責任要求,逐項制定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全力確保問題清倉、整改見效。主動認領國家、省級、州級考核評估和自查24個方面41條問題,制定了145條整改措施,截至目前,22個方面39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
記者: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哪些成績和經驗?
蔣冬梅:我們重點從強化政策保障、促進“兩個收入”、狠抓項目建設、培育鄉村產業等方面入手,有力有效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工作。
一是夯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個基礎底線,堅持全覆蓋排查、“一碼通”申報、經常性入戶,動態精準掌握監測對象,甄別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好針對性幫扶措施,執行好監測幫扶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整改工作啟動以來,采取了大病救助、臨時救助、低保兜底、提供就業崗位等措施,目前15戶43人監測對象收入穩定。
二是做實增加農牧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依托優勢資源,注入銜接資金,探索推行“五聯五共”農牧民創收新路徑,以強村帶弱村、以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動群眾增收,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的共富聯結機制,著力提高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比重,助力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符合各村實際的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項目30個,認定9家幫扶車間,發放獎補資金50萬元,帶動44名脫貧人口年人均增收2000元。
三是落實項目建設這個重點要求,對2021年、2022年利用財政銜接資金實施的產業項目開展“回頭看”,有效杜絕了“未批先建”“以撥代支”等問題發生。截至目前,財政銜接資金下達我縣10470萬元,實施項目47個,開工率100%、資金安排率100%,22個項目已完工,力爭資金支出率達到序時進度。
四是抓實產業培育這一關鍵手段,按照戶有增收項目、村有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借力茶卡旅游發展復蘇態勢,做好家庭賓館等關聯產業文章,強化民宿行業等次評定及市場規范,著力推動旅游民宿行業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發展。今年到目前為止,茶卡兩個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17.8萬人次,茶卡274家家庭賓館接待游客23萬余人次,增收1600余萬元,帶動就業410人,脫貧戶家庭賓館及民宿戶均增收6萬元。
記者:請您談談下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思路和打算。
蔣冬梅:下一步,我們將嚴格落實工作責任,注重把問題整改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防返貧動態監測、群眾增收、項目建設、資金支出等重點任務,全力開展好“百日攻堅”行動,全面推動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穩步推進。注重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采取動態管理、臺賬推進、掛賬銷號方式逐項逐條推進問題整改及“回頭看”。注重把整改實效體現在建章立制上,通過問題整改著重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預警和救助、脫貧群眾穩就業、幫扶項目聯農帶農、可持續發展產業幫扶等機制,努力構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