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
和日村的幸!笆儭
——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和日石刻”產業見聞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黃中
發布時間:2023-11-07 07:36:04
編輯:童洋

石刻工藝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石刻技藝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歷史悠久。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下,和日村緊抓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工程時機,靠著傳承于祖輩的“琢石”技藝,將石刻產業搞得有模有樣。

  10月20日,記者在這個把石頭“玩出花”的村莊看到,村容整齊,一排排黃色院落被縱橫交錯的巷道貫通起來,院落中堆放的等待雕琢的石板和不時傳出的“叮咣”聲,仿佛在告訴造訪者,這個村與石頭的不了情。

石刻展示間內的各類成品。

  和日村是全鎮11個行政村中草場質量差、畜草矛盾較突出的村,2005年通過生態移民安置到現址,但客觀條件已不足以讓牧民完全依靠傳統產業畜牧業維持生計。想改變就得另尋出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和日石刻”讓大家真正“懂得”祖輩留下的“財富”。

  本著增收與傳承并行的目的,和日村依托“一村一品”工程,以“支部+公司+牧戶”的模式,于2009年成立和日石雕藝術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實現了“人人有技藝,戶戶有作坊”,形成石雕工藝品及茶臺、硯臺、鎮紙等工藝用品的產品矩陣,主要以面向澤庫縣產業園區、外州縣、西寧及省外訂單或合作門店為銷售模式。

指尖藝術。

  記者了解到,和日村目前有376人從事石刻產業,占全村人口的1/3,其中更是有1名國家級、1名省級、6名州級和37名縣級非遺傳承人。

  走進牧民更登家,他正在院落一側的獨立工作間帶著兩名村民刻石,簡陋的工作間不大,但各型刻刀、角磨機等工具器械俱全。更登是省級民間工藝師和州級非遺傳承人,這間“陋室”更是走出了100多位牧民雕刻師。除了“定點培訓”,他也時常“送教上門”。

用心雕琢。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三年來,村里通過石刻獲得產值300余萬元,戶均增收1.4萬元—2萬元,最多的可達4萬元,石刻業已成為全村支柱產業。曾經生活窘迫的牧民,拿起雕刀磨具,伴著手下普通石頭的蛻變,搖身成了十里八鄉的致富能人。

  眼下,和日村兩委班子看著火熱的直播經濟坐不住了,打算讓古老的技藝搭上數字快車道,進一步放大非遺經濟效益的同時提振文化效益。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以堅決的態度 全力推動問題整改
中國南水北調青海公司成立
青海省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于11月起全面應用
青海建立重點生態建設工作協調機制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關于“最美公務員”推薦對象差額人選的公示
曲麻萊:集體經濟“大豐收” 笑逐顏開領分紅
文旅融合擦亮“生態興!碧厣放
24H熱點
【平安青!"一個中心"聯結服務群眾"多張網"
青海省批準發布首個《生態學校評定導則》地方標準
【進博會搶鮮看】
“青”風勁吹,美哉!
【全會精神在基層】曲麻萊:吹響實干"沖鋒號"
【鄉村振興進行時】一串串橘黃色沙棘果綴滿枝頭
青海省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于11月起全面應用
青海全面推進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鄉村振興在青!刻厣B殖助力鄉村振興好光景
青海省老年人意外險參保人數突破50萬人
【記者見聞】養豬闖出致富路 鄉村振興加速度
熱點圖片
西寧最美秋韻
西寧最美秋韻
金秋青海美如斯
金秋青海美如斯
人在畫中游
人在畫中游
【鄉村振興在青!壳槿R:集體經濟“大豐收” 笑逐顏開領分紅
【鄉村振興在青!...
進博透視觀
進博透視觀
青海紅旗(塘格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穩步推進
青海紅旗(塘格木)7...
聯合國兒基會助力青海農牧區“廁所革命”
聯合國兒基會助力青...
貴德縣拉西瓦鎮:因地制宜發展文旅農業
貴德縣拉西瓦鎮:因...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
和日村的幸!笆儭
——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和日石刻”產業見聞

青海日報
2023-11-07 07: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
和日村的幸!笆儭
——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和日石刻”產業見聞

青海日報
2023-11-07 07: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
和日村的幸!笆儭
——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和日石刻”產業見聞

  • 2023-11-07 07:36:04
  • 來源:青海日報

石刻工藝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石刻技藝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鎮和日村歷史悠久。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下,和日村緊抓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工程時機,靠著傳承于祖輩的“琢石”技藝,將石刻產業搞得有模有樣。

  10月20日,記者在這個把石頭“玩出花”的村莊看到,村容整齊,一排排黃色院落被縱橫交錯的巷道貫通起來,院落中堆放的等待雕琢的石板和不時傳出的“叮咣”聲,仿佛在告訴造訪者,這個村與石頭的不了情。

石刻展示間內的各類成品。

  和日村是全鎮11個行政村中草場質量差、畜草矛盾較突出的村,2005年通過生態移民安置到現址,但客觀條件已不足以讓牧民完全依靠傳統產業畜牧業維持生計。想改變就得另尋出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和日石刻”讓大家真正“懂得”祖輩留下的“財富”。

  本著增收與傳承并行的目的,和日村依托“一村一品”工程,以“支部+公司+牧戶”的模式,于2009年成立和日石雕藝術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實現了“人人有技藝,戶戶有作坊”,形成石雕工藝品及茶臺、硯臺、鎮紙等工藝用品的產品矩陣,主要以面向澤庫縣產業園區、外州縣、西寧及省外訂單或合作門店為銷售模式。

指尖藝術。

  記者了解到,和日村目前有376人從事石刻產業,占全村人口的1/3,其中更是有1名國家級、1名省級、6名州級和37名縣級非遺傳承人。

  走進牧民更登家,他正在院落一側的獨立工作間帶著兩名村民刻石,簡陋的工作間不大,但各型刻刀、角磨機等工具器械俱全。更登是省級民間工藝師和州級非遺傳承人,這間“陋室”更是走出了100多位牧民雕刻師。除了“定點培訓”,他也時常“送教上門”。

用心雕琢。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三年來,村里通過石刻獲得產值300余萬元,戶均增收1.4萬元—2萬元,最多的可達4萬元,石刻業已成為全村支柱產業。曾經生活窘迫的牧民,拿起雕刀磨具,伴著手下普通石頭的蛻變,搖身成了十里八鄉的致富能人。

  眼下,和日村兩委班子看著火熱的直播經濟坐不住了,打算讓古老的技藝搭上數字快車道,進一步放大非遺經濟效益的同時提振文化效益。

作者 黃中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