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
加大支農投入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作者:燕卓 海西宣
發布時間:2023-12-05 07:44:10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2月4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獲悉,海西州加大各級財政支農投入力度,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初冬的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鎮郭里木新村飄著小雪。一條寬敞、筆直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沿著水泥路望去,一排排房屋整齊劃一,屋前還能看到不少私家小汽車、貨車和工程車。很難想象,幾年前這個村子還是德令哈市的重點貧困村。

  海西州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文奎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來不及在村委會喝上一口熱茶,就馬不停蹄地去村里低保戶黨萬廷的家里。“黨萬廷的兒子患有漸凍癥,肢體二級殘疾,2023年4月被納入低保,他們老兩口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沒有固定收入,他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是我們村里比較困難的人家。”郭里木新村黨支部書記方有青介紹。

  一進屋,楊文奎詳細詢問了老兩口近期的生產生活、身體狀況、收入來源、就醫以及政策落實等情況,認真傾聽了他們的訴求,并仔細做好記錄,同時給予耐心的解答和政策宣傳。

  為做好村里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海西州鄉村振興局工作人員和駐村工作隊定期走訪邊緣戶、臨時救助戶和一般救助戶,全面掌握了解各戶的家庭經濟收入、人口結構、存在的困難等,及時解決。

  屋外寒風刺骨,屋內溫暖如春,陽臺上各式盆栽將房間裝飾得綠意盎然,家住德令哈市陶爾根家園的革新正和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杯中的奶茶芳香四溢。今年50歲的革新生活在德令哈市蓄集鄉貢艾里溝村,前半輩子一直和牛羊打交道。“多虧政府的扶持,免費給我們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現在我搞養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革新說。

  在陶爾根家園,無數牧民和革新一樣,實現了牧民向市民轉變、牧區向市區轉變、帳篷向樓房轉變。小區除了現有的17棟樓房,還有辦事服務樓、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文化活動廣場、黨員活動室、牧家書屋等配套設施,覆蓋了住房、養老、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易地搬遷脫貧群眾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重要群體,保障搬遷脫貧群眾務工規模和收入穩定,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至關重要。

  “搬入新居后,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體弱多病的媽媽,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德令哈市蓄集鄉政府,剛從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辛蓮玉說。辛蓮玉一家是德令哈市蓄集鄉伊克拉村的易地搬遷戶,也是脫貧戶,母親患有心臟病,每月都需要住院,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為幫助辛蓮玉一家,鄉政府為辛蓮玉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的工作。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村通過光伏收益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為易地搬遷戶和脫貧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改進工作、推動發展的實際舉措。”蓄集鄉伊克拉村駐村第一書記屈超杰說。

  目前,海西州已幫助易地搬遷有勞動能力的822人務工就業,引導各地區通過光伏收益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帶動434名群眾就近就業。

推薦閱讀
陳剛在果洛州瑪沁縣調研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青海生態文明攝影巡展(廣州站)開幕
西成鐵路隆務隧道2號橫洞挑頂安全順利完成
2023年度擬晉升高級政工師任職資格人員結果公示
省人大常委會公告 第十號 第十一號 第十二號
青海茫崖市:搭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綠色通道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
24H熱點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向青海省交辦信訪舉報件33件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邊督邊改】邊督邊改 見行見效
心系群眾辦實事 快速響應解民憂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民聲】西寧藍到底有多藍
青繡藝術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成果展在北京開展
見聞
青海糧油單產提升行動初見成效
青海省在第十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鍵直達!
奔跑在鄉村振興路上的駐村工作隊
青海省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124場次
塔灣村的“授漁人”
海拔最高的明長城在青海
熱點圖片
讓“青繡”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繡在青海——‘青繡’藝術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成果展”見聞
讓“青繡”在保護傳...
一鍵直達!西寧居民幸福感持續“梯”升
一鍵直達!西寧居民...
【央媒看青!亢0巫罡叩拿鏖L城在青海
【央媒看青!亢0...
垃圾焚燒每日上網50萬千瓦時綠電 可滿足10萬戶家庭一天的照明用電
垃圾焚燒每日上網50...
桑丁東周:讓更多人用上“生物質環保燃料”
桑丁東周:讓更多人...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塔灣村的“授漁人”——記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塔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泉年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高原黃河濕地迎來越冬天鵝
高原黃河濕地迎來越...
“果洛乳制品”成了就業金名片
“果洛乳制品”成了...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
加大支農投入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西海都市報
2023-12-05 07:4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
加大支農投入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西海都市報
2023-12-05 07:4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
加大支農投入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 2023-12-05 07:44:10
  •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2月4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獲悉,海西州加大各級財政支農投入力度,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初冬的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鎮郭里木新村飄著小雪。一條寬敞、筆直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沿著水泥路望去,一排排房屋整齊劃一,屋前還能看到不少私家小汽車、貨車和工程車。很難想象,幾年前這個村子還是德令哈市的重點貧困村。

  海西州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文奎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來不及在村委會喝上一口熱茶,就馬不停蹄地去村里低保戶黨萬廷的家里。“黨萬廷的兒子患有漸凍癥,肢體二級殘疾,2023年4月被納入低保,他們老兩口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沒有固定收入,他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是我們村里比較困難的人家。”郭里木新村黨支部書記方有青介紹。

  一進屋,楊文奎詳細詢問了老兩口近期的生產生活、身體狀況、收入來源、就醫以及政策落實等情況,認真傾聽了他們的訴求,并仔細做好記錄,同時給予耐心的解答和政策宣傳。

  為做好村里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海西州鄉村振興局工作人員和駐村工作隊定期走訪邊緣戶、臨時救助戶和一般救助戶,全面掌握了解各戶的家庭經濟收入、人口結構、存在的困難等,及時解決。

  屋外寒風刺骨,屋內溫暖如春,陽臺上各式盆栽將房間裝飾得綠意盎然,家住德令哈市陶爾根家園的革新正和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杯中的奶茶芳香四溢。今年50歲的革新生活在德令哈市蓄集鄉貢艾里溝村,前半輩子一直和牛羊打交道。“多虧政府的扶持,免費給我們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現在我搞養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革新說。

  在陶爾根家園,無數牧民和革新一樣,實現了牧民向市民轉變、牧區向市區轉變、帳篷向樓房轉變。小區除了現有的17棟樓房,還有辦事服務樓、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文化活動廣場、黨員活動室、牧家書屋等配套設施,覆蓋了住房、養老、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易地搬遷脫貧群眾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重要群體,保障搬遷脫貧群眾務工規模和收入穩定,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至關重要。

  “搬入新居后,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體弱多病的媽媽,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德令哈市蓄集鄉政府,剛從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辛蓮玉說。辛蓮玉一家是德令哈市蓄集鄉伊克拉村的易地搬遷戶,也是脫貧戶,母親患有心臟病,每月都需要住院,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為幫助辛蓮玉一家,鄉政府為辛蓮玉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的工作。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村通過光伏收益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為易地搬遷戶和脫貧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改進工作、推動發展的實際舉措。”蓄集鄉伊克拉村駐村第一書記屈超杰說。

  目前,海西州已幫助易地搬遷有勞動能力的822人務工就業,引導各地區通過光伏收益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帶動434名群眾就近就業。

作者 燕卓 海西宣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