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馬路曲折蜿蜒平坦清潔,兩旁搭建著錯落有致、格調統一的撒拉族民居;房前屋后的大小菜園被肥美的蔬菜染成油亮的綠色;依山傍水的村舍,雞鴨成群……行走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上坊村,仿佛自己也是這幅鄉村振興新畫卷里的一筆。
來到循化縣街子鎮上坊村安馨之家農家院,這里毗鄰聞名遐邇的駱駝泉、撒拉爾故里民俗文化園等旅游景點,周圍田園阡陌,炊煙裊裊,杏紅柳綠,果梨花香,門口的“四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牌子尤為醒目。
“馓子、油香、八角糖包,包子、攪團、炒線辣椒,手抓土雞、尕面片……”介紹撒拉家宴、講解“駱駝傳說”,老板韓德明忙著招呼客人,游客們盤腿坐在炕上聽得津津有味,悠閑地享用地道的撒拉族特色美食。
來自甘肅天水的游客李女士說:“現在循化發展得真好!跟著導航一腳油門就到駱駝泉了,朋友推薦的農家院也很不錯,環境美、飯菜香,這火炕暖呼呼的,真是愜意!”安馨之家農家院位于駱駝泉附近800米處,常年有外地游客慕名而來,趕上旅游季節,更是“一桌難求”。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近年來,街子鎮依托鄉村自然風光、淳樸的鄉土人情,以及農戶莊廓及周邊農田等資源稟賦,結合原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以一家一戶為經營主體的“農家樂”。村民們家家戶戶爭先比拼,拼環境、拼衛生、拼飯菜、拼規模,通過“縣統籌、鎮安排、村落實”充分帶動旅游經濟效應不斷提升。

韓德明開辦的農家院是其中一個典型“樣板”。
和村里多數年輕人一樣,韓德明曾常年在外開拉面館,能時常在家陪陪老人孩子,是他多年來的心愿。近年來,看到家鄉的撒拉族民俗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他敏銳地探察到旅游業蘊藏的巨大商機。家里有閑置的庭院,自己有多年的餐飲經營經驗,加上家中婦女精巧的面點技藝,他毅然決然回家做起了農家餐飲。
2018年,韓德明給自家北房重新裝修上漆,還修建了三間西房,原本光禿禿的小院也種滿了杏樹、李樹和牡丹、月季等花木,小院更新升級成大院,“安馨之家”農家院就這樣開起來了。
說起自家小院的效益,韓德明打開了話匣子:“這幾年村里鋪上了柏油路,環境越來越好。干凈整潔的小院和地道可口的飯菜,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自家的院子,自己人經營,開支少了,收入就多了,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2萬元左右,每到旅游旺季,我都會邀請鄰居、親友中手藝不錯的婦女來幫忙,讓她們也能在家門口有一份收入。2020年,我的農家院再次被評定為‘青海省四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政府還幫我們修繕了廁所,重建了廚房,生意越來越好!”
“‘庭院經濟’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等特點,是增加群眾收入的好途徑。打理好庭院,村民把自家土特產銷售出去的同時,也將自家庭院變成創業的場所,成為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鼓勵發展庭院經濟,更重要的是推廣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理念,鼓勵脫貧群眾學一門技藝,憑本領創造幸福生活,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街子鎮黨委書記韓平良說道。
行走鄉村,一個個別致的美麗庭院,不僅提高了鄉村“顏值”,也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更高人氣。近兩年,依托獨特的高山溪流風光打造的爬山、露營、采摘野果、農特產品產銷、釣魚、自行車越野等項目越來越豐富,不僅滿足了游客對大自然的體驗,也讓鄉村旅游在河湟這片熱土上競相綻放。
近年來,循化縣立足資源優勢,瞄準潛力巨大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市場,充分發揮和依靠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圍繞“家”和“庭”做文章,因地制宜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閑資源,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發展“庭院經濟”促鄉村振興,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園”,讓一個個農家小院充滿生機,變成農民的“增收園”和“致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