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老有所“醫”托起健康“夕陽紅”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賀巖
發布時間:2023-12-27 07:13:33
編輯:童洋

黃河養護院老人們幸福的笑容。程宦寧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初冬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已是寒風凜冽、冰凍地坼,但在黃河養護院,57名老人卻感到特別的溫暖。

  “中國共產黨瓜真切(感謝)!我在這里不僅居住舒適,還有專業護理員、專業醫生護士,完善的醫療保障讓我很放心、很開心,業余生活也很充實。”78歲的達爭老人身子骨還算硬朗,聊起來也是有說有笑,“以前的養護院就在這棟新樓的前面,比起過去,現在的居住環境和醫療條件真的好太多了!工作人員和院長很關心我們,每天都會問我們想吃什么菜,再搭配上水果、牛奶等,營養很是豐富,在這里養老真是太幸福了!”

  達爭老人口中的新樓,是曲麻萊縣投資2896萬元,于今年竣工的黃河養護院。新樓占地面積8370平方米,能容納90名老人,擁有護工35名。

  雖然硬件設施越來越好,但如何提升養護院的“軟實力”一直是困擾曲麻萊縣民政局的“難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后,曲麻萊縣民政局主動下沉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重要內容,第一時間來到曲麻萊縣藏醫院,經過溝通對接,兩家單位實現“雙向奔赴”,曲麻萊縣民政局的“難題”迎刃而解。

  曲麻萊縣藏醫院與黃河養護院積極探索“醫養融合+集中供養”新模式,將全科門診搬進養護院,并設立護士站,無償提供定期出診服務,切實縮短老人與醫院“最后一公里”。

  “老人是看病最頻繁的群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14天就得去醫院開一次藥。對于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去醫院本身就困難,需要多位家屬陪伴。患有多種疾病的老人,還需要在多個科室之間奔波。”院長索南求培說,“以前關注的是患者的生死,現在更加關注怎么讓患者生活的有質量,醫養融合工作便是如此,我們探索‘醫、養、康、復’一體化機制,結合藏醫學建立閉環式一站式的‘就醫問診配藥’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養老服務。”

黃河養護院為老人們提供營養餐。程宦寧 攝

  在索南求培的帶領下,藏醫院的各科室大夫和護士都行動了起來,如約而至搬進了養護院。

  “以前去醫院看病,我得掛心臟科、腎科、神經內科。運氣好的話,一天就能看完,運氣不好的話,連號都掛不上,如果再加上做檢查,沒有兩三天肯定是出不了醫院。加上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漢語好好不會說,每次去醫院都有點‘害怕’。”今年84歲的保毛才仁是最早一批住進養護院的老人,說起曾經的看病經歷不禁一肚子苦水。

  如今,不用出門就能看上病,保毛才仁高興地說:“我的病要求每半個月就要開一次高血壓藥,現在大夫主動來養老院坐診,分分鐘就解決了。而且哪不舒服就直接看,也不用排那么長的隊,護士給我去拿藥、交費,根本不用自己跑,太方便了。”

  對于飲食方面,縣藏醫院也對食譜給予科學建議,“少鹽少油、營養均衡”,在養護院食堂,老人們的營養菜譜上寫著:饅頭、酸奶、肉沫粉條、酸辣白菜、蒸山藥、小米粥、酥油茶……共30余種炒菜、面食和粥品供老人自由選擇,每道菜后面還標注著咸鮮、清淡、酸辣、家常、酥嫩等口味。

  “在這里,除了洗衣、洗腳、喂飯等生活照料外,縣藏醫院與養護院緊密結合,護理人員和醫護人員細微照顧,讓‘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真正適應了社會需求,解決了老年群體看病難、病后護理難、生活無人照料難等問題,為老年人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醫療保障。”黃河養護院負責人介紹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曲麻萊縣“醫養融合”模式正在由兜底向普惠、由基本向品質轉變,以確保孤寡老人“平時有人管、難時有人幫、病時有人護”,切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真正實現養老有“醫靠”。

推薦閱讀
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暨災后重建領導小組會召開
省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第五次會議召開
2023年"民生銀行杯"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閉幕
2023年中國冰壺聯賽(西寧站)開幕
省網信辦征集"凈網"系列專項行動整治重點的通告
關于面向青海省地震災區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告
西寧:城教聯動助力平安校園建設
西寧湟源: 擦亮鄉村建設美麗底色
24H熱點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黨旗飄揚在抗震救災一線】過渡安置點上的“半邊天”
冬游“熱項目”燃起來!
從“破圈”到“新生” 領略高原升級版“城市會客廳...
西寧開發區多個項目落地開花
西寧市城中區新增一處主題游園
積石山6.2級地震|記者手記:承受“砂涌”之痛的村...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沖鋒在前顯擔當
【黨旗飄揚在抗震救災一線】集中安置點上的“紅十字”
湟源縣明年擬建25個美麗鄉村
熱點圖片
40年,在高寒旱沙區譜寫綠色奇跡
40年,在高寒旱沙區...
第一書記有“第一擔當”
第一書記有“第一擔當”
2023年中國冰壺聯賽(西寧站)開賽
2023年中國冰壺聯賽...
青海省高速公路85座充電樁建設完成
青海省高速公路85座...
沖鋒在前 勇挑重擔
沖鋒在前 勇挑重擔
“跟我心目中的英雄合個影!”
“跟我心目中的英雄...
金田村安置點有了臨時理發店
金田村安置點有了臨...
青繡“平安”鞋正式發布
青繡“平安”鞋正式發布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老有所“醫”托起健康“夕陽紅”

青海日報
2023-12-27 07: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老有所“醫”托起健康“夕陽紅”

青海日報
2023-12-27 07: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老有所“醫”托起健康“夕陽紅”

  • 2023-12-27 07:13:33
  • 來源:青海日報

黃河養護院老人們幸福的笑容。程宦寧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初冬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已是寒風凜冽、冰凍地坼,但在黃河養護院,57名老人卻感到特別的溫暖。

  “中國共產黨瓜真切(感謝)!我在這里不僅居住舒適,還有專業護理員、專業醫生護士,完善的醫療保障讓我很放心、很開心,業余生活也很充實。”78歲的達爭老人身子骨還算硬朗,聊起來也是有說有笑,“以前的養護院就在這棟新樓的前面,比起過去,現在的居住環境和醫療條件真的好太多了!工作人員和院長很關心我們,每天都會問我們想吃什么菜,再搭配上水果、牛奶等,營養很是豐富,在這里養老真是太幸福了!”

  達爭老人口中的新樓,是曲麻萊縣投資2896萬元,于今年竣工的黃河養護院。新樓占地面積8370平方米,能容納90名老人,擁有護工35名。

  雖然硬件設施越來越好,但如何提升養護院的“軟實力”一直是困擾曲麻萊縣民政局的“難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后,曲麻萊縣民政局主動下沉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重要內容,第一時間來到曲麻萊縣藏醫院,經過溝通對接,兩家單位實現“雙向奔赴”,曲麻萊縣民政局的“難題”迎刃而解。

  曲麻萊縣藏醫院與黃河養護院積極探索“醫養融合+集中供養”新模式,將全科門診搬進養護院,并設立護士站,無償提供定期出診服務,切實縮短老人與醫院“最后一公里”。

  “老人是看病最頻繁的群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14天就得去醫院開一次藥。對于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去醫院本身就困難,需要多位家屬陪伴;加卸喾N疾病的老人,還需要在多個科室之間奔波。”院長索南求培說,“以前關注的是患者的生死,現在更加關注怎么讓患者生活的有質量,醫養融合工作便是如此,我們探索‘醫、養、康、復’一體化機制,結合藏醫學建立閉環式一站式的‘就醫問診配藥’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養老服務。”

黃河養護院為老人們提供營養餐。程宦寧 攝

  在索南求培的帶領下,藏醫院的各科室大夫和護士都行動了起來,如約而至搬進了養護院。

  “以前去醫院看病,我得掛心臟科、腎科、神經內科。運氣好的話,一天就能看完,運氣不好的話,連號都掛不上,如果再加上做檢查,沒有兩三天肯定是出不了醫院。加上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漢語好好不會說,每次去醫院都有點‘害怕’。”今年84歲的保毛才仁是最早一批住進養護院的老人,說起曾經的看病經歷不禁一肚子苦水。

  如今,不用出門就能看上病,保毛才仁高興地說:“我的病要求每半個月就要開一次高血壓藥,現在大夫主動來養老院坐診,分分鐘就解決了。而且哪不舒服就直接看,也不用排那么長的隊,護士給我去拿藥、交費,根本不用自己跑,太方便了。”

  對于飲食方面,縣藏醫院也對食譜給予科學建議,“少鹽少油、營養均衡”,在養護院食堂,老人們的營養菜譜上寫著:饅頭、酸奶、肉沫粉條、酸辣白菜、蒸山藥、小米粥、酥油茶……共30余種炒菜、面食和粥品供老人自由選擇,每道菜后面還標注著咸鮮、清淡、酸辣、家常、酥嫩等口味。

  “在這里,除了洗衣、洗腳、喂飯等生活照料外,縣藏醫院與養護院緊密結合,護理人員和醫護人員細微照顧,讓‘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真正適應了社會需求,解決了老年群體看病難、病后護理難、生活無人照料難等問題,為老年人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醫療保障。”黃河養護院負責人介紹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曲麻萊縣“醫養融合”模式正在由兜底向普惠、由基本向品質轉變,以確保孤寡老人“平時有人管、難時有人幫、病時有人護”,切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真正實現養老有“醫靠”。

作者 程宦寧 賀巖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