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烏蘭:久久為功 向綠前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洪旭
發布時間:2024-01-04 06:57:55
編輯:何繼紅
綠色,已成為烏蘭最厚重的底色。馬翔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完成人工造林2.2萬公頃,封山育林4.8萬公頃,工程固沙1.8萬公頃,沙化草地治理1.6萬公頃;

  榮獲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烏蘭縣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部、青海湖流域西側的柴達木盆地,其荒漠生態系統面積大、類型多,10年前,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54540.9公頃,生態環境脆弱,是青海省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從單一的防沙治沙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烏蘭兒女不斷加大荒漠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探索實踐力度,一幅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美麗新畫卷在烏蘭大地徐徐展開。

  扎根沙海

  “綠染”家園

  “從我記事起,一直過著與沙漠斗爭的生活。春季,時常卷起的大風弄得家里全是沙子,就連家里養的牲畜身上也都是沙子,F在沙子穩住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村民再也不受沙子‘欺負’了。”52歲的楊明成家住烏蘭縣柯柯鎮托海村,2004年,他被招入卜浪溝管護站擔任護林員,在與茫茫沙海戰斗的歲月里,他從一名普通的林業技術人員,成長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防沙戰士。

  2023年12月4日,記者驅車來到卜浪溝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只見成片的草方格、尼龍沙障鋪設在沙丘中,幾年前種在這里的部分檸條已有1米多高。

  楊明成說:“夏季又是另一番景色,遠遠看這片沙丘是綠綠的一片,運氣好的話還會‘偶遇’珍稀野生動物,比如,藏野驢、鵝喉羚等,它們都在這個地區活動。”

  “早些年,為了盡快鎖住黃沙前進的腳步,大家靠著肩背和駱駝馱運兩種方式將固沙材料、苗木等運輸到各個治沙工程點。一天下來‘人困駝乏’,撩起衣服,背上一條條鮮紅的勒痕清晰可見。尤其夏季,在戈壁炎炎烈日炙烤下,沒走幾步,背上就火辣辣地疼。”參與多年防沙治沙工作的楊明成感慨萬千,“現如今,我們通過改裝車輛將固沙材料運輸到沙丘地帶,比起過去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治沙苦,但苦中有樂。”長期實踐中,楊明成注重學習防沙治沙等各種與生態建設相關的技術知識,特別是對流動沙丘的防治和當地高寒、干旱及鹽堿地區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等方面的知識,他和同事把目標鎖定在縣城及卜浪溝、灶火地區的大片沙丘上,為提高成活率,常年在沙地上開展以沙蒿為先鋒草種,輔以檸條等灌木樹種的固沙造林項目。

  目前,烏蘭縣有440名生態管護員,擔負著全縣26.5萬公頃國有林地、86.7萬公頃天然草原、2.2萬公頃國家沙化封禁保護區以及30.5萬公頃自然保護地的管護工作,基本實現了森林、草原、荒漠管護員全覆蓋。

  科技賦能

  “鎖”住黃沙

  灶火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位于烏蘭縣柯柯鎮沙化較為嚴重地區,風沙覆蓋面積多達10744公頃。如今,封禁項目區治理草方格匍匐在800多公頃沙丘上,曾經的荒蕪之地逐漸顯露出勃勃生機。

  這些年,從揮舞鐵鍬開溝埋草,到用機械設備“鎖”住黃沙,鋪設草方格沙障的工具一直在更新。

  2023年7月,烏蘭縣在這片封禁保護區首次采用直升機與無人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飛播造林。據統計,此次飛播造林工程任務,直升機共飛行70架次,用時約11小時,劃分作業區為3個播區129個小班,造林面積1333.3公頃,共播披堿草、沙蒿種子7988公斤。

  “為了確保此次飛播成效,飛播前我們對種子進行了丸;幚。”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生態修復和碳匯室主任楊正凡介紹,種子丸;夹g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過機械處理包裹在種子表面,使種子顆粒增大,形狀似藥丸的丸化種子。這一技術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種子的生根、發芽,減輕鳥獸危害,使單粒種子體積增大、重量增加,抗風、耐寒、提高種子存活率,減少種子飄移、位移,能精確投放到需要的播種位置。

  飛播造林是烏蘭縣不斷探索適合干旱區荒漠化特點的防治技術和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烏蘭縣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喬灌混交的原則,在樹種配置、治理模式、治理技術等方面,采取工程先行固沙、生物永久固沙、圍欄封禁保護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逐步推進“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順利實施。

  咬定青山

  傳好防沙治沙接力棒

  “泉水灣”位于烏蘭縣希里溝鎮境內,這個聽上去水靈靈的地名,過去卻是風沙漫天、干旱缺水之地。“小風沙飛揚,大風沙滿天,沙丘無腳處處走,莊稼遭埋常絕收……”幾句形象的歌謠,是當地開展防沙治沙前的真實寫照。

  “這片新樹苗,是今年剛補栽的。”去年仲夏時節,記者曾跟隨烏蘭縣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人員孟全菊來到泉水灣,站在一處高坡上,眼前的荒山已被綠色覆蓋。孟全菊說:“眼前這些隨處可見的鄉土喬木樹種、灌木樹種和人工扎草方格,就是鎖住流沙的‘秘鑰’。”

  “從前一場大風過后,管護站幾乎被埋進沙窩里,不遠處的縣城和都蘭湖保護區也受到沙漠侵蝕的威脅。”泉水灣管護站管護員馬占軍直言:“在這里,每一棵樹都‘價值千金’,我們每天都要開展巡護,樹長得好,大家都高興。”

  十年磨一劍。如今,通過持續實施防風固沙生態工程,9000公頃的沙海變成“綠洲”,整齊劃一的草方格讓流沙停滯了腳步,方格里長出的沙生植物,形成了擋風固沙的林草隔離帶,擋住了流動沙丘的去路。

  泉水灣從荒漠到“淺綠”再到“常綠”,是烏蘭縣防沙治沙成效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3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9.1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40.68%,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總面積10.6萬公頃。

  防沙治沙、生態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不進則退。“下一步,烏蘭縣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扛起防沙治沙責任,全力打好新時代青海‘三北’工程攻堅戰。”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副局長張文波說。

推薦閱讀
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專題調度會召開
全省機構改革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視聽中國·青海時間”驚艷世界
青海震區所有中小學全面實現線下復課復學
青海青新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告知書
在“雙創”星空中綻放“海西光彩”
元旦假期西寧11家企業實現銷售額4076.82萬元
24H熱點
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5000萬千瓦
陳剛吳曉軍在民和縣調研時強調 扎實有效推進災后恢...
青海省廣電局推動生態紀錄片海外傳播“視聽中國·青...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西寧城北:主動化...
青海湟中入選2023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青海:昆侖山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
青海湖畔500余只大天鵝“舞翩躚”
中國冰壺冠軍走進西寧校園
【回眸2023】在西寧就業,“飯碗”穩人心暖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全面開啟
熱點圖片
【平安建設在身邊】一線“楓”警筑起轄區平安堡壘——“楓橋經驗”在青海系列報道⑥
【平安建設在身邊】...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使命的分量——記都蘭縣香日德鎮新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嚴煜坤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在堅強中成長 在感恩中奮進——青海震區中小學全面恢復線下復課復學首日見聞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冰雪游讓青海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冰雪游讓青海冷資源...
走進海西州創業孵化基地——在“雙創”星空中綻放“海西光彩”
走進海西州創業孵化...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中國強度”的“神”速發展——“走進西寧開發區看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一份承諾 半生守候——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趙雪彬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回眸2023】在西寧就業,“飯碗”穩人心暖
【回眸2023】在西寧...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烏蘭:久久為功 向綠前行

青海日報
2024-01-04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烏蘭:久久為功 向綠前行

青海日報
2024-01-04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烏蘭:久久為功 向綠前行

  • 2024-01-04 06:57:55
  • 來源:青海日報
綠色,已成為烏蘭最厚重的底色。馬翔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完成人工造林2.2萬公頃,封山育林4.8萬公頃,工程固沙1.8萬公頃,沙化草地治理1.6萬公頃;

  榮獲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烏蘭縣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部、青海湖流域西側的柴達木盆地,其荒漠生態系統面積大、類型多,10年前,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54540.9公頃,生態環境脆弱,是青海省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從單一的防沙治沙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烏蘭兒女不斷加大荒漠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探索實踐力度,一幅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美麗新畫卷在烏蘭大地徐徐展開。

  扎根沙海

  “綠染”家園

  “從我記事起,一直過著與沙漠斗爭的生活。春季,時常卷起的大風弄得家里全是沙子,就連家里養的牲畜身上也都是沙子,F在沙子穩住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村民再也不受沙子‘欺負’了。”52歲的楊明成家住烏蘭縣柯柯鎮托海村,2004年,他被招入卜浪溝管護站擔任護林員,在與茫茫沙海戰斗的歲月里,他從一名普通的林業技術人員,成長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防沙戰士。

  2023年12月4日,記者驅車來到卜浪溝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只見成片的草方格、尼龍沙障鋪設在沙丘中,幾年前種在這里的部分檸條已有1米多高。

  楊明成說:“夏季又是另一番景色,遠遠看這片沙丘是綠綠的一片,運氣好的話還會‘偶遇’珍稀野生動物,比如,藏野驢、鵝喉羚等,它們都在這個地區活動。”

  “早些年,為了盡快鎖住黃沙前進的腳步,大家靠著肩背和駱駝馱運兩種方式將固沙材料、苗木等運輸到各個治沙工程點。一天下來‘人困駝乏’,撩起衣服,背上一條條鮮紅的勒痕清晰可見。尤其夏季,在戈壁炎炎烈日炙烤下,沒走幾步,背上就火辣辣地疼。”參與多年防沙治沙工作的楊明成感慨萬千,“現如今,我們通過改裝車輛將固沙材料運輸到沙丘地帶,比起過去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治沙苦,但苦中有樂。”長期實踐中,楊明成注重學習防沙治沙等各種與生態建設相關的技術知識,特別是對流動沙丘的防治和當地高寒、干旱及鹽堿地區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等方面的知識,他和同事把目標鎖定在縣城及卜浪溝、灶火地區的大片沙丘上,為提高成活率,常年在沙地上開展以沙蒿為先鋒草種,輔以檸條等灌木樹種的固沙造林項目。

  目前,烏蘭縣有440名生態管護員,擔負著全縣26.5萬公頃國有林地、86.7萬公頃天然草原、2.2萬公頃國家沙化封禁保護區以及30.5萬公頃自然保護地的管護工作,基本實現了森林、草原、荒漠管護員全覆蓋。

  科技賦能

  “鎖”住黃沙

  灶火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位于烏蘭縣柯柯鎮沙化較為嚴重地區,風沙覆蓋面積多達10744公頃。如今,封禁項目區治理草方格匍匐在800多公頃沙丘上,曾經的荒蕪之地逐漸顯露出勃勃生機。

  這些年,從揮舞鐵鍬開溝埋草,到用機械設備“鎖”住黃沙,鋪設草方格沙障的工具一直在更新。

  2023年7月,烏蘭縣在這片封禁保護區首次采用直升機與無人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飛播造林。據統計,此次飛播造林工程任務,直升機共飛行70架次,用時約11小時,劃分作業區為3個播區129個小班,造林面積1333.3公頃,共播披堿草、沙蒿種子7988公斤。

  “為了確保此次飛播成效,飛播前我們對種子進行了丸;幚。”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生態修復和碳匯室主任楊正凡介紹,種子丸;夹g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過機械處理包裹在種子表面,使種子顆粒增大,形狀似藥丸的丸化種子。這一技術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種子的生根、發芽,減輕鳥獸危害,使單粒種子體積增大、重量增加,抗風、耐寒、提高種子存活率,減少種子飄移、位移,能精確投放到需要的播種位置。

  飛播造林是烏蘭縣不斷探索適合干旱區荒漠化特點的防治技術和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烏蘭縣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喬灌混交的原則,在樹種配置、治理模式、治理技術等方面,采取工程先行固沙、生物永久固沙、圍欄封禁保護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逐步推進“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順利實施。

  咬定青山

  傳好防沙治沙接力棒

  “泉水灣”位于烏蘭縣希里溝鎮境內,這個聽上去水靈靈的地名,過去卻是風沙漫天、干旱缺水之地。“小風沙飛揚,大風沙滿天,沙丘無腳處處走,莊稼遭埋常絕收……”幾句形象的歌謠,是當地開展防沙治沙前的真實寫照。

  “這片新樹苗,是今年剛補栽的。”去年仲夏時節,記者曾跟隨烏蘭縣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人員孟全菊來到泉水灣,站在一處高坡上,眼前的荒山已被綠色覆蓋。孟全菊說:“眼前這些隨處可見的鄉土喬木樹種、灌木樹種和人工扎草方格,就是鎖住流沙的‘秘鑰’。”

  “從前一場大風過后,管護站幾乎被埋進沙窩里,不遠處的縣城和都蘭湖保護區也受到沙漠侵蝕的威脅。”泉水灣管護站管護員馬占軍直言:“在這里,每一棵樹都‘價值千金’,我們每天都要開展巡護,樹長得好,大家都高興。”

  十年磨一劍。如今,通過持續實施防風固沙生態工程,9000公頃的沙海變成“綠洲”,整齊劃一的草方格讓流沙停滯了腳步,方格里長出的沙生植物,形成了擋風固沙的林草隔離帶,擋住了流動沙丘的去路。

  泉水灣從荒漠到“淺綠”再到“常綠”,是烏蘭縣防沙治沙成效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3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9.1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40.68%,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總面積10.6萬公頃。

  防沙治沙、生態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不進則退。“下一步,烏蘭縣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扛起防沙治沙責任,全力打好新時代青海‘三北’工程攻堅戰。”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副局長張文波說。

作者 張洪旭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