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4日,記者從西寧市財政局了解到,2023年西寧市爭取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4420萬元,不斷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創新文化服務模式,實施數字化工程,支持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呈現公共文化向“云端”、文化陣地向“民心”、地域文化向“未來”的生動局面。
近年來,市財政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與資金支持,切實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保障力度,在受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及地方還本付息壓力的影響下,繼續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給予傾斜,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適用性,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以來,西寧市累計爭取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11034萬元,其中,2021年2791.5萬元、2022年3822.5萬元、2023年4420萬元,年均增長58.3%,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實效。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智慧“四館”建設、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核心功能服務、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建設,開展“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模式,全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力度,提高公共文化場館服務質量;成立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創新文明實踐活動形式,切實發揮實踐基地的平臺作用。同時,統籌安排資金豐富河湟文化形態特色,先后培育大通老爺山花兒會、湟中民俗節、湟源丹噶爾排燈節等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建成湟中河湟文化博物館、湟源古道博物館、大通非遺傳播中心等一批推動河湟文化傳承發展的鮮活載體,為西寧市傳播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國際旅游生態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