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視點】
峰回路轉“謀”轉型 柳暗花明向“綠”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羋嶠
發布時間:2024-01-15 07:36:00
編輯:張小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如今,青海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后產能逐步淘汰,新興產業加速上馬,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回望2023年,青海全省經濟既有規模擴大,更有結構優化;既有總量增長,更有質量提升,以綠色為底色,青海高質量發展成績穩,信心足!

  拉西瓦水電站遠景。 黃河公司提供

  觀念轉變快

  發展速率高

  夏季是高原最美的季節,草原上艷麗的格桑花和雪白的羊群如同一幅醉人的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而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縣正是這幅山水畫中的鮮亮一筆。

  幾年前,久治縣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關停污染企業,不理解的人看著草原景色感嘆道:“再美的景色,也不能當飯吃。”

  但是,隨著當地黨委政府堅持“一優兩高”戰略,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特色,借助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綠色有機肥等特色農牧業,不僅增加了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還充分發揮優良的環境優勢,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久治縣智青松多鎮德合隆村牧民扎西才周說:“以前看病借了許多外債,現在通過家養的40多頭牦牛,不僅還清了外債,日子還越來越好。”。他說,現在我們牧民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首先一定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其次,科學、綠色的飼養方式才能養出“尖子牛”,才能被市場認可。

  至2022年,久治縣已連續5年完成21.7萬余頭(只)有機牦牛、藏羊,250噸牦牛奶有機認證,“久治牦牛”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有機農牧業基地實現提質增效,主體培育成效明顯。

  今天,曾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群眾觀念發生改變、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不僅享受到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更踏上了綠水青山“鋪就”的幸福小康路。

  欣喜的是,青海綠色循環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不僅僅發生在牧區,更發生在企業。

  2023年12月1日14時,地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的青海云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包裝生產線上,一個個全自動機械臂將包裝好的水溶肥碼放整齊,等待叉車送往裝卸點。這批水溶肥將通過點對點的公路運輸送往新疆,當地群眾正在等待送貨上門的春耕綠色用肥。

  綠色發展是市場的選擇,更是企業的抉擇。“農產品的綠色化,化肥是源頭。一方面是政府對‘降碳’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綠色用肥的廣闊市場,為此,我們通過提升現場管理、優化生產工藝、建設危廢庫房、升級總排口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強化原材料獲取、產品生產過程、產品使用及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實現真正的綠色產品‘綠色’造。”青海云天化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何光琳說。

  企業通過一系列綠色技術的改造不僅入圍全國“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還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同時申報的產品也作為當年全國唯一一種復合肥料入選綠色設計產品名單。

  今天,企業已在化肥市場站穩腳跟,一張張備春耕的訂單源源不斷地涌來。

  培育和樹立綠色價值觀,是對傳統經濟發展價值偏好的深刻革命。事實也證明,換技術,不如換思想,倒逼下的變革,不如自行加碼來得高效。而就是青海,這個高原內陸省份,讓一場“綠色”變革實現了全民主動參與。

  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風機配件廠房。殷之皓 攝

  科技支撐強

  轉型效果好

  2023年夏季,一段“熊出沒”的視頻走紅網絡,一只棕熊在碧綠的湖水里游弋,泳姿也是隨意變換。在網友羨慕棕熊如此安逸的生活時,有網友詢問這里湖泊的位置,想去游玩。

  出乎意料,這里并非景區,也不是自然保護區,而是青海省屬國企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西藏自治區開采的玉龍銅礦諾碼弄溝尾礦庫。

  “這不稀奇,就算深處戈壁的錫鐵山鉛鋅礦也能看到‘鴛鴦戲水’和各類水鳥落腳嬉戲的場景。”對于這些“不速之客”西礦集團各礦區工作人員早已習以為常。

  野生動物的出現,正是生態環境向好的體現,更是礦山綠色之變成效的體現。這一切,離不開企業綠色發展理念,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

  西部礦業持續多維度構建冶煉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面推廣應用余熱利用技術,淘汰更新高耗能設備,探索“零碳企業”建設,選礦用水回用率達100%,冶煉、化工單位固體廢物安全處置率和廢水回用率均達到100%,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3億元的情況下,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同比下降0.65%,形成產值持續增長、能耗持續降低的良好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西礦集團所屬各單位可綠化面積綠化率達100%,所屬10座礦山全部達到省級以上綠色礦山標準,6家單位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8家單位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通過技術支撐企業實現高效綠色轉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搶得發展先機。但是除了工礦企業,青海還借力數字化技術將“綠色基因”植入經濟社會發展細枝末節。

  地處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山大溝深,一條通達四方的路網是當地經濟發展、團結穩定、百姓生活的保障,但是青海很多區域位于三江源保護區。為此,交通是要發展、生態更要保護。

  在大通峴子隧道,遠觀黑漆漆的隧道在車輛駛入后有節奏地亮起,在車輛駛出后又慢慢變暗。這種行車隧道“車來燈亮-車走燈暗-燈隨車行”的智能化管控,不僅能減少能耗,運用在三江源地區還能減少燈具常亮產生的熱污染。

  對此,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何振邦介紹:“按照‘雙碳’戰略和我國交通運輸綠色發展要求,我省大膽嘗試,在多個隧道實驗建成隧道照明隨車調光節能系統,有效實現減排。”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青海,以科技為支撐正在探索更多、更好、更因地制宜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青海海西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光伏發電產業園區。王國棟 攝

  發展路子廣

  綠色動力足

  深冬,走進位于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的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焊花飛濺,機聲隆隆,工業發展熱氣騰騰。只見厚重的鋼板材料在機器設備的切割下,成為制造風機塔筒的半成品,隨之又被巨型吊車吊往下一道工序。

  這家企業2009年6月建廠,其前身是“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以城市管道鋪設為主業,當企業遇到發展瓶頸又看到青海發展清潔能源的優勢和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時,一個傳統企業有了轉型發展的勇氣。

  寧志恒,青海華匯公司老員工,親眼見證企業轉變:“企業在已有管道制造的基礎上,進軍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在制造智能光伏支架、新型剛柔性風電塔筒方面有了新發展。”

  這是一場傳統產業的轉型,也是全海西州發展路徑的轉型。

  海西一直是青海工業經濟發展主戰場,從最初以豐富的黃金、鉛鋅、鐵礦等礦產資源為主的傳統產業布局,到以清潔能源為主線的產、供、銷全產業鏈建設,實現了傳統產業由“黑”到“綠”的轉型。

  清潔能源產業的興起給了海西州乃至青海省又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徑,更給了各企業勇往直前、大膽轉型,尋求多元發展的契機。

  南川工業園區是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最年輕的工業園區,園區設立時定位以獨一無二的綠色有機“西寧大白毛”“藏系綿羊毛”為原料,集聚國內頂尖藏毯企業,打造“藏毯之都”。

  轉折出現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把脈青海資源稟賦、發展優勢和區域特征,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

  為了繪好這張藍圖,南川工業園區考量自身優勢,主動請纓,積極融入全省產業“四地”建設當中,舉園區全力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和“千億光伏產業基地”。

  從藏毯之都起步,再到建設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和千億光伏產業基地……一路走來,南川工業園區都在因地制宜圍繞綠色循環發展及產業“四地”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西寧市委市政府頂層設計加快轉型步伐,找尋一個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優“姿勢”。

  據青海工業領域相關專家表示,從統計數據可以清晰看到,隨著南川工業園區實力的展現,為青海工業經濟發展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綠色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底色,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青海持續強化環境約束,淘汰落后產能,建立重污染產能、高消耗產能退出機制;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在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激活青海經濟新活力。

  在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1100臺單晶爐正滿負荷生產。企業提供

 

推薦閱讀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
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
青海: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 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青海推出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
"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擬入選名單
青海青新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青海祁連:縣鄉鎮黨委政法委員隊伍建設剪影
西寧市舉行抗震救災綜合實戰演練
24H熱點
西寧市政府黨組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省委十四屆五次全...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非遺...
西寧: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
青海省三位作家獲第十屆冰心散文獎
科技數據里的“西寧活力”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 ...
寒夜救援!3名游客登山被困,門源多部門緊急救援
省市場監管局抽查成品油企業161家337批次
【相約大美青海 暢覽冬春勝景】玩冰樂雪熱嗨寒冬 ...
我省開出首張校外培訓行政處罰單
熱點圖片
花燈花海惹人醉
花燈花海惹人醉
【喜迎全省兩會】從300余只到3400余只 普氏原羚見證青海湖生態之變
【喜迎全省兩會】從3...
【相約大美青海 暢覽冬春勝景】玩冰樂雪熱嗨寒冬 ——“大美青海冬春游”系列報道之五
【相約大美青海 暢覽...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視點】 峰回路轉“謀”轉型 柳暗花明向“綠”行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
寒夜救援!3名游客登山被困,門源多部門緊急救援
寒夜救援!3名游客登...
【回眸2023】把汗水灑在田野里
【回眸2023】把汗水...
【迎接全省兩會】青海,讓“綠色”更具價值
【迎接全省兩會】青...
【生態觀察】滿懷青綠 “三生共贏”繪新景
【生態觀察】滿懷青...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視點】
峰回路轉“謀”轉型 柳暗花明向“綠”行

青海日報
2024-01-15 07: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視點】
峰回路轉“謀”轉型 柳暗花明向“綠”行

青海日報
2024-01-15 07:3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迎接全省兩會·今日視點】
峰回路轉“謀”轉型 柳暗花明向“綠”行

  • 2024-01-15 07:36:00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如今,青海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后產能逐步淘汰,新興產業加速上馬,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回望2023年,青海全省經濟既有規模擴大,更有結構優化;既有總量增長,更有質量提升,以綠色為底色,青海高質量發展成績穩,信心足!

  拉西瓦水電站遠景。 黃河公司提供

  觀念轉變快

  發展速率高

  夏季是高原最美的季節,草原上艷麗的格;ê脱┌椎难蛉喝缤环砣说纳剿嫞钊诵臅缟疋,而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縣正是這幅山水畫中的鮮亮一筆。

  幾年前,久治縣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關停污染企業,不理解的人看著草原景色感嘆道:“再美的景色,也不能當飯吃。”

  但是,隨著當地黨委政府堅持“一優兩高”戰略,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特色,借助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綠色有機肥等特色農牧業,不僅增加了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還充分發揮優良的環境優勢,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久治縣智青松多鎮德合隆村牧民扎西才周說:“以前看病借了許多外債,現在通過家養的40多頭牦牛,不僅還清了外債,日子還越來越好。”。他說,現在我們牧民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首先一定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其次,科學、綠色的飼養方式才能養出“尖子牛”,才能被市場認可。

  至2022年,久治縣已連續5年完成21.7萬余頭(只)有機牦牛、藏羊,250噸牦牛奶有機認證,“久治牦牛”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有機農牧業基地實現提質增效,主體培育成效明顯。

  今天,曾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群眾觀念發生改變、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不僅享受到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更踏上了綠水青山“鋪就”的幸福小康路。

  欣喜的是,青海綠色循環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不僅僅發生在牧區,更發生在企業。

  2023年12月1日14時,地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的青海云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包裝生產線上,一個個全自動機械臂將包裝好的水溶肥碼放整齊,等待叉車送往裝卸點。這批水溶肥將通過點對點的公路運輸送往新疆,當地群眾正在等待送貨上門的春耕綠色用肥。

  綠色發展是市場的選擇,更是企業的抉擇。“農產品的綠色化,化肥是源頭。一方面是政府對‘降碳’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綠色用肥的廣闊市場,為此,我們通過提升現場管理、優化生產工藝、建設危廢庫房、升級總排口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強化原材料獲取、產品生產過程、產品使用及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實現真正的綠色產品‘綠色’造。”青海云天化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何光琳說。

  企業通過一系列綠色技術的改造不僅入圍全國“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還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同時申報的產品也作為當年全國唯一一種復合肥料入選綠色設計產品名單。

  今天,企業已在化肥市場站穩腳跟,一張張備春耕的訂單源源不斷地涌來。

  培育和樹立綠色價值觀,是對傳統經濟發展價值偏好的深刻革命。事實也證明,換技術,不如換思想,倒逼下的變革,不如自行加碼來得高效。而就是青海,這個高原內陸省份,讓一場“綠色”變革實現了全民主動參與。

  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風機配件廠房。殷之皓 攝

  科技支撐強

  轉型效果好

  2023年夏季,一段“熊出沒”的視頻走紅網絡,一只棕熊在碧綠的湖水里游弋,泳姿也是隨意變換。在網友羨慕棕熊如此安逸的生活時,有網友詢問這里湖泊的位置,想去游玩。

  出乎意料,這里并非景區,也不是自然保護區,而是青海省屬國企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西藏自治區開采的玉龍銅礦諾碼弄溝尾礦庫。

  “這不稀奇,就算深處戈壁的錫鐵山鉛鋅礦也能看到‘鴛鴦戲水’和各類水鳥落腳嬉戲的場景。”對于這些“不速之客”西礦集團各礦區工作人員早已習以為常。

  野生動物的出現,正是生態環境向好的體現,更是礦山綠色之變成效的體現。這一切,離不開企業綠色發展理念,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

  西部礦業持續多維度構建冶煉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面推廣應用余熱利用技術,淘汰更新高耗能設備,探索“零碳企業”建設,選礦用水回用率達100%,冶煉、化工單位固體廢物安全處置率和廢水回用率均達到100%,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3億元的情況下,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同比下降0.65%,形成產值持續增長、能耗持續降低的良好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西礦集團所屬各單位可綠化面積綠化率達100%,所屬10座礦山全部達到省級以上綠色礦山標準,6家單位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8家單位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通過技術支撐企業實現高效綠色轉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搶得發展先機。但是除了工礦企業,青海還借力數字化技術將“綠色基因”植入經濟社會發展細枝末節。

  地處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山大溝深,一條通達四方的路網是當地經濟發展、團結穩定、百姓生活的保障,但是青海很多區域位于三江源保護區。為此,交通是要發展、生態更要保護。

  在大通峴子隧道,遠觀黑漆漆的隧道在車輛駛入后有節奏地亮起,在車輛駛出后又慢慢變暗。這種行車隧道“車來燈亮-車走燈暗-燈隨車行”的智能化管控,不僅能減少能耗,運用在三江源地區還能減少燈具常亮產生的熱污染。

  對此,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何振邦介紹:“按照‘雙碳’戰略和我國交通運輸綠色發展要求,我省大膽嘗試,在多個隧道實驗建成隧道照明隨車調光節能系統,有效實現減排。”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青海,以科技為支撐正在探索更多、更好、更因地制宜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青海海西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光伏發電產業園區。王國棟 攝

  發展路子廣

  綠色動力足

  深冬,走進位于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的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焊花飛濺,機聲隆隆,工業發展熱氣騰騰。只見厚重的鋼板材料在機器設備的切割下,成為制造風機塔筒的半成品,隨之又被巨型吊車吊往下一道工序。

  這家企業2009年6月建廠,其前身是“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以城市管道鋪設為主業,當企業遇到發展瓶頸又看到青海發展清潔能源的優勢和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時,一個傳統企業有了轉型發展的勇氣。

  寧志恒,青海華匯公司老員工,親眼見證企業轉變:“企業在已有管道制造的基礎上,進軍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在制造智能光伏支架、新型剛柔性風電塔筒方面有了新發展。”

  這是一場傳統產業的轉型,也是全海西州發展路徑的轉型。

  海西一直是青海工業經濟發展主戰場,從最初以豐富的黃金、鉛鋅、鐵礦等礦產資源為主的傳統產業布局,到以清潔能源為主線的產、供、銷全產業鏈建設,實現了傳統產業由“黑”到“綠”的轉型。

  清潔能源產業的興起給了海西州乃至青海省又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徑,更給了各企業勇往直前、大膽轉型,尋求多元發展的契機。

  南川工業園區是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最年輕的工業園區,園區設立時定位以獨一無二的綠色有機“西寧大白毛”“藏系綿羊毛”為原料,集聚國內頂尖藏毯企業,打造“藏毯之都”。

  轉折出現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把脈青海資源稟賦、發展優勢和區域特征,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

  為了繪好這張藍圖,南川工業園區考量自身優勢,主動請纓,積極融入全省產業“四地”建設當中,舉園區全力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和“千億光伏產業基地”。

  從藏毯之都起步,再到建設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和千億光伏產業基地……一路走來,南川工業園區都在因地制宜圍繞綠色循環發展及產業“四地”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西寧市委市政府頂層設計加快轉型步伐,找尋一個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優“姿勢”。

  據青海工業領域相關專家表示,從統計數據可以清晰看到,隨著南川工業園區實力的展現,為青海工業經濟發展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綠色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底色,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青海持續強化環境約束,淘汰落后產能,建立重污染產能、高消耗產能退出機制;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在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激活青海經濟新活力。

  在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1100臺單晶爐正滿負荷生產。企業提供

 

作者 羋嶠
編輯:張小千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