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人才是強國之基、發展之要。
走進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高聳的太陽能聚光塔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排排跟隨太陽轉動的定日鏡整齊排列,蔚為壯觀。作為本地培養入選青海省昆侖英才計劃的代表,高級工程師樊玉華在這里工作已經有十多年了。他領銜的光熱儲能工程化應用研究工作室扎根高原,致力于科技創新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在他的帶領下,截至2023年底,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發電量1.524億千瓦時,創下電站投運以來歷年同期的最高紀錄。
十多年來,作為高新技術創新企業的代表,青海中控每年投入幾百萬元用于科技創新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利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名”人才工作室等科研平臺,充分發揮“師帶徒”優勢,讓“傳、幫、帶”成為這里新老員工間的一種約定俗成。樊玉華領銜的光熱儲能工程化應用研究工作室如今已培養中級工程師總共23人,初級工程師46人。
海西州聚焦本土人才培養,實施“四名”人才庫項目,支持優秀技術技能人才領銜創建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工作室88家,累計落實支持經費1400萬元,輻射帶動培養本土人才500多名。
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海西州始終堅持人才需求導向,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從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推出多項政策“大禮包”,努力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的人才公寓正是海西州實施的人才住房安居工程。走進公寓,各種設施一應俱全,真正實現拎包入住。
“剛來的時候我以為是個空房子,結果一進來發現家具、基本的家電等都已經配套好了,讓我覺得很貼心的是,考慮到我們有些同學剛來不適應這里的氣候,專門配備了加濕器,甚至貼心到準備好了碗筷等基本生活用品,讓我們能夠拎包入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李芳說。
海西州聚焦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目標,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平臺快速提升、人才效能持續優化。頒布實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才工作促進條例》,實施“柴達木英才”計劃及鹽湖產業專家人才、清潔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人才、農牧業實用人才等9個子項目。謀劃布局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柴達木“碳中和”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打造格爾木工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德令哈工業園綠色及綜合產業創業基地等人才孵化基地。與東部省市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組建技術聯合攻關團隊,通過委托研發、技術許可、技術入股等形式突破和優化高原碳中和研發、鹽湖鹵水提鋰、天文觀測等關鍵技術30多項。借助省級人才項目洽談會,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000余名、團隊46個,優化和攻克關鍵技術23項;推薦40名培養人才入選省級“昆侖英才”行動計劃;為2名研究生和14名本科生兌現一次性安家費62萬元,累計解決180余名人才住房訴求,充分釋放了海西引才聚才的強烈信號,體現了愛才惜才的滿滿誠意。
海西州地理位置重要、資源優勢突出、人文環境良好、政策機遇優厚,具備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建設產業“四地”的全要素,是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一方熱土。邁步新征程,海西州正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聚才匯才、以活力迸發的機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鳳”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悅遠來的生態惜才愛才,吸引著五湖四海的優秀人才前往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施展人生抱負、書寫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