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西寧“智”造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西寧篇(上)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余暉
發布時間:2024-04-01 08:00:22
編輯:馬燕燕

  編者按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伴隨春天的腳步,從城市到鄉村、從草原到牧區、從產業園區到項目建設一線,青海72萬平方公里大地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展現出勃勃生機。青海日報今起推出《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系列報道,以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調研報道,充分展現全省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生動實踐和探索經驗,為青海在不斷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中取得新成就,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凝聚強勁合力。

01

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高純硼酸結晶系統。余暉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當本地產的鮮食水果玉米、四季豆、紫色辣椒成為暢銷農產品,走上大眾餐桌;當從青海鹽湖中提取的硼元素制成高純乃至超純硼酸產品撬開國際市場;當全球單線生產規模最大、技術集成最新的高純晶硅生產線穩定運行……西寧每一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賦能。

  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西寧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征,匯聚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力量、集聚創新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西寧特色的政產研結合科技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是趕超國際標桿的志氣

  在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嶺的眼中,硼酸這個無機化合物已然成為當今工業發展的“維生素”。“它的運用小到人們常見的手機屏、眼鏡片、玻璃杯等生活用品,大到芯片、軍工、核電等國家戰略領域。”李洪嶺說。

  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西寧市湟中區甘河工業園區,公司以鹽湖鹵水中提取的硼資源為原料,通過建立完整的高純硼酸制備工藝獲得核級硼酸,產量可達1000噸高純硼酸,產品經權威檢驗部門檢測硼酸主含量達到99.99%,各項指標超過國家II類硼酸檢測標準,達到國際進口“核電級”硼酸指標。

  從高純邁向超純,并非易事,而除鐵是整個提純工藝中的重點和難點。2023年,李洪嶺帶領質量技術研發部反復研究、試驗,最終用近三個月時間攻克難關?紤]到原料中鐵含量差異較大,在研發階段分別提出了多種除鐵方式,又將不同除鐵方式所對應的最佳濃度區間進行摸底后開始投產。

  “投產后我們發現溶液的濃度過高、PH較低時,已經絮凝的鐵離子復溶為游離鐵,導致整個生產系統被污染。為此,針對不同濃度下鐵離子的復溶情況再次研究,當摸清反應液的濃度與鐵離子復溶的關系后,又投入到產業化生產中,通過測試確定適合當前體系的溶液濃度。”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質量技術研發部部長張寧紅介紹。

  然而試生產時,技術團隊發現熱溶液表面有油狀物。經檢測確定為鐵的富集油狀物,通過層層排查,確定油狀物來源為硼原礦在富集精制過程中的有機萃取物,自此,開始針對萃取劑展開除雜實驗與工作。

  一波三折后,一項國家創新專利的除鐵工藝就此誕生——攪拌加熱反應液后,加入兩種不同試劑,保溫、加熱,再經過精密過濾器過濾,除鐵后濾液進入結晶罐冷卻結晶。采用兩種除鐵劑在精制熱溶過程轉化除鐵,除鐵率高達90%以上,可將原料中帶入的大部分鐵離子一次性除去,實現產品中鐵的可控,同時實現超純硼酸的規模生產。

  “如今,我們追求的是超高硼酸純度,利用本土資源,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出超純硼酸產品,不僅僅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生產質效的提升,也是企業問鼎國內一流,甚至是趕超國際標桿的底氣。這幾天,來自韓國的客商專程到公司考察,對我們來說這是契機、更是動力。”李洪嶺說。

  創新,是躋身全球企業的底氣

  “二期精餾塔只有一條線,10座精餾塔,年產高純晶硅10萬噸,相比一期兩條線,18座精餾塔,年產高純晶硅5萬噸,實現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引入AI控制理念實現精餾系統自控,通過參數連鎖自動化控制,塔溫度波動數值在極小范圍。設施‘瘦身了’,質效反而更高。”采訪中,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冉祎滿是自信。

  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位于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紅牙合村258號,是一家電子專用材料研發企業,主要從事高純晶硅等半導體材料的工藝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配套新能源業務。企業立足西寧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把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產業優勢,把綠色優勢和具體產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綠色產品優勢。

  公司二期項目在投資大幅降低的基礎上,通過科研技術團隊不懈努力,精餾流程控制明顯提升,生產效率、產能也隨之提高,投運后一個月就實現了達產達標、穩定運行,產品金屬雜質含量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且蒸汽消耗比一期更佳,還原副產蒸汽還可轉化為電能,減輕了企業耗電成本。

  “西寧聚焦產業‘四地’建設,創新主體需求和科研攻關方向,謀劃科技創新賦能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像青海麗豪等光伏制造、鋰電儲能、碳纖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應用和迭代示范,不斷提升著西寧市產業鏈韌性和發展水平。”西寧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子瑩說。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3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首批N型硅料出口海外、2023年實現產值近52億元……一項項豐碩成果,讓企業的發展活力更強、信心更足。目前,青海麗豪一、二期項目均已達產,預計2024年產值100億元。冉祎介紹,青海麗豪在實現設施更精、產能更高的同時,也在逐步完成固廢零排,正在向“零碳工廠”目標躍進。

  創新,是百姓品質生活的“福氣”

  位于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梁家村的青海諾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西寧本地走俏市場新鮮蔬菜的“試驗田”。企業致力于良種繁育、種質資源提純復壯、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農業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青海諾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昇先既是企業的負責人,也是農業“土專家”。多年來,他深耕種質資源保護、農產品提純復壯、新產品試種等領域。在他看來,自家的寶地里不僅要種出適合本地的傳統蔬菜,而且還要種植可引進、可培育、可創新的農作物。

  幾年前,梁昇先引進四季豆品種,一時間西寧自產四季豆“霸占”各大商超,而后可以“開袋即食”的水果玉米又迅速占領市場,深得西寧市民喜愛。2023年,梁昇先引進紫色辣椒,這個品種味甜、富含維生素,辣度適中,第一輪小面積試種后,今年,隨著大面積試種成功,紫色辣椒將在本地市場全面推廣。

  瞄準西寧獨特的冷涼氣候,依托地理區位、創新資源、特色產業等方面的優勢,梁昇先先后從四川、云南、重慶等地引種試種并成功推廣了一批優質農產品。

  從四季豆、水果玉米,到紫色辣椒,這些“惹人愛”的蔬菜引進培育成功的背后,都有著滿滿的技術含量。“四季豆盛花期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中耕鋤草,保持標準溫度、濕度。紫色辣椒種子經過嚴密處理后才能點播,氣溫也有嚴格控制的標準,而且需在生長期移栽,到三杈分枝后,實施人工干預,使其生長旺盛,而鮮食水果玉米則需要側芽營養回流主枝技術。”說起每一種蔬菜的種植技術,梁昇先如數家珍。

  “我們會持續支持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行業轉型需求,不斷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繼續發展好本地特色現代化農業,實施市級農業科技園培育壯大工程,打造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同時,強化資金引導,以普惠性科技創新券、科研項目直接補助和后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讓企業靠科技創新拓開產業創新之路。”趙子瑩說。

  【記者手記】

  科技新賦能產業興

  從農業“試驗田”到工業生產線,再到新能源上游產業鏈……一路采訪,透過三個企業,我們看到了創新的力量、更看到西寧不斷開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所作的努力和探索。“創新一定要走在前,這樣企業才不會在發展路上掉隊。”這是采訪西寧市三家科技企業后,企業負責人一致的共識。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充分證明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因此,科技型企業必須要優化供給、突破瓶頸,搶占產業發展新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當前,西寧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許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就像農業科技企業在品種選擇、翻耕深度、水分管理等流程中都需要科學的把控。

  而在工業及新能源領域,在不斷研發創新核心生產技術的同時,企業還著力創新設施裝備,實施太陽能蒸發池工藝、打造數字化控制數據模型等等的軟硬件創新,讓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蹄疾步穩,不僅看得到未來,更看得到希望。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洞悉這一發展內核,不少企業越來越注重與市場的緊密連接,他們時刻關注著省內、國內,包括海外市場的需求變化,積極調整研發方向和生產計劃,這種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再加上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讓他們能夠站在行業的前沿,甚至是引領行業的發展。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與中國科學院院長舉行工作會談
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京舉行
第23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啟動倒計時100天
青;。荷剿〈簛碓 拉面小鎮杏花俏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行進青?窗l展】湟中:特色產業拔節生長
西寧市花閃耀廣州“小蠻腰”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政”...
【潔凈青海 綠色算力】青海綠色算力產業實力“圈粉”
【潔凈青!ぞG色算力】踏綠向“青” 勇立潮頭——...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起航,綠色電力向綠色算力轉...
【潔凈青!ぞG色算力】“創新”紐帶讓青海算力高效...
【潔凈青!ぞG色算力】打造“綠色算力基地” 青海...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綠色算力賦能產業“四地”建設
【潔凈青!ぞG色算力】“融合”紐帶 讓青海算力與...
【潔凈青!ぞG色算力】“綠色”紐帶將青海算力與世...
【潔凈青!ぞG色算力】瞄準“云端高精尖” 青海省...
熱點圖片
【祖國好 家鄉美】這個藏家小山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祖國好 家鄉美】這...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政”能量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做一顆扎根社區的“螺絲釘” ——記第九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西寧市南灘街道南山西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甘振華
做一顆扎根社區的“...
青海:農資打假在行動 撐起護農“保護傘”
青海:農資打假在行...
【行進青海看發展】湟中:特色產業拔節生長
【行進青海看發展】...
青藏集團公司開行今年首趟港澳方向旅游專列
青藏集團公司開行今...
全省11個道路重點項目全面開復工
全省11個道路重點項...
第23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啟動倒計時100天
第23屆環青海湖國際...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西寧“智”造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西寧篇(上)

青海日報
2024-04-01 08:0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西寧“智”造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西寧篇(上)

青海日報
2024-04-01 08:0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西寧“智”造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西寧篇(上)

  • 2024-04-01 08:00:22
  • 來源:青海日報

  編者按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伴隨春天的腳步,從城市到鄉村、從草原到牧區、從產業園區到項目建設一線,青海72萬平方公里大地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展現出勃勃生機。青海日報今起推出《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系列報道,以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調研報道,充分展現全省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生動實踐和探索經驗,為青海在不斷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中取得新成就,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凝聚強勁合力。

01

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高純硼酸結晶系統。余暉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當本地產的鮮食水果玉米、四季豆、紫色辣椒成為暢銷農產品,走上大眾餐桌;當從青海鹽湖中提取的硼元素制成高純乃至超純硼酸產品撬開國際市場;當全球單線生產規模最大、技術集成最新的高純晶硅生產線穩定運行……西寧每一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賦能。

  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西寧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征,匯聚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力量、集聚創新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西寧特色的政產研結合科技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是趕超國際標桿的志氣

  在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嶺的眼中,硼酸這個無機化合物已然成為當今工業發展的“維生素”。“它的運用小到人們常見的手機屏、眼鏡片、玻璃杯等生活用品,大到芯片、軍工、核電等國家戰略領域。”李洪嶺說。

  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西寧市湟中區甘河工業園區,公司以鹽湖鹵水中提取的硼資源為原料,通過建立完整的高純硼酸制備工藝獲得核級硼酸,產量可達1000噸高純硼酸,產品經權威檢驗部門檢測硼酸主含量達到99.99%,各項指標超過國家II類硼酸檢測標準,達到國際進口“核電級”硼酸指標。

  從高純邁向超純,并非易事,而除鐵是整個提純工藝中的重點和難點。2023年,李洪嶺帶領質量技術研發部反復研究、試驗,最終用近三個月時間攻克難關?紤]到原料中鐵含量差異較大,在研發階段分別提出了多種除鐵方式,又將不同除鐵方式所對應的最佳濃度區間進行摸底后開始投產。

  “投產后我們發現溶液的濃度過高、PH較低時,已經絮凝的鐵離子復溶為游離鐵,導致整個生產系統被污染。為此,針對不同濃度下鐵離子的復溶情況再次研究,當摸清反應液的濃度與鐵離子復溶的關系后,又投入到產業化生產中,通過測試確定適合當前體系的溶液濃度。”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質量技術研發部部長張寧紅介紹。

  然而試生產時,技術團隊發現熱溶液表面有油狀物。經檢測確定為鐵的富集油狀物,通過層層排查,確定油狀物來源為硼原礦在富集精制過程中的有機萃取物,自此,開始針對萃取劑展開除雜實驗與工作。

  一波三折后,一項國家創新專利的除鐵工藝就此誕生——攪拌加熱反應液后,加入兩種不同試劑,保溫、加熱,再經過精密過濾器過濾,除鐵后濾液進入結晶罐冷卻結晶。采用兩種除鐵劑在精制熱溶過程轉化除鐵,除鐵率高達90%以上,可將原料中帶入的大部分鐵離子一次性除去,實現產品中鐵的可控,同時實現超純硼酸的規模生產。

  “如今,我們追求的是超高硼酸純度,利用本土資源,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出超純硼酸產品,不僅僅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生產質效的提升,也是企業問鼎國內一流,甚至是趕超國際標桿的底氣。這幾天,來自韓國的客商專程到公司考察,對我們來說這是契機、更是動力。”李洪嶺說。

  創新,是躋身全球企業的底氣

  “二期精餾塔只有一條線,10座精餾塔,年產高純晶硅10萬噸,相比一期兩條線,18座精餾塔,年產高純晶硅5萬噸,實現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引入AI控制理念實現精餾系統自控,通過參數連鎖自動化控制,塔溫度波動數值在極小范圍。設施‘瘦身了’,質效反而更高。”采訪中,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冉祎滿是自信。

  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位于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紅牙合村258號,是一家電子專用材料研發企業,主要從事高純晶硅等半導體材料的工藝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配套新能源業務。企業立足西寧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把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產業優勢,把綠色優勢和具體產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綠色產品優勢。

  公司二期項目在投資大幅降低的基礎上,通過科研技術團隊不懈努力,精餾流程控制明顯提升,生產效率、產能也隨之提高,投運后一個月就實現了達產達標、穩定運行,產品金屬雜質含量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且蒸汽消耗比一期更佳,還原副產蒸汽還可轉化為電能,減輕了企業耗電成本。

  “西寧聚焦產業‘四地’建設,創新主體需求和科研攻關方向,謀劃科技創新賦能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像青海麗豪等光伏制造、鋰電儲能、碳纖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應用和迭代示范,不斷提升著西寧市產業鏈韌性和發展水平。”西寧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子瑩說。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3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首批N型硅料出口海外、2023年實現產值近52億元……一項項豐碩成果,讓企業的發展活力更強、信心更足。目前,青海麗豪一、二期項目均已達產,預計2024年產值100億元。冉祎介紹,青海麗豪在實現設施更精、產能更高的同時,也在逐步完成固廢零排,正在向“零碳工廠”目標躍進。

  創新,是百姓品質生活的“福氣”

  位于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梁家村的青海諾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西寧本地走俏市場新鮮蔬菜的“試驗田”。企業致力于良種繁育、種質資源提純復壯、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農業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青海諾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昇先既是企業的負責人,也是農業“土專家”。多年來,他深耕種質資源保護、農產品提純復壯、新產品試種等領域。在他看來,自家的寶地里不僅要種出適合本地的傳統蔬菜,而且還要種植可引進、可培育、可創新的農作物。

  幾年前,梁昇先引進四季豆品種,一時間西寧自產四季豆“霸占”各大商超,而后可以“開袋即食”的水果玉米又迅速占領市場,深得西寧市民喜愛。2023年,梁昇先引進紫色辣椒,這個品種味甜、富含維生素,辣度適中,第一輪小面積試種后,今年,隨著大面積試種成功,紫色辣椒將在本地市場全面推廣。

  瞄準西寧獨特的冷涼氣候,依托地理區位、創新資源、特色產業等方面的優勢,梁昇先先后從四川、云南、重慶等地引種試種并成功推廣了一批優質農產品。

  從四季豆、水果玉米,到紫色辣椒,這些“惹人愛”的蔬菜引進培育成功的背后,都有著滿滿的技術含量。“四季豆盛花期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中耕鋤草,保持標準溫度、濕度。紫色辣椒種子經過嚴密處理后才能點播,氣溫也有嚴格控制的標準,而且需在生長期移栽,到三杈分枝后,實施人工干預,使其生長旺盛,而鮮食水果玉米則需要側芽營養回流主枝技術。”說起每一種蔬菜的種植技術,梁昇先如數家珍。

  “我們會持續支持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行業轉型需求,不斷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繼續發展好本地特色現代化農業,實施市級農業科技園培育壯大工程,打造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同時,強化資金引導,以普惠性科技創新券、科研項目直接補助和后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讓企業靠科技創新拓開產業創新之路。”趙子瑩說。

  【記者手記】

  科技新賦能產業興

  從農業“試驗田”到工業生產線,再到新能源上游產業鏈……一路采訪,透過三個企業,我們看到了創新的力量、更看到西寧不斷開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所作的努力和探索。“創新一定要走在前,這樣企業才不會在發展路上掉隊。”這是采訪西寧市三家科技企業后,企業負責人一致的共識。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充分證明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因此,科技型企業必須要優化供給、突破瓶頸,搶占產業發展新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當前,西寧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許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就像農業科技企業在品種選擇、翻耕深度、水分管理等流程中都需要科學的把控。

  而在工業及新能源領域,在不斷研發創新核心生產技術的同時,企業還著力創新設施裝備,實施太陽能蒸發池工藝、打造數字化控制數據模型等等的軟硬件創新,讓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蹄疾步穩,不僅看得到未來,更看得到希望。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洞悉這一發展內核,不少企業越來越注重與市場的緊密連接,他們時刻關注著省內、國內,包括海外市場的需求變化,積極調整研發方向和生產計劃,這種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再加上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讓他們能夠站在行業的前沿,甚至是引領行業的發展。

作者 余暉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