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本網原創
青海省初步開展遷徙猛禽跟蹤調查監測研究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5-10 11:15:25
編輯:包拓業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崳ㄓ浾 包拓業 報道)為進一步加強青海省遷徙猛禽的跟蹤研究,填補我省乃至青藏高原區域猛禽遷徙調查研究的空白,自2022年開始,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開展了救護猛禽的遷徙研究。

  2023年1月13日和10月23日,分別在西寧市寧湖濕地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尕海村附近救護了1只白尾海雕和1只高山兀鷲,經過救治及野化放歸訓練,評估符合野外放歸條件后,分別于2023年2月16日和2024年1月23日為其佩戴跟蹤設備后放歸野外。

4
圖為白尾海雕。

  研究結果顯示:白尾海雕野外放歸歷時276天,截至2024年1月17日,成功回傳位點數據4218個,遷飛總里程4999千米。春季北遷始于2023年4月16日,白尾海雕由青海越冬地歷時29天向繁殖地進行遷徙,先后經過中國甘肅、內蒙古和蒙古國,最后抵達繁殖地俄羅斯安加拉河附近。遷飛跨緯度19.22度,飛行里程3314千米,最大飛行高度為海拔4812米,平均每日飛行距離114千米。秋季南遷始于2023年12月1日,從俄羅斯向南進行遷徙,途經蒙古國后飛入我國內蒙古,12月13日到達甘肅省武威市紅崖山水庫附近越冬,共歷時12天?缇暥13.84度,飛行里程1685千米,最大飛行高度為海拔2387米,平均每日飛行距離140千米。監測表明,白尾海雕南、北遷飛路線不重合,南遷路線更短而直,采取避開高海拔區域的遷徙策略。

5
圖為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野外放歸歷時64天,截至2024年3月27日,成功回傳位點數據1478個,南遷總里程2253千米,歷時30天,跨緯度8.85度,飛行最大高度為海拔5579米。在南遷過程中,跨越了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區,最終抵達印度阿薩姆邦薩地亞附近。根據文獻記錄,高山兀鷲在青海省為留鳥,意味著我省分布的高山兀鷲在當地生存繁殖,不進行長距離遷徙,但此次遷徙跟蹤研究表明我省的高山兀鷲種群中存在長距離遷徙的個體。青海省分布的高山兀鷲種群是否全部或部分進行長距離遷徙,還需要通過持續系統的監測跟蹤進一步研究證實。

  猛禽遷徙是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的季節性、來回往復的長距離的移動,大多種類沿地球南北軸向遷徙,且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的種類具有更強的遷徙習性。青海省是眾多猛禽遷飛通道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加強對我省遷飛猛禽時空變化的跟蹤研究,對其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一行座談
陳剛吳曉軍與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一行座談
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青海西寧:人大代表進網格 民生實事“擺上桌”
“石榴花開在青!敝黝}征文啟事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3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西寧市為首批執法監督聯系點及執法監督員授牌
青海海北:多維發力構建“家門口”就業新格局
24H熱點
青海移動向祁連山國家公園管護員捐贈1256套巡護服裝
青海西寧:第43屆“愛鳥周”科普宣傳活動舉辦
青海西寧:人大代表進網格 民生實事“擺上桌”
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5月9日起青海西寧南川東路(郁金香大街至海山橋)...
青海: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重點領域...
第八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中國智協旱地冰壺比賽...
青海省殘疾人事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青海首次系統開展黃喉雉鶉和白馬雞調查監測工作
青海西寧市城北區三其村新村安置房項目(二期)開工
熱點圖片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掀起“五瓣丁香熱”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
青海西寧:2.2萬套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
青海西寧:2.2萬套老...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青海:胡兀鷲和狼共同現身大通
青海:胡兀鷲和狼共...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向優而攀 綠動向前——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系列調研之四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一舉一動傳承匠心 分秒之間比拼技藝——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見聞
一舉一動傳承匠心 分...
青;ブ号e行“千人共舞踏青春”安昭非遺傳承展演
青;ブ号e行“千...
西寧市區初步形成“2公里”充電服務圈
西寧市區初步形成“2...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省初步開展遷徙猛禽跟蹤調查監測研究

青海新聞網
2024-05-10 11: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省初步開展遷徙猛禽跟蹤調查監測研究

青海新聞網
2024-05-10 11: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省初步開展遷徙猛禽跟蹤調查監測研究

  • 2024-05-10 11:15:25
  • 來源: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崳ㄓ浾 包拓業 報道)為進一步加強青海省遷徙猛禽的跟蹤研究,填補我省乃至青藏高原區域猛禽遷徙調查研究的空白,自2022年開始,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開展了救護猛禽的遷徙研究。

  2023年1月13日和10月23日,分別在西寧市寧湖濕地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尕海村附近救護了1只白尾海雕和1只高山兀鷲,經過救治及野化放歸訓練,評估符合野外放歸條件后,分別于2023年2月16日和2024年1月23日為其佩戴跟蹤設備后放歸野外。

4
圖為白尾海雕。

  研究結果顯示:白尾海雕野外放歸歷時276天,截至2024年1月17日,成功回傳位點數據4218個,遷飛總里程4999千米。春季北遷始于2023年4月16日,白尾海雕由青海越冬地歷時29天向繁殖地進行遷徙,先后經過中國甘肅、內蒙古和蒙古國,最后抵達繁殖地俄羅斯安加拉河附近。遷飛跨緯度19.22度,飛行里程3314千米,最大飛行高度為海拔4812米,平均每日飛行距離114千米。秋季南遷始于2023年12月1日,從俄羅斯向南進行遷徙,途經蒙古國后飛入我國內蒙古,12月13日到達甘肅省武威市紅崖山水庫附近越冬,共歷時12天?缇暥13.84度,飛行里程1685千米,最大飛行高度為海拔2387米,平均每日飛行距離140千米。監測表明,白尾海雕南、北遷飛路線不重合,南遷路線更短而直,采取避開高海拔區域的遷徙策略。

5
圖為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野外放歸歷時64天,截至2024年3月27日,成功回傳位點數據1478個,南遷總里程2253千米,歷時30天,跨緯度8.85度,飛行最大高度為海拔5579米。在南遷過程中,跨越了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區,最終抵達印度阿薩姆邦薩地亞附近。根據文獻記錄,高山兀鷲在青海省為留鳥,意味著我省分布的高山兀鷲在當地生存繁殖,不進行長距離遷徙,但此次遷徙跟蹤研究表明我省的高山兀鷲種群中存在長距離遷徙的個體。青海省分布的高山兀鷲種群是否全部或部分進行長距離遷徙,還需要通過持續系統的監測跟蹤進一步研究證實。

  猛禽遷徙是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的季節性、來回往復的長距離的移動,大多種類沿地球南北軸向遷徙,且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的種類具有更強的遷徙習性。青海省是眾多猛禽遷飛通道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加強對我省遷飛猛禽時空變化的跟蹤研究,對其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輯:包拓業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