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構建應急屏障 捍衛人民安全
——全省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晨
發布時間:2024-05-12 07:34:35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2023年12月18日,一場6.2級的強震突襲積石山縣,也令我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三縣人民猝不及防。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我省應急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啟動響應,與時間賽跑,與嚴寒抗爭,與群眾一起。

  ——震后10分鐘,專業救援隊集結趕往災區;1小時后開展地毯式排查搜救,196名受傷群眾連夜得到及時轉運救治;

  ——震后9小時,通信基站和光纜搶通,1天內供電線路恢復通電、受災群眾住進帳篷安置點,2天內受損道路實現正常通行;

  ——震后6天內,受災群眾轉移到板房安置點,1周內學校實現復課復學;集中安置受災群眾4.5萬人,安置點實現水電、采暖、公廁、生活垃圾收集設施、黨群工作站、醫療服務“六有”。

  在積石山6.2級地震考驗中,我省應急管理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履職盡責,堅決擔負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全省應急管理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安全。

  2023年以來,我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和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2023行動等專項行動,不斷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標本兼治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期間,全省共檢查企業10.5萬家,排查重大隱患1306項,完成整改1261項。

  同時,全面推廣“互聯網+執法”,2023年應急管理系統隱患整改率、立案次數、收繳罰款額同比上升,典型案例報送率100%,超額報送21起,實現“三升一超全覆蓋”。

  進一步推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鎮燃氣、消防、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強化安全監管,全年排查整治各類隱患超12萬項。全省重點領域實現了煤礦“零事故”,城鎮燃氣“零死亡”。特別是西寧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實現“三下降”。

  防微杜漸,憂在未萌。

  我省高規格部署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將安全生產納入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體系。創新隱患排查治理“兩單四表”模式,落實國務院安委會15條硬措施和我省33條舉措。出臺青海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實施細則,明確19個新領域新業態安全監管責任。運用行政執法、聯合懲戒、事前問責等手段,以“硬措施”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截至2023年,全省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前五年均值分別下降15.61%、23.71%;自然災害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倒損房屋數量較前五年均值分別下降58.52%、70.68%、11.20%,在國務院2023年度對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中,我省首次獲得優秀等級。連續5年未發生較大火災事故、連續25年未發生重大火災事故,連續36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

  災害應對處置科學高效

  自然災害來臨時,科學的應對舉措、及時的救助安置,都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積石山6.2級地震前兩小時,海東市循化縣清水鄉初級中學開展了夜間地震緊急疏散應急演練。地震發生后,270名在校學生3分鐘內全部撤離。

  為著力提升防范水平,我省積極實施地震地質災害“兩個試點工程”和“三個提升工程”,推進地震災害防范應對“八個一”行動。近年來,全省應急演練場次逐年增加,2023年突破3500余場。

  2023年汛期,我省以落實直達基層的“叫醒”“叫應”機制為先導,完善基層“六個一”建設(一張逃生路線圖、一個物資儲備點、一個避險場所、一支應急救援隊伍,一個應急預案,每年至少一次演練),提前落實市、縣、鄉、村四級“叫醒”“叫應”責任人5345名,精準推送預警提示信息59萬余條,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7.89萬人。2023年因洪澇災害致人員傷亡事件“零發生”。

  “我們組建了9100余人的自然災害信息員隊伍,分級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業務培訓,筑牢應對自然災害‘第一道防線’。”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我省進一步充實救援力量,省級專職救援隊36支2000余人,涵蓋礦山、危化、道路、通信等領域。2架直升機常態化備勤,116處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完成規劃,所有市州應急救援航線劃定,航空救援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提升。與四川、甘肅、西藏等省區應急廳簽署《應急聯動工作備忘錄》,并與黃河流域九省區簽訂應急救援協同聯動協議,區域聯動、部門協作、資源整合機制進入實質性階段。

  推動應急管理工作開創新局面

  步履不停,奮進不止。

  西寧市籌建集應急指揮、城市管理、便民服務、輔助決策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完成48家單位、9個指揮平臺、80個行業應用系統、近4萬路視頻監控的接入工作,形成“對上銜接流暢、對內防救有效、左右聯動有序”的防災減災救災新合力。

  海西州出臺監督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十項強化措施、隱患排查兩項具體措施和推動重大隱患整改落實制度,激勵引導企業主動深入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海北藏族自治州明確214個行政村、28個社區、農村及企業的“應急明白人”,設立30個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打通基層應急科普、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和災情核報“最后一公里”。

  如今,符合青海實際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已基本形成。通過建立風險聯合會商研判、一體化防范救援、扁平化應急指揮等工作機制,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多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應急管理部門為人民而建,為人民而戰。我們將守住安全生產的‘底線’,筑牢災害防治的‘堤壩’,增強救民于水火的‘本領’,急難險重處赴湯蹈火、勇往直前,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一行座談
陳剛吳曉軍與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一行座談
青海:43項全民健身比賽將在全省各地陸續開展
青海西寧:“港澳游”訂單同比增長一倍
“石榴花開在青海”主題征文啟事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3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青海海東:“青超聯賽”籌備有序高效推進
青海黃南:文化旅游市場持續升溫
24H熱點
【祖國好 家鄉美】回到“新居” “遷出”幸福——...
【鄉村振興在青海】與“菌”同行,繪出鄉村振興幸...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向優而...
【祖國好 家鄉美】一碗手工酸奶 濃濃“家鄉味道”
消費向“新” 市場煥“活”——“五一”假期全省消...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青海省重點交通工程迎來...
【青海尋“新”記——新質生產力調研行】青海農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深研“...
【鄉村振興在青!俊皞鹘y牧業”與“生態體驗”的...
熱點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讓5G飛入可可西里無人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報道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祖國好 家鄉美】回到“新居” “遷出”幸!嗪Qh首批災后農房回遷見聞
【祖國好 家鄉美】回...
【鄉村振興在青海】與“菌”同行,繪出鄉村振興幸福圖景
【鄉村振興在青!...
向世界展示“青字號”產品魅力 青海省54家企業亮相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
向世界展示“青字號...
青海:探訪初夏的黃河源頭扎陵湖和鄂陵湖
青海:探訪初夏的黃...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掀起“五瓣丁香熱”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
青海西寧:2.2萬套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
青海西寧:2.2萬套老...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構建應急屏障 捍衛人民安全
——全省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青海日報
2024-05-12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構建應急屏障 捍衛人民安全
——全省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青海日報
2024-05-12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構建應急屏障 捍衛人民安全
——全省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 2024-05-12 07:34:3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3年12月18日,一場6.2級的強震突襲積石山縣,也令我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三縣人民猝不及防。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我省應急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啟動響應,與時間賽跑,與嚴寒抗爭,與群眾一起。

  ——震后10分鐘,專業救援隊集結趕往災區;1小時后開展地毯式排查搜救,196名受傷群眾連夜得到及時轉運救治;

  ——震后9小時,通信基站和光纜搶通,1天內供電線路恢復通電、受災群眾住進帳篷安置點,2天內受損道路實現正常通行;

  ——震后6天內,受災群眾轉移到板房安置點,1周內學校實現復課復學;集中安置受災群眾4.5萬人,安置點實現水電、采暖、公廁、生活垃圾收集設施、黨群工作站、醫療服務“六有”。

  在積石山6.2級地震考驗中,我省應急管理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履職盡責,堅決擔負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全省應急管理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安全。

  2023年以來,我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和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2023行動等專項行動,不斷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標本兼治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期間,全省共檢查企業10.5萬家,排查重大隱患1306項,完成整改1261項。

  同時,全面推廣“互聯網+執法”,2023年應急管理系統隱患整改率、立案次數、收繳罰款額同比上升,典型案例報送率100%,超額報送21起,實現“三升一超全覆蓋”。

  進一步推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鎮燃氣、消防、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強化安全監管,全年排查整治各類隱患超12萬項。全省重點領域實現了煤礦“零事故”,城鎮燃氣“零死亡”。特別是西寧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實現“三下降”。

  防微杜漸,憂在未萌。

  我省高規格部署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將安全生產納入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體系。創新隱患排查治理“兩單四表”模式,落實國務院安委會15條硬措施和我省33條舉措。出臺青海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實施細則,明確19個新領域新業態安全監管責任。運用行政執法、聯合懲戒、事前問責等手段,以“硬措施”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截至2023年,全省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前五年均值分別下降15.61%、23.71%;自然災害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倒損房屋數量較前五年均值分別下降58.52%、70.68%、11.20%,在國務院2023年度對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中,我省首次獲得優秀等級。連續5年未發生較大火災事故、連續25年未發生重大火災事故,連續36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

  災害應對處置科學高效

  自然災害來臨時,科學的應對舉措、及時的救助安置,都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積石山6.2級地震前兩小時,海東市循化縣清水鄉初級中學開展了夜間地震緊急疏散應急演練。地震發生后,270名在校學生3分鐘內全部撤離。

  為著力提升防范水平,我省積極實施地震地質災害“兩個試點工程”和“三個提升工程”,推進地震災害防范應對“八個一”行動。近年來,全省應急演練場次逐年增加,2023年突破3500余場。

  2023年汛期,我省以落實直達基層的“叫醒”“叫應”機制為先導,完善基層“六個一”建設(一張逃生路線圖、一個物資儲備點、一個避險場所、一支應急救援隊伍,一個應急預案,每年至少一次演練),提前落實市、縣、鄉、村四級“叫醒”“叫應”責任人5345名,精準推送預警提示信息59萬余條,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7.89萬人。2023年因洪澇災害致人員傷亡事件“零發生”。

  “我們組建了9100余人的自然災害信息員隊伍,分級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業務培訓,筑牢應對自然災害‘第一道防線’。”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我省進一步充實救援力量,省級專職救援隊36支2000余人,涵蓋礦山、;⒌缆、通信等領域。2架直升機常態化備勤,116處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完成規劃,所有市州應急救援航線劃定,航空救援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提升。與四川、甘肅、西藏等省區應急廳簽署《應急聯動工作備忘錄》,并與黃河流域九省區簽訂應急救援協同聯動協議,區域聯動、部門協作、資源整合機制進入實質性階段。

  推動應急管理工作開創新局面

  步履不停,奮進不止。

  西寧市籌建集應急指揮、城市管理、便民服務、輔助決策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完成48家單位、9個指揮平臺、80個行業應用系統、近4萬路視頻監控的接入工作,形成“對上銜接流暢、對內防救有效、左右聯動有序”的防災減災救災新合力。

  海西州出臺監督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十項強化措施、隱患排查兩項具體措施和推動重大隱患整改落實制度,激勵引導企業主動深入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海北藏族自治州明確214個行政村、28個社區、農村及企業的“應急明白人”,設立30個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打通基層應急科普、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和災情核報“最后一公里”。

  如今,符合青海實際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已基本形成。通過建立風險聯合會商研判、一體化防范救援、扁平化應急指揮等工作機制,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多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應急管理部門為人民而建,為人民而戰。我們將守住安全生產的‘底線’,筑牢災害防治的‘堤壩’,增強救民于水火的‘本領’,急難險重處赴湯蹈火、勇往直前,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者 陳晨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