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逐“綠”前行 “雙碳”路上正高歌
—海東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 俊
發布時間:2024-06-09 07:59:44
編輯:王易

  UPS(不間斷電源)機組。 陳俊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國家“雙碳”戰略、“東數西算”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海東市充分利用區位、產業基礎等數字經濟發展強項以及能源足、電價低、綠電優、氣候好、能耗少、回報高等“天然良港”優勢,立足產業“四地”建設,探索“清潔能源+綠色算力”新模式,深化清潔能源、數據中心、智能電網等各領域交叉創新,推進智算超算核心集群打造以及“磁吸”頭部企業向海東匯聚,全面吹響以綠色算力繪就新質未來的時代號角。

  向“綠”發力,布局“算力時代”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就是新質生產力。

  “各位領導,上午好!歡迎來到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我們致力于變比特為瓦特、變綠電為綠算,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跨界融合……”

  “東數西算是可與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并列的國家戰略工程,通過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把東部算力需求及大量生產數據輸送到西部地區進行計算和存儲……”

  “中國電信心懷‘國之大者’,結合青海國家清潔能源高地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深度融合,打造的‘綠色、零碳、可溯源’新一代綠色大數據中心,助力綠色海東,助推零碳青海……”

  ……

  記者來到位于海東市河湟新區唐蕃大道與中關村東路交匯處的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幾個大字。隨著講解員講解,全國首個100%清潔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標桿、全國首個大數據中心領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慧供應系統示范樣板等“功能”可感可觸,“綠電”變“綠算”清晰可見。

  青海省具有“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等清潔能源資源稟賦。2021年,中國電信以此為依托,布局綠色算力,于2022年7月在海東市建成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終期總投資10.6億元,建成標準機架204萬架,可提供16520P算力服務,預計年就近清納清潔能源4億度,年減碳量超30萬噸。

  風電減排0.1159噸、光電減排11.0137噸、水電減排35.244噸,李家峽電站25648千瓦時、占比58.08%,郭隆變電站5326千瓦時、占比12.06%,公伯峽水電站3104千瓦時、占比7.03%……綠電大數據中心電子屏上,上一周及當日各類型清潔能源減排量、綠電電量、占比等呈現能源消費可視化、能源數據顯性化。

  記者走進安置通算、智算、超算等黑色機柜的機房,一臺臺類似放大版的電腦主機,邊吹著空調邊高速運轉。在柜與柜間一米的空格處,一臺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AI機器人正在進行巡檢。

  “采用自主水冷復合間接蒸發冷空調系統,充分利用了青海天氣冷涼優勢,全年365天自然冷卻時間達314天,使用空調壓縮機時間僅50天左右,去年使用時間僅一周。”陪同的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綠色發展辦公室主任趙金勝說。

  花香彌漫,陽光明媚,在中心大樓南側光伏車棚棚頂,一塊塊湛藍色的光伏板化“光”為“電”,這個集光伏發電就地消納、就地存儲、智慧調度清潔能源能力于一體的源網荷儲系統,裝機容量180千瓦,年均發電26.35萬千瓦時。

  “分布式光伏系統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是目前國內首個源網荷儲一體智慧供電系統標桿,屬全國首個且唯一通過自身儲備碳匯、100%實現‘碳中和’數據中心,目前處于行業領跑地位。”趙金勝介紹,加上電信布局在海東全市最大的5G網絡、全市最大的千兆光網絡、全市首個“一城一池”等矩陣,可助力青海更快更深進入“算力時代”。

  對“算”聚力,澎湃“綠算引擎”

  綠算產業發展,電信運營企業是國家隊和主力軍。

  當日,記者來到海東市河湟新區的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主樓體頂端“移動云、可信云”幾個藍色大字與副樓頂“光伏海洋”,無聲彰顯這家早在2015年就率先落地海東的電信運營企業的服務核心。

  在中心主管馬宏斌陪同下,記者走進綠算中心,一睹“綠算大腦”的風采,除12臺應急發電機組外,16排UPS(不間斷電源)機組,紅綠燈不停閃爍,在確保穩壓、分流的同時,不停過濾電力“雜質”穩壓,讓綠電更“凈”。

  機房內,兩米多高的黑色機柜矩陣中,機柜矩陣背面熱氣陣陣,打開正面相對且全封閉式機柜間,隔離門內冷氣撲面。

  在刷滿綠漆的過道中,記者看到左右兩邊墻壁上,4根為一組布滿紅藍兩色的管道。

  “原理是利用管道把自來水引進數據中心機房,通過設備吸收機柜熱量,水溫升高后自動帶到安裝在樓頂的冷卻塔,熱水與冷空氣交換后,通過管理循環回流。”馬宏斌介紹,這是節能減碳關鍵部位、支撐綠色算力的核心一環。

  那么“東數”為什么要“西算”?

  馬宏斌介紹,一方面,數據儲存和計算需要大量設備來支撐,設備會占用大量土地,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土地成本高,因此把儲存和計算中心放到西部,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西部發展。另一方面,設備運行需要耗費大量電力,在經濟發達東部沿海地區,電力是凈輸入,就導致東部沿海城市經常缺電,尤其是時不時拉閘限電,成為發展短板,而西部地區綠電卻過剩。因此,“東數西算”“東數西存”可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國家“一帶一路”及“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賦能。

  目前,青海移動互聯網客戶涵蓋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頭部客戶,合作機架1287架,入駐服務器1.5萬余臺,占用出口帶寬約5TB;智算產業客戶重點服務首都在線、寒武紀、華為、NVDIA、商湯、太初、壁仞等企業。賦能本地優勢產業,助力提升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特色農牧業和優勢新興產業等領域大數據場景應用,助推各行各業“上云、用數、賦智”。

  馬宏斌說,中國移動緊抓“雙碳”戰略、“東數西算”工程重大機遇,聚焦海東市推進綠色算力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在電信領域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目前正加強算力網絡布局,提升海東高原大數據中心算力供給力;推動算力應用賦能,構筑算力產業生態鏈,激發海東數實融合。

  朝“儲”蓄力,落子“東數西存”

  在數字和綠色時代,有人說青海目前有兩個湖——一個是西寧之西的綠色生態之湖“青海湖”;一個是大數據背景下落戶海東市的“數據湖”。

  那么,究竟什么是“數據湖”?帶著好奇走進海東市河湟新區的青海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據湖”)。

  “數據流淌成湖就是數據湖。”數據湖副總經理阿云介紹,數據湖面向政府、企業、個人,融合數據感知、存儲、分析為一體,以光電磁全介質混合存儲系統為基礎,滿足數據存儲讀寫速度、時間、安全、分布等全需求場景,實現數據資產受托保管、治理、交易的數據銀行。

  在國內大數據產業蓬勃崛起以及“東數西存”“東數西算”背景下,2020年6月,國企海東河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央企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攜手,率先在海東布局央地重大信息技術產業項目青海數據湖,它依托北京易華錄在大數據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優勢,著重發揮互聯網信息、數據處理和存儲、互聯網數據等,致力于省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數倉建設、升級、智能高效數據處理,在大健康、大安全、大交通、大文化、大環保領域為青海數字產業、數據“生態圈”賦能。

  在一樓展廳數字屏上,一臺藍光機柜旋轉數圈后,“秒變”成由無數藍色線條組成的3D光柱,光柱內部清晰呈現光磁融合及藍光磁盤刻錄動畫。

  “數據湖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藍光存儲,不僅可實現冷熱分級,還有自主可控、海量存儲、安全可靠、綠色節能等特征。”技術員張得欣介紹,伴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運用,光存儲在數據存儲領域張力十足,現在單張光盤存儲容量達300GB,是民用光盤的100倍;特制AD光盤,一次性寫入無法更改,防黑客防誤刪,存儲壽命更是長達100年;耐高溫高濕,降低運維能耗達80%,100年內無存儲介質更新費用產生。

  阿云說,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最核心的資源,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數據爆發增長、數據有效存儲與利用間矛盾日益凸顯,通過“數據湖+”,聯合5G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合創新,進一步向工業互聯網、城市交通等領域應用延展,實現城市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目前,海東市正加速推進城市數據湖、數據湖產業園、大數據創新研究院、城市大腦、數據銀行、產業基金、數據湖大學等數據升級場景,盡快實現“超級存儲”“超級鏈接”“超級計算”相配套的新一代城市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對助力綠色算力、經濟增長等具有倍數效應。

  “率先布局零碳大數據產業園,在打造綠色算力產業基地上先行一步,全市城鄉企業光纖覆蓋率達100%,談及用戶170萬,建成西北首個L根鏡像服務器、‘15520’超低時延極速算力網絡、青海國家級互聯多骨干直聯系點西寧-海東一體化并行節點,出口帶寬總和達到15.4T,極速算力網絡達到樞紐節點標準,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海東市大數據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海東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核心集群打造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有力有效,項目謀劃持續跟進,正向“建設一個園區、落實兩項工程、強化三大中心、引進四家算力、爭取五個項目、布局多個基地”等“綠色算力基地”發力。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扎實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增殖放流12萬尾魚苗
青海西寧昆侖職業足球俱樂部出征中冠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西寧全面鋪開新一輪城市體檢
天峻藏羊牦牛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
24H熱點
【祖國好 家鄉美】鐘靈毓秀仙女灣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聚力打造產業“四地” 轉...
【潔凈青!ぞG色算力·青海作為】海晏縣安全智能算...
【文化中國行】一城文脈藏春秋——走進丹噶爾古城...
【祖國好 家鄉美】果洛藏貢麻村: 幸福日子越過越甜!
【鄉村振興在青海】曲麻萊縣麻多鄉念好“牛字經”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
三江之源,這樣守護自然之美
鎖住黃沙頭 筑起新綠洲
不負青山 向綠而行
熱點圖片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航——2024年高考首日見聞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
【祖國好 家鄉美】鐘靈毓秀仙女灣
【祖國好 家鄉美】鐘...
古堡何以迷人?——青海郭麻日古堡迎來“新展開”
古堡何以迷人?——...
【身邊的感動】巧手“繡”出美好生活——記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陳玉秀
【身邊的感動】巧手...
“三把鑰匙”解鎖平安密碼
“三把鑰匙”解鎖平...
【文化中國行】一城文脈藏春秋——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二
【文化中國行】一城...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逆襲人生不設限——記“青海高原工匠”王生紅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逐“綠”前行 “雙碳”路上正高歌
—海東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青海日報
2024-06-09 07: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逐“綠”前行 “雙碳”路上正高歌
—海東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青海日報
2024-06-09 07: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逐“綠”前行 “雙碳”路上正高歌
—海東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 2024-06-09 07:59:44
  • 來源:青海日報

  UPS(不間斷電源)機組。 陳俊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國家“雙碳”戰略、“東數西算”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海東市充分利用區位、產業基礎等數字經濟發展強項以及能源足、電價低、綠電優、氣候好、能耗少、回報高等“天然良港”優勢,立足產業“四地”建設,探索“清潔能源+綠色算力”新模式,深化清潔能源、數據中心、智能電網等各領域交叉創新,推進智算超算核心集群打造以及“磁吸”頭部企業向海東匯聚,全面吹響以綠色算力繪就新質未來的時代號角。

  向“綠”發力,布局“算力時代”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就是新質生產力。

  “各位領導,上午好!歡迎來到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我們致力于變比特為瓦特、變綠電為綠算,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跨界融合……”

  “東數西算是可與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并列的國家戰略工程,通過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把東部算力需求及大量生產數據輸送到西部地區進行計算和存儲……”

  “中國電信心懷‘國之大者’,結合青海國家清潔能源高地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深度融合,打造的‘綠色、零碳、可溯源’新一代綠色大數據中心,助力綠色海東,助推零碳青海……”

  ……

  記者來到位于海東市河湟新區唐蕃大道與中關村東路交匯處的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幾個大字。隨著講解員講解,全國首個100%清潔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標桿、全國首個大數據中心領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慧供應系統示范樣板等“功能”可感可觸,“綠電”變“綠算”清晰可見。

  青海省具有“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等清潔能源資源稟賦。2021年,中國電信以此為依托,布局綠色算力,于2022年7月在海東市建成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終期總投資10.6億元,建成標準機架204萬架,可提供16520P算力服務,預計年就近清納清潔能源4億度,年減碳量超30萬噸。

  風電減排0.1159噸、光電減排11.0137噸、水電減排35.244噸,李家峽電站25648千瓦時、占比58.08%,郭隆變電站5326千瓦時、占比12.06%,公伯峽水電站3104千瓦時、占比7.03%……綠電大數據中心電子屏上,上一周及當日各類型清潔能源減排量、綠電電量、占比等呈現能源消費可視化、能源數據顯性化。

  記者走進安置通算、智算、超算等黑色機柜的機房,一臺臺類似放大版的電腦主機,邊吹著空調邊高速運轉。在柜與柜間一米的空格處,一臺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AI機器人正在進行巡檢。

  “采用自主水冷復合間接蒸發冷空調系統,充分利用了青海天氣冷涼優勢,全年365天自然冷卻時間達314天,使用空調壓縮機時間僅50天左右,去年使用時間僅一周。”陪同的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綠色發展辦公室主任趙金勝說。

  花香彌漫,陽光明媚,在中心大樓南側光伏車棚棚頂,一塊塊湛藍色的光伏板化“光”為“電”,這個集光伏發電就地消納、就地存儲、智慧調度清潔能源能力于一體的源網荷儲系統,裝機容量180千瓦,年均發電26.35萬千瓦時。

  “分布式光伏系統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是目前國內首個源網荷儲一體智慧供電系統標桿,屬全國首個且唯一通過自身儲備碳匯、100%實現‘碳中和’數據中心,目前處于行業領跑地位。”趙金勝介紹,加上電信布局在海東全市最大的5G網絡、全市最大的千兆光網絡、全市首個“一城一池”等矩陣,可助力青海更快更深進入“算力時代”。

  對“算”聚力,澎湃“綠算引擎”

  綠算產業發展,電信運營企業是國家隊和主力軍。

  當日,記者來到海東市河湟新區的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主樓體頂端“移動云、可信云”幾個藍色大字與副樓頂“光伏海洋”,無聲彰顯這家早在2015年就率先落地海東的電信運營企業的服務核心。

  在中心主管馬宏斌陪同下,記者走進綠算中心,一睹“綠算大腦”的風采,除12臺應急發電機組外,16排UPS(不間斷電源)機組,紅綠燈不停閃爍,在確保穩壓、分流的同時,不停過濾電力“雜質”穩壓,讓綠電更“凈”。

  機房內,兩米多高的黑色機柜矩陣中,機柜矩陣背面熱氣陣陣,打開正面相對且全封閉式機柜間,隔離門內冷氣撲面。

  在刷滿綠漆的過道中,記者看到左右兩邊墻壁上,4根為一組布滿紅藍兩色的管道。

  “原理是利用管道把自來水引進數據中心機房,通過設備吸收機柜熱量,水溫升高后自動帶到安裝在樓頂的冷卻塔,熱水與冷空氣交換后,通過管理循環回流。”馬宏斌介紹,這是節能減碳關鍵部位、支撐綠色算力的核心一環。

  那么“東數”為什么要“西算”?

  馬宏斌介紹,一方面,數據儲存和計算需要大量設備來支撐,設備會占用大量土地,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土地成本高,因此把儲存和計算中心放到西部,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西部發展。另一方面,設備運行需要耗費大量電力,在經濟發達東部沿海地區,電力是凈輸入,就導致東部沿海城市經常缺電,尤其是時不時拉閘限電,成為發展短板,而西部地區綠電卻過剩。因此,“東數西算”“東數西存”可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國家“一帶一路”及“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賦能。

  目前,青海移動互聯網客戶涵蓋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頭部客戶,合作機架1287架,入駐服務器1.5萬余臺,占用出口帶寬約5TB;智算產業客戶重點服務首都在線、寒武紀、華為、NVDIA、商湯、太初、壁仞等企業。賦能本地優勢產業,助力提升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特色農牧業和優勢新興產業等領域大數據場景應用,助推各行各業“上云、用數、賦智”。

  馬宏斌說,中國移動緊抓“雙碳”戰略、“東數西算”工程重大機遇,聚焦海東市推進綠色算力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在電信領域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目前正加強算力網絡布局,提升海東高原大數據中心算力供給力;推動算力應用賦能,構筑算力產業生態鏈,激發海東數實融合。

  朝“儲”蓄力,落子“東數西存”

  在數字和綠色時代,有人說青海目前有兩個湖——一個是西寧之西的綠色生態之湖“青海湖”;一個是大數據背景下落戶海東市的“數據湖”。

  那么,究竟什么是“數據湖”?帶著好奇走進海東市河湟新區的青海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據湖”)。

  “數據流淌成湖就是數據湖。”數據湖副總經理阿云介紹,數據湖面向政府、企業、個人,融合數據感知、存儲、分析為一體,以光電磁全介質混合存儲系統為基礎,滿足數據存儲讀寫速度、時間、安全、分布等全需求場景,實現數據資產受托保管、治理、交易的數據銀行。

  在國內大數據產業蓬勃崛起以及“東數西存”“東數西算”背景下,2020年6月,國企海東河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央企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攜手,率先在海東布局央地重大信息技術產業項目青海數據湖,它依托北京易華錄在大數據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優勢,著重發揮互聯網信息、數據處理和存儲、互聯網數據等,致力于省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數倉建設、升級、智能高效數據處理,在大健康、大安全、大交通、大文化、大環保領域為青海數字產業、數據“生態圈”賦能。

  在一樓展廳數字屏上,一臺藍光機柜旋轉數圈后,“秒變”成由無數藍色線條組成的3D光柱,光柱內部清晰呈現光磁融合及藍光磁盤刻錄動畫。

  “數據湖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藍光存儲,不僅可實現冷熱分級,還有自主可控、海量存儲、安全可靠、綠色節能等特征。”技術員張得欣介紹,伴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運用,光存儲在數據存儲領域張力十足,現在單張光盤存儲容量達300GB,是民用光盤的100倍;特制AD光盤,一次性寫入無法更改,防黑客防誤刪,存儲壽命更是長達100年;耐高溫高濕,降低運維能耗達80%,100年內無存儲介質更新費用產生。

  阿云說,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最核心的資源,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數據爆發增長、數據有效存儲與利用間矛盾日益凸顯,通過“數據湖+”,聯合5G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合創新,進一步向工業互聯網、城市交通等領域應用延展,實現城市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目前,海東市正加速推進城市數據湖、數據湖產業園、大數據創新研究院、城市大腦、數據銀行、產業基金、數據湖大學等數據升級場景,盡快實現“超級存儲”“超級鏈接”“超級計算”相配套的新一代城市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對助力綠色算力、經濟增長等具有倍數效應。

  “率先布局零碳大數據產業園,在打造綠色算力產業基地上先行一步,全市城鄉企業光纖覆蓋率達100%,談及用戶170萬,建成西北首個L根鏡像服務器、‘15520’超低時延極速算力網絡、青海國家級互聯多骨干直聯系點西寧-海東一體化并行節點,出口帶寬總和達到15.4T,極速算力網絡達到樞紐節點標準,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海東市大數據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海東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核心集群打造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有力有效,項目謀劃持續跟進,正向“建設一個園區、落實兩項工程、強化三大中心、引進四家算力、爭取五個項目、布局多個基地”等“綠色算力基地”發力。

作者 陳 俊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