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五月里到了五端陽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十梅
發布時間:2024-06-10 07:34:56
編輯:陳郁

包粽子,過端午。攝影:郭旭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良田中稼禾日漸茂盛,芍藥花開滿庭院,沙棗花香溢村巷,田野里回蕩起“五月里到了五端陽,楊柳插在房檐上……”的青海小調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在青海河湟一帶,人們習慣稱“端午”為“當午”,是河湟百姓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

  戴香包、拴索兒是河湟百姓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家住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上元保村的李紅梅有一雙巧手,她做的香包遠近馳名。每到農閑,李紅梅就會縫制各種樣式的香包,有獅子、老虎、小貓、青蛙,也有十二生肖,還有蓮花、荷包牡丹、桃子、石榴等,每一個香包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在香包內里塞上棉花、裝入香草,密密縫、細細繡,最后做好裝飾,打上穗子,一個頗具青海風情的香包就完成了。“縫一個‘獅子’‘老虎’‘蓮花’,大概要三四天時間。”李紅梅說。

  索兒的制作比較簡單,選五色絲線將它們搓纏在一起,就成了一根五彩的索兒。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據說,戴五色線的索兒,可以讓孩童避開蛇蟲鼠蟻的傷害。拴上索兒后,家中長輩還會叮囑孩子,索兒要到農歷六月六才能摘下,扔到河里,這樣這一年便會無災無難、身體康健。家中擅長女紅的女性長輩給孩子縫香包、拴索兒,是為了祈愿孩子幸福健康,是她們一片慈愛之心的表達。

  李紅梅每年都會做很多各式各樣的香包,除了送給家中的小輩,她也會拿到街頭售賣。“賣香包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將青海制作香包的技藝傳承下去,我覺得很好。”李紅梅說。在互助縣垢痂巷,每年端午節前會聚集很多像李紅梅一樣賣香包的人,也會吸引很多游客來選買。此時,這些散發著清冽香氣、制作精美,蘊含著吉祥寓意的香包又成了游客的紀念品,跟隨他們的足跡,把青海的端午祝福傳遞到五湖四海。

  “青海的端午香包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歡。我的小孫女屬虎,我想買一個老虎造型的香包帶回去送給她。”從山東省曲阜市到互助縣旅游的包女士說。

  歡度佳節,自然也不能少了美食的助興。青海地區高寒,物候延遲,到了端午天氣才會逐漸變熱,此時人們更加偏愛冷食。在河湟一帶,人們喜歡的端午節冷食主要是涼面和涼粉。

  在河湟農婦的巧手下,涼面根根筋道、細若粉絲。涼粉潔白如玉、彈嫩爽滑。盛一碗涼面或涼粉在碗中,調以用今年第一茬韭菜制作的韭辣,來自湟源的陳醋以及紅艷艷的辣椒油,再配上用自家菜地里種植的菠菜和蘿卜制作的涼菜,一道美食兼具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

人們挑選自己中意的香包等工藝品。攝影:王十梅

戴香包是端午節的重要民俗之一。攝影:王十梅

  端午節自然也少不了粽子。青海民俗專家朱世奎說:“青海自古以來不產米,舊時青海人過端午大多會做一種形似粽子的端午饃,用來代替粽子。一般會吃雞蛋、涼粉、涼面,只有少數條件好的人家才能吃到粽子。”如今,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糯米、紅棗、粽葉等早已不是高原上的稀罕物了,粽子也就成了家家戶戶端午節家宴上的必備美食。除了粽子,涼面、涼粉,河湟人家還會在端午節期間做韭菜盒子、地皮包子等美食,這些都是河湟游子味蕾深處的家鄉味道。

  有了美物和美食,還需要美俗的烘托。端午插楊柳是河湟地區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

  每年端午前一日,在家中女性準備各種美食的時候,男人們便會到河灘、林間去砍斫一些楊柳枝條,插在大門和房檐上,也有人家會將楊柳插在田地里。據說,插楊柳是古代人們用來驅邪避災的一種習俗,在門楣和房檐上插楊柳寓意家業興旺,在農田里插楊柳,是祈愿莊稼不受病蟲之害。除此之外,端午節期間,河湟人家還會在家中供獻艾葉和香味清雅的沙棗嫩枝,以及牡丹、芍藥等花枝,希望今年全家無病無災,生活越來越美好。

  農歷五月,也是青海地區風光無限的佳期。所以端午前后,青海人還會攜家帶口、邀請親朋好友去“浪山”。在山間林帶,草原湖邊,賞青海美景、品端午美食,再漫一首青;▋,可謂幸福感滿滿。

  每年端午,河湟人家家家戶戶滿門翠綠,佩戴著香包的孩子們在田間地頭玩耍,餐桌上擺滿了端午節美食,樸素的庭院,美麗的村莊,大美的風光,人們沉浸在美物、美食、美俗、美景承載的獨特民俗中,享受著佳節的歡樂。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扎實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增殖放流12萬尾魚苗
青海西寧昆侖職業足球俱樂部出征中冠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西寧全面鋪開新一輪城市體檢
天峻藏羊牦牛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
24H熱點
青海湖沙島保護站救助受傷普氏原羚
青海格爾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青海海東:561個智慧安防小區“治安”變“智安”
青海海西:建設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高質量...
【綠色算力·青海作為】青海省3家數據中心榮獲國家...
跟隨央視品味《三餐四季》西寧將推美食地圖和必打...
青海農業農村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春耕超...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逐“綠...
鄉村運動會上趣味多
熱點圖片
多姿多彩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民俗文化
粽葉飄香過端午 民族和諧鄰里情
粽葉飄香過端午 民族...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航——2024年高考首日見聞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
【祖國好 家鄉美】鐘靈毓秀仙女灣
【祖國好 家鄉美】鐘...
古堡何以迷人?——青海郭麻日古堡迎來“新展開”
古堡何以迷人?——...
【身邊的感動】巧手“繡”出美好生活——記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陳玉秀
【身邊的感動】巧手...
“三把鑰匙”解鎖平安密碼
“三把鑰匙”解鎖平...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五月里到了五端陽

青海日報
2024-06-10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五月里到了五端陽

青海日報
2024-06-10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五月里到了五端陽

  • 2024-06-10 07:34:56
  • 來源:青海日報

包粽子,過端午。攝影:郭旭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良田中稼禾日漸茂盛,芍藥花開滿庭院,沙棗花香溢村巷,田野里回蕩起“五月里到了五端陽,楊柳插在房檐上……”的青海小調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在青海河湟一帶,人們習慣稱“端午”為“當午”,是河湟百姓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

  戴香包、拴索兒是河湟百姓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家住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上元保村的李紅梅有一雙巧手,她做的香包遠近馳名。每到農閑,李紅梅就會縫制各種樣式的香包,有獅子、老虎、小貓、青蛙,也有十二生肖,還有蓮花、荷包牡丹、桃子、石榴等,每一個香包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在香包內里塞上棉花、裝入香草,密密縫、細細繡,最后做好裝飾,打上穗子,一個頗具青海風情的香包就完成了。“縫一個‘獅子’‘老虎’‘蓮花’,大概要三四天時間。”李紅梅說。

  索兒的制作比較簡單,選五色絲線將它們搓纏在一起,就成了一根五彩的索兒。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據說,戴五色線的索兒,可以讓孩童避開蛇蟲鼠蟻的傷害。拴上索兒后,家中長輩還會叮囑孩子,索兒要到農歷六月六才能摘下,扔到河里,這樣這一年便會無災無難、身體康健。家中擅長女紅的女性長輩給孩子縫香包、拴索兒,是為了祈愿孩子幸福健康,是她們一片慈愛之心的表達。

  李紅梅每年都會做很多各式各樣的香包,除了送給家中的小輩,她也會拿到街頭售賣。“賣香包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將青海制作香包的技藝傳承下去,我覺得很好。”李紅梅說。在互助縣垢痂巷,每年端午節前會聚集很多像李紅梅一樣賣香包的人,也會吸引很多游客來選買。此時,這些散發著清冽香氣、制作精美,蘊含著吉祥寓意的香包又成了游客的紀念品,跟隨他們的足跡,把青海的端午祝福傳遞到五湖四海。

  “青海的端午香包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歡。我的小孫女屬虎,我想買一個老虎造型的香包帶回去送給她。”從山東省曲阜市到互助縣旅游的包女士說。

  歡度佳節,自然也不能少了美食的助興。青海地區高寒,物候延遲,到了端午天氣才會逐漸變熱,此時人們更加偏愛冷食。在河湟一帶,人們喜歡的端午節冷食主要是涼面和涼粉。

  在河湟農婦的巧手下,涼面根根筋道、細若粉絲。涼粉潔白如玉、彈嫩爽滑。盛一碗涼面或涼粉在碗中,調以用今年第一茬韭菜制作的韭辣,來自湟源的陳醋以及紅艷艷的辣椒油,再配上用自家菜地里種植的菠菜和蘿卜制作的涼菜,一道美食兼具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

人們挑選自己中意的香包等工藝品。攝影:王十梅

戴香包是端午節的重要民俗之一。攝影:王十梅

  端午節自然也少不了粽子。青海民俗專家朱世奎說:“青海自古以來不產米,舊時青海人過端午大多會做一種形似粽子的端午饃,用來代替粽子。一般會吃雞蛋、涼粉、涼面,只有少數條件好的人家才能吃到粽子。”如今,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糯米、紅棗、粽葉等早已不是高原上的稀罕物了,粽子也就成了家家戶戶端午節家宴上的必備美食。除了粽子,涼面、涼粉,河湟人家還會在端午節期間做韭菜盒子、地皮包子等美食,這些都是河湟游子味蕾深處的家鄉味道。

  有了美物和美食,還需要美俗的烘托。端午插楊柳是河湟地區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

  每年端午前一日,在家中女性準備各種美食的時候,男人們便會到河灘、林間去砍斫一些楊柳枝條,插在大門和房檐上,也有人家會將楊柳插在田地里。據說,插楊柳是古代人們用來驅邪避災的一種習俗,在門楣和房檐上插楊柳寓意家業興旺,在農田里插楊柳,是祈愿莊稼不受病蟲之害。除此之外,端午節期間,河湟人家還會在家中供獻艾葉和香味清雅的沙棗嫩枝,以及牡丹、芍藥等花枝,希望今年全家無病無災,生活越來越美好。

  農歷五月,也是青海地區風光無限的佳期。所以端午前后,青海人還會攜家帶口、邀請親朋好友去“浪山”。在山間林帶,草原湖邊,賞青海美景、品端午美食,再漫一首青;▋海芍^幸福感滿滿。

  每年端午,河湟人家家家戶戶滿門翠綠,佩戴著香包的孩子們在田間地頭玩耍,餐桌上擺滿了端午節美食,樸素的庭院,美麗的村莊,大美的風光,人們沉浸在美物、美食、美俗、美景承載的獨特民俗中,享受著佳節的歡樂。

作者 王十梅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