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生態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海湖生靈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何敏
發布時間:2024-06-27 07:17:12
編輯:李娜
QQ圖片20240627055315生態管護員救助受傷的普氏原羚。沙島保護站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6月20日,陰天。

  一碗奶茶、幾塊饃和一點菜蔬,簡單地吃過午飯后,青海湖泉灣保護站生態管護員剛群丹巴、多杰措毛帶上望遠鏡、巡護日志等必備用品,跟同事們一起去泉灣濕地開展巡護。

  剛群丹巴今年30出頭,來管護站差不多有兩年了,而藏族姑娘多杰措毛去年才從青海師大畢業,雖然年輕,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每周兩三次、每次來回幾十公里的巡護工作,他倆一次也沒落下過。

  巡護工作的內容比較龐雜,從認真記錄野生動物種類及活動狀況,到觀察植物增減及長勢等情況,再到撿拾垃圾、巡護河道等等,都在他們的職責范圍。

  天氣陰沉,起風時濕地周邊有點冷,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剛群丹巴的工作積極性。“這段時間來旅游的人比較多,我們要比平時更加用心守護好泉灣,即便沒人監督,也會自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更重要的是,濕地里有一對黑頸鶴正在撫育兩只黑頸鶴寶寶,大家平時很關注。之前,多杰措毛跟志愿者一起給它們筑了巢,投喂了食物,即便這樣,隔個兩三天時間不去看看,管護員們就覺得心慌慌的。

  好在,當天黑頸鶴一家狀態不錯,剛群丹巴透過望遠鏡觀察到,兩只大的黑頸鶴在水邊神態自如地覓食踱步,兩只小的在一旁嬉戲玩耍,好不愜意。

  監測完棲息地里的水鳥,剛群丹巴他們又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旅游景點宮寶洞,檢查環境衛生和設施運行情況,確認一切無虞后才返回駐地,接著開展其他工作。

  在青海湖流域還有江西溝、黑馬河等保護站,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中,初步構建起了與國家公園相適應的“管理局—管理分局—保護站”三級管理體系,處在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最前沿的6個保護站,成為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一線堡壘”,而像剛群丹巴一樣的生態管護員,用心用情履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一線資源調查、巡護管護等工作,為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海湖是維系青藏高原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堅決扛牢維護青海湖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深謀細謀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措施,投資1.24億元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重點水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14項生態保護項目,全面推進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隨著生態保護和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青海湖生物多樣性快速恢復,旗艦物種保護成效顯著,植被蓋度逐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高原獨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趨于平衡。

  “喂,是保護站嗎?我在沙島保護區的草場里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動物,你們趕緊來看看吧!”

  6月7日,在轄區內開展日常巡護監測工作的青海湖沙島保護站生態管護員接到牧民群眾打來的求助電話。循著電話里表述的方位,生態管護員迅速趕赴現場。經過一番仔細尋找,終于在離求助牧民家草場兩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只受傷的普氏原羚。經初步診斷,判定這是一只兩歲幼羚,而且傷勢較為嚴重,急需救助。

  時間不等人,為了救活這只幼小的普氏原羚,在向海晏管理分局進行匯報的同時,生態管護員也做好了連夜趕往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準備。最終,這只受傷的普氏原羚在當晚被送到專業救護機構,得到悉心救治和管護,等待達到放歸條件后,再放歸大自然。這也是該保護站自5月份以來救助的第3只普氏原羚。

  在此之前,沙島保護站生態管護員與哈爾蓋派出所森林警察聯合開展生物多樣性巡護監測活動時,還在沙島保護區縱深沙丘中監測到多處野生叉子圓柏自然生長林地,面積最大的成片區位于海拔3350米左右的沙丘頂部,約1平方公里。

  普氏原羚、荒漠貓、馬麝、馬鹿、黑頸鶴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次被發現,特色植物的自然生長面積不斷擴大,顯示了環青海湖區域食物鏈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河岸侵蝕,亂石遍地,水流渾濁,這是長約90公里的湟水河海晏段的舊貌。如今,隨著海晏縣湟水河干流河岸帶保護與修復工程的實施,一條集文化展示、親水漫步、濕地體驗于一體的人文生態景觀長廊出現在湟水河源頭,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

  同時,項目通過保護和恢復湟水河干流的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濕地生境,減少了入河污染負荷,削減了入河氨氮污染,建設區內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

  “湟水河現在的變化確實大,以前水哪有這么清!”在撿拾河邊枯枝和垃圾的河道管護員李守軍對記者說,“現在河道兩邊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在這里工作很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了“輕干預、淺介入”的“微創”修復理念,整個項目實施沒有使用混凝土,沒有外運一車土石方,項目實施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生態安全隱患。

  “建設施工時,為了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全部實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修復。”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江保華告訴記者,“我們利用從河兩岸草地中清理出的石頭,設置了攔河壩,堆砌成天然河岸,既美觀又實用。”

  在一項項實打實、硬碰硬的舉措之下,青海湖交出了一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滿意“成績單”。在大自然精靈們的“選擇”下,大湖之畔,萬物并秀,和合共生。

推薦閱讀
陳剛赴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宣講
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陳剛主持并講話
三江源地區人類早期遺址調查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啟動
【文化中國行】青海樂都:非遺傳承育新人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玉樹昂賽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祖國好 家鄉美】為了少年的心愿
24H熱點
綠染沙珠玉
海北州放流10萬尾花斑裸鯉
大通生態管護員首次用手機拍到兩只雪豹
【生態觀察】筑起綠色長廊 守護一江清水
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山” 贏得“金山”
【祖國好 家鄉美】守護綠水青山 收獲金山銀山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胸懷“國之大者” 守護江源生態
【祖國好 家鄉美】絢麗多姿的共生之美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在這里 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熱點圖片
好風憑借力 文旅績可期——寫在首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青海湖) 暨青海湖高水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旅游發展觀摩會開幕之際
好風憑借力 文旅績可...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海玉樹昂賽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
【祖國好 家鄉美】為了少年的心愿
【祖國好 家鄉美】為...
“兩彈一星”紅色故事 賦能高校思政課——《永不褪色的金銀灘——“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主題宣講走進黑龍江高校
“兩彈一星”紅色故...
【平安建設在身邊】流動的禁毒宣傳“娘子軍”
【平安建設在身邊】...
【文化中國行】以箭為媒 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文化中國行】以箭...
西寧市第二屆足球聯賽開賽
西寧市第二屆足球聯...
你好!青海理工學院 記者帶你探訪新校園
你好!青海理工學院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海湖生靈

青海日報
2024-06-27 07: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海湖生靈

青海日報
2024-06-27 07: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守護青海湖生靈

  • 2024-06-27 07:17:12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627055315生態管護員救助受傷的普氏原羚。沙島保護站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20日,陰天。

  一碗奶茶、幾塊饃和一點菜蔬,簡單地吃過午飯后,青海湖泉灣保護站生態管護員剛群丹巴、多杰措毛帶上望遠鏡、巡護日志等必備用品,跟同事們一起去泉灣濕地開展巡護。

  剛群丹巴今年30出頭,來管護站差不多有兩年了,而藏族姑娘多杰措毛去年才從青海師大畢業,雖然年輕,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每周兩三次、每次來回幾十公里的巡護工作,他倆一次也沒落下過。

  巡護工作的內容比較龐雜,從認真記錄野生動物種類及活動狀況,到觀察植物增減及長勢等情況,再到撿拾垃圾、巡護河道等等,都在他們的職責范圍。

  天氣陰沉,起風時濕地周邊有點冷,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剛群丹巴的工作積極性。“這段時間來旅游的人比較多,我們要比平時更加用心守護好泉灣,即便沒人監督,也會自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更重要的是,濕地里有一對黑頸鶴正在撫育兩只黑頸鶴寶寶,大家平時很關注。之前,多杰措毛跟志愿者一起給它們筑了巢,投喂了食物,即便這樣,隔個兩三天時間不去看看,管護員們就覺得心慌慌的。

  好在,當天黑頸鶴一家狀態不錯,剛群丹巴透過望遠鏡觀察到,兩只大的黑頸鶴在水邊神態自如地覓食踱步,兩只小的在一旁嬉戲玩耍,好不愜意。

  監測完棲息地里的水鳥,剛群丹巴他們又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旅游景點宮寶洞,檢查環境衛生和設施運行情況,確認一切無虞后才返回駐地,接著開展其他工作。

  在青海湖流域還有江西溝、黑馬河等保護站,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中,初步構建起了與國家公園相適應的“管理局—管理分局—保護站”三級管理體系,處在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最前沿的6個保護站,成為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一線堡壘”,而像剛群丹巴一樣的生態管護員,用心用情履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一線資源調查、巡護管護等工作,為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海湖是維系青藏高原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堅決扛牢維護青海湖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深謀細謀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措施,投資1.24億元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重點水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14項生態保護項目,全面推進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隨著生態保護和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青海湖生物多樣性快速恢復,旗艦物種保護成效顯著,植被蓋度逐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高原獨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趨于平衡。

  “喂,是保護站嗎?我在沙島保護區的草場里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動物,你們趕緊來看看吧!”

  6月7日,在轄區內開展日常巡護監測工作的青海湖沙島保護站生態管護員接到牧民群眾打來的求助電話。循著電話里表述的方位,生態管護員迅速趕赴現場。經過一番仔細尋找,終于在離求助牧民家草場兩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只受傷的普氏原羚。經初步診斷,判定這是一只兩歲幼羚,而且傷勢較為嚴重,急需救助。

  時間不等人,為了救活這只幼小的普氏原羚,在向海晏管理分局進行匯報的同時,生態管護員也做好了連夜趕往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準備。最終,這只受傷的普氏原羚在當晚被送到專業救護機構,得到悉心救治和管護,等待達到放歸條件后,再放歸大自然。這也是該保護站自5月份以來救助的第3只普氏原羚。

  在此之前,沙島保護站生態管護員與哈爾蓋派出所森林警察聯合開展生物多樣性巡護監測活動時,還在沙島保護區縱深沙丘中監測到多處野生叉子圓柏自然生長林地,面積最大的成片區位于海拔3350米左右的沙丘頂部,約1平方公里。

  普氏原羚、荒漠貓、馬麝、馬鹿、黑頸鶴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次被發現,特色植物的自然生長面積不斷擴大,顯示了環青海湖區域食物鏈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河岸侵蝕,亂石遍地,水流渾濁,這是長約90公里的湟水河海晏段的舊貌。如今,隨著海晏縣湟水河干流河岸帶保護與修復工程的實施,一條集文化展示、親水漫步、濕地體驗于一體的人文生態景觀長廊出現在湟水河源頭,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

  同時,項目通過保護和恢復湟水河干流的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濕地生境,減少了入河污染負荷,削減了入河氨氮污染,建設區內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

  “湟水河現在的變化確實大,以前水哪有這么清!”在撿拾河邊枯枝和垃圾的河道管護員李守軍對記者說,“現在河道兩邊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在這里工作很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了“輕干預、淺介入”的“微創”修復理念,整個項目實施沒有使用混凝土,沒有外運一車土石方,項目實施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生態安全隱患。

  “建設施工時,為了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全部實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修復。”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江保華告訴記者,“我們利用從河兩岸草地中清理出的石頭,設置了攔河壩,堆砌成天然河岸,既美觀又實用。”

  在一項項實打實、硬碰硬的舉措之下,青海湖交出了一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滿意“成績單”。在大自然精靈們的“選擇”下,大湖之畔,萬物并秀,和合共生。

作者 何敏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