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專訪】文旅融合 逐夢最美海東
——訪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牛玉嬌
發布時間:2024-07-14 07:38:05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進程中,海東市以其獨有的河湟文化“圈粉”無數。本屆青洽會,海東館以“品味河湟文化·逐夢最美海東”為主題,全方位展示海東市文化旅游建設成果。

  記者專訪了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綜合一科科長、本屆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解讀從展陳內容到展陳背后河湟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河湟文化在全省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河湟地區泛指黃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間的廣闊地域,史稱‘三河間’,而海東是黃河四大文化之一——河湟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和主要承載區。本屆青洽會海東市通過圖文介紹、特色文創產品等,集中展示海東悠久的歷史文化、非遺傳承和旅游發展,宣傳海東文旅產品及資源優勢,推介海東旅游精品。”跟隨毛代芹的介紹,映入眼簾的是來自互助土族自治縣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盤繡作品、化隆回族自治縣青海噶哇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唐卡。毛代芹說:“這些都是互助和化隆地區最負盛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技藝不僅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更與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海東人民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

  毛代芹告訴記者,海東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74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級74項,涵蓋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多個領域,通過不斷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海東市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激發了海東旅游的發展潛力。

  展區內,整面立體鏤空放置精美彩陶罐的文化墻設計宏偉、令人震撼。毛代芹說:“柳灣遺址出土的4600年前的彩陶文物多達4萬多件,而喇家遺址則是全國唯一的黃河史前地震、洪水災難遺址,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柳灣遺址和喇家遺址見證了這片土地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海東市深入挖掘喇家遺址,讓史前文明走進尋常生活。如今的喇家遺址風光秀麗,打造了露營基地、游樂園、民宿等設施。游客不僅可以在喇家遺址公園聆聽史前故事,還可以體驗靜謐的鄉村休閑時光。

  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興業,文化增強了海東旅游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海東正逐步成為國內外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海東積極融入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了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北龍山景區、油嘴灣景區,民和喇家考古遺址公園,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等景區。

  毛代芹說:“從探秘古絲綢之路的遺跡,到體驗河湟文化的深度游,每一條線路都是對歷史的追溯、與自然的擁抱。海東市不斷拓展文旅發展空間,探索出‘康養+生態旅游’‘鄉村+生態旅游’‘交通+生態旅游’等新模式,‘美麗經濟’不斷加碼,讓海東持續朝著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闊步前行。”

推薦閱讀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屆六次全體會議召開
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
【聚焦青洽會】四川借力青洽會尋找全球合作機會
青洽會商品貿易展延期至16日 市民可前去觀展
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揭榜掛帥"項目招標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海東·無錫鄉村振興創業孵化園揭牌運營
青海大通縣第十五屆老爺山花兒會開幕
24H熱點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手記】一路逐綠前行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新疆舉行 青...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今日視點】讓高質量發展更有...
青海再動員再部署再推動全省安全防范工作
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供需對接座談會舉行
青海第一個異地國家大學科技園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東錫”協作,書寫共同...
熱點圖片
【聚焦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青海綠色農畜產品銷售火爆
【聚焦第25屆中國·青...
【聚焦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綠色算力展區 高科技產品吸睛
【聚焦第25屆中國·青...
青海天佑德洲際車隊勇挑大梁
青海天佑德洲際車隊...
【環湖聽新音·環湖攬勝】賽事引領,“天境祁連”融合發展譜新章
【環湖聽新音·環湖攬...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文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
【祖國好 家鄉美】從三江之源 走向“大學堂”
【祖國好 家鄉美】從...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社區“暖心事” 架起“連心橋”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今日視點】同飲一江水 山海續新篇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專訪】文旅融合 逐夢最美海東
——訪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

青海日報
2024-07-14 07:3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專訪】文旅融合 逐夢最美海東
——訪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

青海日報
2024-07-14 07:3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專訪】文旅融合 逐夢最美海東
——訪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

  • 2024-07-14 07:38:0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崱≡诖蛟靽H生態旅游目的地進程中,海東市以其獨有的河湟文化“圈粉”無數。本屆青洽會,海東館以“品味河湟文化·逐夢最美海東”為主題,全方位展示海東市文化旅游建設成果。

  記者專訪了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綜合一科科長、本屆青洽會海東河湟文化板塊負責人毛代芹,解讀從展陳內容到展陳背后河湟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河湟文化在全省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河湟地區泛指黃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間的廣闊地域,史稱‘三河間’,而海東是黃河四大文化之一——河湟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和主要承載區。本屆青洽會海東市通過圖文介紹、特色文創產品等,集中展示海東悠久的歷史文化、非遺傳承和旅游發展,宣傳海東文旅產品及資源優勢,推介海東旅游精品。”跟隨毛代芹的介紹,映入眼簾的是來自互助土族自治縣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盤繡作品、化隆回族自治縣青海噶哇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唐卡。毛代芹說:“這些都是互助和化隆地區最負盛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技藝不僅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更與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海東人民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

  毛代芹告訴記者,海東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74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級74項,涵蓋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多個領域,通過不斷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海東市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激發了海東旅游的發展潛力。

  展區內,整面立體鏤空放置精美彩陶罐的文化墻設計宏偉、令人震撼。毛代芹說:“柳灣遺址出土的4600年前的彩陶文物多達4萬多件,而喇家遺址則是全國唯一的黃河史前地震、洪水災難遺址,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柳灣遺址和喇家遺址見證了這片土地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海東市深入挖掘喇家遺址,讓史前文明走進尋常生活。如今的喇家遺址風光秀麗,打造了露營基地、游樂園、民宿等設施。游客不僅可以在喇家遺址公園聆聽史前故事,還可以體驗靜謐的鄉村休閑時光。

  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興業,文化增強了海東旅游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海東正逐步成為國內外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海東積極融入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了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北龍山景區、油嘴灣景區,民和喇家考古遺址公園,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等景區。

  毛代芹說:“從探秘古絲綢之路的遺跡,到體驗河湟文化的深度游,每一條線路都是對歷史的追溯、與自然的擁抱。海東市不斷拓展文旅發展空間,探索出‘康養+生態旅游’‘鄉村+生態旅游’‘交通+生態旅游’等新模式,‘美麗經濟’不斷加碼,讓海東持續朝著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闊步前行。”

作者 牛玉嬌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