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省湟源縣:多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群眾家門口就業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晴空
發布時間:2024-12-13 07:34:08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今年以來,湟源縣波航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度重視群眾就業,多種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甘溝村通過打造支部共建、村企聯動的“支部聯建幫富車間”,把村內剩余勞動力集中起來,為脫貧群眾搭建就業平臺,有效帶動、吸納脫貧群眾就業,鄉村“小車間”撐起了脫貧“大夢想”。采取“黨支部+公司+幫富車間”模式,車間占地1000平方米,配置縫紉設備40套,由村黨支部牽頭負責把村內剩余勞動力集中起來,年內帶動25人(脫貧戶4人)就業,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4年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4萬元,引領當地農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上泉爾村通過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盤活舊黨員活動室80余平方米,由村委會以集體經濟全額注資10萬元,改造利用舊黨員活動室80余平方米,成立了加工地質樣品袋為主的村辦企業——湟源泉勝勞保用品加工有限公司,購置8臺縫紉機、2臺鎖邊機、1臺電動裁剪刀等設備,采用“黨支部+公司+留守婦女”模式,年內累計帶動24人就業(脫貧戶9人),月均增收2500元,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地轉移就業、致富增收,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真正實現了由“小投入”到“大收益”的轉變。

  南岔村通過在村內開辦羌韻繡藝手工藝品工坊,無償為農村婦女及剩余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吸納喜歡從事皮繡及民間手工藝品的繡娘,經過培訓,在家就能制作,回收村民們代加工的產品,統一包裝銷售,提高村民收入,帶動12人通過代加工形式就業,年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南岔村正在謀劃籌建排燈幫扶工坊,通過“企業+幫扶車間+農戶”模式因地制宜創造就業機會,搭起穩崗就業“連心橋”,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及脫貧人口增收。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赴烏蘭縣調研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情況
2024年青海省實際利用外資取得新成效
青?椑卫щy群眾保障網 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青海學者"擬推薦初選人選名單
關于征集大美青?蛻舳诵翷OGO的公告
青海玉樹:強化合作推動文旅產業邁向新高度
青海海北:積極推進A級旅游景區提級提質
24H熱點
青海大通:小小食用菌 撐起朵朵“致富傘”
青海西寧:祁連路管網改造,眾多小區獲益
生活好 心情好
青海省海北州脫貧人口純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燃豹"西寧冬季文旅盛宴繽紛登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聚焦海東公安多所連片大防...
王衛東在城中區開展接訪下訪工作時強調 依法依規依...
重走洛克之路——和百年前的大通對視
果洛學子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南寧錦標賽中斬獲佳績
教育援青“接力”再升級 海西獲贈價值百萬元圖書
熱點圖片
從青絲到白首,放慢步調只為你——記2024年孝老愛親“青海好人”喻建華
從青絲到白首,放慢...
威思頓薯業“托底”保價解農憂
威思頓薯業“托底”...
以政協之“能”助力傳統生態理念賦能現代生態保護
以政協之“能”助力...
期待!丹噶爾古城燈展即將華彩啟幕
期待!丹噶爾古城燈...
老舊平房變出圈 西寧將新增一處網紅打卡地
老舊平房變出圈 西寧...
預計今年全省旅游總收入516億元
預計今年全省旅游總...
細“治”入微 新“三無”小區放光彩
細“治”入微 新“三...
冬日西寧美如畫
冬日西寧美如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省湟源縣:多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群眾家門口就業

西寧晚報
2024-12-13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省湟源縣:多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群眾家門口就業

西寧晚報
2024-12-13 0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省湟源縣:多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群眾家門口就業

  • 2024-12-13 07:34:08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今年以來,湟源縣波航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度重視群眾就業,多種形式開辦幫扶車間,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甘溝村通過打造支部共建、村企聯動的“支部聯建幫富車間”,把村內剩余勞動力集中起來,為脫貧群眾搭建就業平臺,有效帶動、吸納脫貧群眾就業,鄉村“小車間”撐起了脫貧“大夢想”。采取“黨支部+公司+幫富車間”模式,車間占地1000平方米,配置縫紉設備40套,由村黨支部牽頭負責把村內剩余勞動力集中起來,年內帶動25人(脫貧戶4人)就業,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4年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4萬元,引領當地農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上泉爾村通過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盤活舊黨員活動室80余平方米,由村委會以集體經濟全額注資10萬元,改造利用舊黨員活動室80余平方米,成立了加工地質樣品袋為主的村辦企業——湟源泉勝勞保用品加工有限公司,購置8臺縫紉機、2臺鎖邊機、1臺電動裁剪刀等設備,采用“黨支部+公司+留守婦女”模式,年內累計帶動24人就業(脫貧戶9人),月均增收2500元,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地轉移就業、致富增收,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真正實現了由“小投入”到“大收益”的轉變。

  南岔村通過在村內開辦羌韻繡藝手工藝品工坊,無償為農村婦女及剩余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吸納喜歡從事皮繡及民間手工藝品的繡娘,經過培訓,在家就能制作,回收村民們代加工的產品,統一包裝銷售,提高村民收入,帶動12人通過代加工形式就業,年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南岔村正在謀劃籌建排燈幫扶工坊,通過“企業+幫扶車間+農戶”模式因地制宜創造就業機會,搭起穩崗就業“連心橋”,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及脫貧人口增收。

作者 晴空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