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省博物館舉辦“重造非遺”活動慶賀元宵佳節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師曉瓊
發布時間:2025-02-13 07:52:34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日,省博物館在元宵佳節來臨之際特別策劃舉辦了“重造非遺:當錦灰堆碰見湟源排燈”主題社會教育活動,以匠心巧思連接歷史與當下,20組家庭報名參與。

  據了解,本次活動以花燈為媒,通過講述花燈的歷史文化、參觀非遺展廳以及制作錦灰堆花燈三個環節,帶領觀眾走進非遺的世界,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糇鳛樵澋闹匾笳,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起初是宮廷祭祀的用具,后逐漸演變為民間節慶的裝飾。到了唐代,元宵賞燈已成為全民參與的盛事,宋代更是將花燈藝術推向高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燈彩文化。除講述花燈的歷史淵源外,此次活動還介紹了宮燈、滾燈、孔明燈和以“湟源排燈”為代表的排燈等不同的花燈種類,讓參與者領略了花燈跨越千年的文化脈絡。

  “錦灰堆”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獨特的“碎片美學”,以殘破的古籍、書畫、拓片等元素拼貼重組,形成古樸雅致的殘缺之美。在本次活動的“錦灰堆花燈制作”環節,孩子和家長們親手體驗了錦灰堆與排燈技藝的結合,安裝花燈骨架、拼貼宣紙碎片、繪制傳統紋樣、彩筆勾勒細節……最終點亮屬于自己的非遺小燈,讓大家以“破與立”的創意進一步理解了非遺傳承的意義。

  此次“重造非遺:當錦灰堆碰見湟源排燈”活動,不僅讓觀眾領略了花燈的歷史文化,還通過互動體驗拉近了非遺與公眾的距離。非遺不是靜止的“遺產”,而是流動的智慧,這個元宵佳節,省博物館還將推出不同形式的花燈活動,讓古老技藝與現代審美對話,為廣大市民帶來節日的歡樂與文化的滋養。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2024年度民主生活會
吳曉軍羅東川與浙商代表團一行座談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2024年度青海省優秀專家擬入選人員的公示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青海民和:開啟河湟大地春播第一犁
青海大通:產業發展與人才"引育留用"雙向奔赴
24H熱點
【新春走基層】酥油花開:非遺技藝擁抱高光時...
青海西寧:貼心!“社保窗口”延伸到家門口
福利加碼 青海西寧新春房博會延長至19日
青海西寧:職工醫療互保5年報銷3725.74萬元
青海將優化資源配置力促基層醫療“能質”雙升
青海:20類家電享受以舊換新補貼
【一線故事】斗存子英:打工人到養殖大戶轉型記
【農經觀察】科技創新平臺——高原農牧業發展新“...
【時評】讓文史資料成為凝聚共識的生動教材
【一線傳真】文史館:了解青海人民政協的窗口
熱點圖片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春啟新程,奮進正當時——節后上班第一周全省各地鉚足干勁開新局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中國夢 勞動美】守文化傳承之責 展創新發展之姿——記2024年青海省勞動模范集體青海省博物館
【中國夢 勞動美】守...
【祖國好 家鄉美】用愛點亮學生心燈
【祖國好 家鄉美】用...
【新春走基層·山鄉新畫卷】駝鈴聲聲氣象新
【新春走基層·山鄉新...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萬家】“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斗者】客運小哥的“甜蜜”工時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
【身邊的感動】赤誠之心映芳華——記2024年敬業奉獻“青海好人”張小靜
【身邊的感動】赤誠...
【新春走基層】12萬名網友圍觀西寧城中社火展演 小穆桂英、小孫悟空、小豬八戒來了
【新春走基層】12萬...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省博物館舉辦“重造非遺”活動慶賀元宵佳節

西寧晚報
2025-02-13 07:5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省博物館舉辦“重造非遺”活動慶賀元宵佳節

西寧晚報
2025-02-13 07:5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省博物館舉辦“重造非遺”活動慶賀元宵佳節

  • 2025-02-13 07:52:34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日,省博物館在元宵佳節來臨之際特別策劃舉辦了“重造非遺:當錦灰堆碰見湟源排燈”主題社會教育活動,以匠心巧思連接歷史與當下,20組家庭報名參與。

  據了解,本次活動以花燈為媒,通過講述花燈的歷史文化、參觀非遺展廳以及制作錦灰堆花燈三個環節,帶領觀眾走進非遺的世界,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糇鳛樵澋闹匾笳,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起初是宮廷祭祀的用具,后逐漸演變為民間節慶的裝飾。到了唐代,元宵賞燈已成為全民參與的盛事,宋代更是將花燈藝術推向高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燈彩文化。除講述花燈的歷史淵源外,此次活動還介紹了宮燈、滾燈、孔明燈和以“湟源排燈”為代表的排燈等不同的花燈種類,讓參與者領略了花燈跨越千年的文化脈絡。

  “錦灰堆”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獨特的“碎片美學”,以殘破的古籍、書畫、拓片等元素拼貼重組,形成古樸雅致的殘缺之美。在本次活動的“錦灰堆花燈制作”環節,孩子和家長們親手體驗了錦灰堆與排燈技藝的結合,安裝花燈骨架、拼貼宣紙碎片、繪制傳統紋樣、彩筆勾勒細節……最終點亮屬于自己的非遺小燈,讓大家以“破與立”的創意進一步理解了非遺傳承的意義。

  此次“重造非遺:當錦灰堆碰見湟源排燈”活動,不僅讓觀眾領略了花燈的歷史文化,還通過互動體驗拉近了非遺與公眾的距離。非遺不是靜止的“遺產”,而是流動的智慧,這個元宵佳節,省博物館還將推出不同形式的花燈活動,讓古老技藝與現代審美對話,為廣大市民帶來節日的歡樂與文化的滋養。

作者 師曉瓊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