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風掠過柴達木盆地的戈壁灘,成片的光伏板在冬日陽光下折射出粼粼藍光,百米高的白色風機緩緩轉動,為遠處一座銀灰色建筑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這里就是全球首個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所在地。
2024年12月17日,全球首個微電網算力中心——中國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啟動!
青海交出綠色算力的亮眼“答卷”:截至2024年底,已建在建標準機架9.3萬個、實現翻倍增長,智算超算規模從年初的400P增加到8400P。
翻倍增長,印證了這個充滿“青海智慧”的發展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也展現出了綠色算電協同的廣闊發展前景。一年來,青海以“綠電+算力”的創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憑優勢“高冷”青海迎來“高光”
青海氣候冷涼干燥、空氣潔凈度高,數據中心PUE值在1.2以下,能耗較國內平均水平低40%,是發展綠色算力的“天然良港”。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變綠電為綠算、變電纜為光纜、變瓦特為比特,綠色算力發展“能源極足、電價極低、綠電極優、氣候極好、能耗極少、回報極高”的優勢不斷彰顯,“高冷”青海迎來“高光”時刻。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5項綠色算力地方標準,著力以綠色算力拓展新的創新空間,一批互聯網頭部企業落戶青海,形成了智算、超算、大模型等新業態,創新綠電供給模式,全球首個“自發、自儲、自用、自保”的全清潔能源微電網算力中心啟動,國內首個全國產芯片萬卡綠算集群項目點亮啟動,國家超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落地,多業態融合不斷筑牢算力底座。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建成投運,大數據災備中心、災備云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數據援青”戰略能級不斷提升,青海第一家省外科創飛地——青海(北京)科技創新基地暨青海(北京)綠色算力基地掛牌運行。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在建機架達9.3萬架,算力規模達到8400P,較年初凈增8000P,預計2025年全省標準機架、規模將實現“雙翻番”。
用8400P綠算規模,交出高分答卷
回顧過去,一個個重要節點被定格!
2024年3月29日,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北京召開,8個綠色算力領域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2025年1月16日,中國聯通·阿里云萬卡綠色算力項目在西寧點亮,標志著我省在自主可控的大規模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突破進展,將為青海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年2月26日,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國內數字化算力頭部企業新華三(H3C)在北京正式簽約,計劃總投資70億元,在南川園區打造“青海圖靈小鎮”;
2025年3月13日,青海綠算云產品發布,這是全國首個基于云計算調度的全國產化大規模綠色算力服務產品。
……
蹄疾步穩。自第一屆推介會以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成果豐碩,構建了“方案+措施+標準”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為產業提供制度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建成西寧智算示范園、海東零碳產業園等標桿項目,打造綠電協同發展集群。引進阿里、百度等頭部企業,形成智算、超算、大模型等全產業鏈生態。同時,建立綠電溯源認證體系,打造零碳園區,吸引高載能項目落地。建成海南、海西兩大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投運全球首個風光水儲一體化智算中心。
此外,實施“昆侖英才”專項計劃,開展校企互聘促進產教融合,為產業注入創新動能。從戈壁灘上的“零碳機房”到橫跨東西的“算力橋梁”,青海用8400P的綠色算力規模,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當算力機房的嗡鳴與草原的風聲共鳴,當數據洪流與黃河之水并流,高原大地正以一場綠色“蝶變”為全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青海經驗,展現支撐國家數據安全的青海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