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州市新聞
青海湟源縣打造戶外勞動者24小時“暖心港灣”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晴空
發布時間:2025-04-03 07:30:09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為全面提升環衛職工及戶外勞動者的幸福感與歸屬感,湟源縣總工會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通過“資源整合+智慧升級+特色打造”三措并舉,按照環衛職工及戶外勞動者分布特點,以交通樞紐、商貿街道等為重點,科學精準布局21處工會驛站,形成“15分鐘可達”的全域暖心服務圈,建成覆蓋全域、功能多元的工會服務網絡,以創新實踐重新定義工會服務的時代內涵。

  這些平均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職工小家”,是縣總工會積極探索工會驛站智慧服務新模式,綜合考慮縣域道路情況和戶外勞動者工作區域,重點選擇人流量較大的街道、公園等附近站點,其中2處升級改造成24小時智慧工會驛站。智慧工會驛站引入智能門禁、人流量監測、共享打印機等設備,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實現全天候24小時開放,實現“刷臉進門、自助服務、安全無憂”。為給戶外勞動者營造一個溫馨的“避風港”,智慧驛站還配備有空調、微波爐、飲水機、血壓監測藥箱等服務設施,解決夜班環衛工、快遞員等群體的“錯峰需求”。

  同時,縣總工會以深化群團協同化建設為契機,以站點為載體,以活動為牽引,聯合衛健、司法等部門合作,在驛站不定期舉辦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招工發布等各類活動,推動驛站成為回應職工“急難愁盼”問題的新窗口。積極構建“工會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助力”運營機制,借助“兩企三新”黨建聯盟綜合體項目,投資6萬元打造青海福犇福拉面店特色工會愛心驛站,并設置“圖書角”,讓戶外勞動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餐之余,享受“慢下來的時光”。據統計,自站點建成投用以來,日均服務150余人次,成為工會驛站綜合服務示范點。

推薦閱讀
吳曉軍羅東川在黃南州調研座談
省政府常務會議舉辦學法專題講座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擬選樹青海省“最美生態管護員”名單的公示
“大美青!笨蛻舳松暾堔k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西寧: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9188人
海東:成功試養“淡水蝦王”
24H熱點
“西寧藍”提質行動全面啟動
“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在湟源舉行
強寒潮天氣 他跳入冰冷湖水勇救落水者
大通全力保障農資供應助力春耕有序開展
青春建功正當時
海西州跨省異地就醫門診慢特病擴圍 惠及參保群眾達...
西寧: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9188人
海東:成功試養“淡水蝦王”
2025年尖扎縣春季旅游系列活動舉辦
玉樹市:春播備耕全面鋪開
熱點圖片
青海職業院校大賽啟幕 職教成果閃耀高原
青海職業院校大賽啟...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育心鑄魂促團結 校園共繪民族情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小雞蛋”里的鄉村振興“大智慧”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26天,“凌小蟄”的重生
26天,“凌小蟄”的重生
西寧:人機結合“大清洗”擦亮“潔凈底色”
西寧:人機結合“大...
三江源國家公園村級生態環保組織負責人培訓班開班
三江源國家公園村級...
公交適老服務升級 老人出行更便捷
公交適老服務升級 老...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打通“最后一公里” 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推動青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能量(一)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湟源縣打造戶外勞動者24小時“暖心港灣”

西寧晚報
2025-04-03 07:3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湟源縣打造戶外勞動者24小時“暖心港灣”

西寧晚報
2025-04-03 07:3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湟源縣打造戶外勞動者24小時“暖心港灣”

  • 2025-04-03 07:30:09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為全面提升環衛職工及戶外勞動者的幸福感與歸屬感,湟源縣總工會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通過“資源整合+智慧升級+特色打造”三措并舉,按照環衛職工及戶外勞動者分布特點,以交通樞紐、商貿街道等為重點,科學精準布局21處工會驛站,形成“15分鐘可達”的全域暖心服務圈,建成覆蓋全域、功能多元的工會服務網絡,以創新實踐重新定義工會服務的時代內涵。

  這些平均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職工小家”,是縣總工會積極探索工會驛站智慧服務新模式,綜合考慮縣域道路情況和戶外勞動者工作區域,重點選擇人流量較大的街道、公園等附近站點,其中2處升級改造成24小時智慧工會驛站。智慧工會驛站引入智能門禁、人流量監測、共享打印機等設備,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實現全天候24小時開放,實現“刷臉進門、自助服務、安全無憂”。為給戶外勞動者營造一個溫馨的“避風港”,智慧驛站還配備有空調、微波爐、飲水機、血壓監測藥箱等服務設施,解決夜班環衛工、快遞員等群體的“錯峰需求”。

  同時,縣總工會以深化群團協同化建設為契機,以站點為載體,以活動為牽引,聯合衛健、司法等部門合作,在驛站不定期舉辦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招工發布等各類活動,推動驛站成為回應職工“急難愁盼”問題的新窗口。積極構建“工會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助力”運營機制,借助“兩企三新”黨建聯盟綜合體項目,投資6萬元打造青海福犇福拉面店特色工會愛心驛站,并設置“圖書角”,讓戶外勞動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餐之余,享受“慢下來的時光”。據統計,自站點建成投用以來,日均服務150余人次,成為工會驛站綜合服務示范點。

作者 晴空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