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由“實踐十九號”返回式衛星搭載的青海第二批6類生態林草種,歷經15天太空之旅后,近日順利移交給青海省林草局。
此次交接的試驗材料包括青海云杉、祁連圓柏、紫羊茅、紫苑、發草、黑褐苔草6類生態林草種,共計62克。此批林草種于2024年9月27日搭乘“實踐十九號”返回式衛星進入太空,歷經15天在軌搭載試驗后,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2024年12月11日,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對衛星搭載種子嚴謹地保全證據公證,確保了整個流程的科學性與公正性。
目前,青海航天育種試驗已從首批生態草種搭載拓展至林木種子及草種搭載,初步搭建起采集、搭載試驗、航空搭載、地面選育的全鏈條體系。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院基于前期青海湖流域、昆侖山區域生態草種種質資源研究成果,后續將持續錨定目標,為青海生態草種航天搭載工作提供有力的服務支撐。
青海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草原保護建設和退化修復的草業“芯片”,草種的支撐保障關系著草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基于此,省林業和草原局將目光投向了航天育種,繼“神舟十五”載人飛船之后,再次借助“實踐十九號”返回式衛星,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生態草種搭載之旅。生態草種太空搭載,絕非一次簡單的太空旅行,而是一次充滿希望與潛力的生態探索。太空的環境特殊,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粒子輻射等的誘變作用,將誘發種子基因變異,再返回地面,進而培育出高產、優質、綜合抗性強的牧草新品種。
“實踐十九號”返回式衛星搭載的青海省生態草種的順利移交,標志著新一批生態草種將正式從航天領域交接至生態建設領域,開啟它們在青海大地上的生態使命。省林業和草原局將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力爭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高產、優質、綜合抗性強的牧草新品種,對它們進行深入的觀察、檢測、分析和選育,探究太空環境對其遺傳性狀的影響,篩選出優良的變異個體,加快鄉土草種育種進程,為草品種的選育提供新材料,解決牧草種子“卡脖子”問題,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提供科技支撐,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大美青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