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東西部協作,把高原冷涼蔬菜“端上”國際餐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咸文靜 殷之皓
發布時間:2025-04-27 06:59:07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00多棟大棚、100多公頃地,今年咱們出口的高原冷涼蔬菜可真不少!”

  4月26日下午,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見到鐵令梅時,她正在為了地里的事情忙得腳打后腦勺。聽記者問起今年的變化,這個種了10年蔬菜的合作社負責人眉眼間難掩驕傲。

  鐵令梅的老家民和縣隆治鄉橋頭村地處半川水地區。2016年,性格豪爽、敢闖敢干的鐵令梅回鄉創業,創辦了民和縣光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向日葵到小麥再到玉米、土豆,種植的作物越來越多,合作社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并在2018年聯合當地9家合作社成立了聯合社。每年,聯合社所產的蔬菜除了通過縣城開設的兩家蔬菜配送中心供應當地市場外,還以政府采購的形式,長期供應給民和縣第一中學、民和縣社會福利院等單位。

位于民和縣總堡鄉的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殷之皓 攝

  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鐵令梅前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學習。聽說當地的枸杞一直在出口,這個“新農人”心里有了新念頭。

  “我們的蔬菜品質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賣到國外去?”

  想法雖好,可鐵令梅心里清楚,一缺經驗,二缺設備,對于合作社來說,出口這條路,難!

  其實,這并不僅僅是鐵令梅自己的打算。

  最近幾年,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民和縣錨定“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立足資源、區位、產業優勢,全力打造高原冷涼供港(出口)蔬菜產業基地,目的就是推動農產品出口。

栽種辣椒苗。咸文靜 攝

  轉機發生在2024年。

  去年10月,青海蔬豐源農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一家國家稅務總局積極協調引進,并由民和縣重點扶持的農業企業,這家公司集蔬菜種植、加工、銷售(出口)為一體,依托“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模式,通過自營果蔬種植基地和各大果蔬種植基地訂單合作的方式,積極開拓國內、國際銷售市場。

  眾所周知,山東是中國蔬菜的領頭羊。引進這樣有經驗的企業,必然會推動民和縣供港(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設。但要將高原冷涼蔬菜出口到國外,對于這家來自山東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和機遇。

  經過調研,公司負責人周游漸漸摸清了“底細”:一方面,民和光照強度高,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過硬;另一方面,這里的蔬菜上市時,正好趕上東部沿海地區市場的空檔期,價格有保障。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當地蔬菜產業發展的短板:采摘期短,交通不便。

辣椒苗茁壯成長。咸文靜 攝

  如何破題?

  為了提升蔬菜的品質和競爭力,落地民和后,公司將目光放在了兩個板塊。除了承包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的900多棟大棚種植辣椒、西葫蘆、西紅柿外,還跟鐵令梅所負責的聯合社簽訂種植合同,由企業提供種、苗、肥、藥及全部技術指導,種植143.33公頃以辣椒、茄子、紅筍等為代表的供港(出口)露地蔬菜。

  另一邊,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今年3月份公司接到第一批訂單。29噸馬鈴薯順利銷往泰國,成為民和縣農產品邁向國際舞臺的關鍵一步。

  馬鈴薯走出國門,在民和縣可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這次嘗試讓鐵令梅堅定了信心。在她看來,這家公司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家鄉農產品搭建一座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

  “最近我們正在忙著育苗,除了辣椒苗在本地培育外,茄子、黃瓜等都在山東培育后運到民和。‘五一’過后,露天種植就陸續開始了!”周游說。

  當然,和企業“手拉手”的不僅僅是鐵令梅。

  在朋友的介紹下,來自甘肅省白銀市的雷雨注今年在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承包了18棟大棚。記者看到他時,他正忙著在大棚里種植辣椒苗。問起投入,他算了一筆賬。

  “每棟大棚平均租金3000元,苗子900元左右,化肥需要1000元,還得算上人工、農藥。”

  “那收入估計有多少?”

  “保底的話,3000元到5000元。”說到這兒,雷雨注又補充道:“青海蔬豐源農業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保價收購,銷路不發愁!”

  你瞧,基地建設也好,走出國門也罷,在東西部協作的浪潮中,過去那些“難走的路”,因區域間的攜手互助,變得更寬了……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召開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青海省黃南州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巡講活動
青海玉樹州首例國有土地掛牌出讓項目順利完成
24H熱點
青海固定資產投資首季“開門紅”
【文化中國行】西寧市城中區舉行“夜時光·YEAH拾光...
六城聯動!西寧市城北區三張名片向全國發出高原邀約
今天,“青海昆侖”開啟新賽季中冠首戰
西寧植物園打造游園新體驗
青海西寧:“零工小站”助力就業“大民生”
青海西寧市5個交叉口有調整
青海西寧3條施工道路全線恢復通車
王衛東調研督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給孩子穿上“健康盔甲”
熱點圖片
青海西寧:網紅街市加緊改造吸引游客打卡
青海西寧:網紅街市...
【為建設美麗青海增綠添彩】青海大通:“三北”添新綠 不負好春光
【為建設美麗青海增...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春為農忙,不誤農時不負春——二〇二五青海經濟首季觀察之十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解碼“園中園” “鏈”出新動能——西寧開發區何以實現“開門紅”②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鄉村振興在青!垦颥斎沾濉敖鸸健逼仆脸
【鄉村振興在青!...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向綠要發展 煉好每爐鋼——推動青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視角(二)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八百畝杏林好“春”景——海東市民和縣馬營鎮菜園嶺“花經濟”見聞
八百畝杏林好“春”...
從香江到京華:一碗面的雙向奔赴——青海拉面串聯經貿合作與民族融合新篇章
從香江到京華:一碗...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東西部協作,把高原冷涼蔬菜“端上”國際餐桌

青海日報
2025-04-27 06: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東西部協作,把高原冷涼蔬菜“端上”國際餐桌

青海日報
2025-04-27 06: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東西部協作,把高原冷涼蔬菜“端上”國際餐桌

  • 2025-04-27 06:59:07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00多棟大棚、100多公頃地,今年咱們出口的高原冷涼蔬菜可真不少!”

  4月26日下午,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見到鐵令梅時,她正在為了地里的事情忙得腳打后腦勺。聽記者問起今年的變化,這個種了10年蔬菜的合作社負責人眉眼間難掩驕傲。

  鐵令梅的老家民和縣隆治鄉橋頭村地處半川水地區。2016年,性格豪爽、敢闖敢干的鐵令梅回鄉創業,創辦了民和縣光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向日葵到小麥再到玉米、土豆,種植的作物越來越多,合作社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并在2018年聯合當地9家合作社成立了聯合社。每年,聯合社所產的蔬菜除了通過縣城開設的兩家蔬菜配送中心供應當地市場外,還以政府采購的形式,長期供應給民和縣第一中學、民和縣社會福利院等單位。

位于民和縣總堡鄉的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殷之皓 攝

  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鐵令梅前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學習。聽說當地的枸杞一直在出口,這個“新農人”心里有了新念頭。

  “我們的蔬菜品質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賣到國外去?”

  想法雖好,可鐵令梅心里清楚,一缺經驗,二缺設備,對于合作社來說,出口這條路,難!

  其實,這并不僅僅是鐵令梅自己的打算。

  最近幾年,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民和縣錨定“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立足資源、區位、產業優勢,全力打造高原冷涼供港(出口)蔬菜產業基地,目的就是推動農產品出口。

栽種辣椒苗。咸文靜 攝

  轉機發生在2024年。

  去年10月,青海蔬豐源農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一家國家稅務總局積極協調引進,并由民和縣重點扶持的農業企業,這家公司集蔬菜種植、加工、銷售(出口)為一體,依托“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模式,通過自營果蔬種植基地和各大果蔬種植基地訂單合作的方式,積極開拓國內、國際銷售市場。

  眾所周知,山東是中國蔬菜的領頭羊。引進這樣有經驗的企業,必然會推動民和縣供港(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設。但要將高原冷涼蔬菜出口到國外,對于這家來自山東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和機遇。

  經過調研,公司負責人周游漸漸摸清了“底細”:一方面,民和光照強度高,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過硬;另一方面,這里的蔬菜上市時,正好趕上東部沿海地區市場的空檔期,價格有保障。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當地蔬菜產業發展的短板:采摘期短,交通不便。

辣椒苗茁壯成長。咸文靜 攝

  如何破題?

  為了提升蔬菜的品質和競爭力,落地民和后,公司將目光放在了兩個板塊。除了承包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的900多棟大棚種植辣椒、西葫蘆、西紅柿外,還跟鐵令梅所負責的聯合社簽訂種植合同,由企業提供種、苗、肥、藥及全部技術指導,種植143.33公頃以辣椒、茄子、紅筍等為代表的供港(出口)露地蔬菜。

  另一邊,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今年3月份公司接到第一批訂單。29噸馬鈴薯順利銷往泰國,成為民和縣農產品邁向國際舞臺的關鍵一步。

  馬鈴薯走出國門,在民和縣可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這次嘗試讓鐵令梅堅定了信心。在她看來,這家公司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家鄉農產品搭建一座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

  “最近我們正在忙著育苗,除了辣椒苗在本地培育外,茄子、黃瓜等都在山東培育后運到民和。‘五一’過后,露天種植就陸續開始了!”周游說。

  當然,和企業“手拉手”的不僅僅是鐵令梅。

  在朋友的介紹下,來自甘肅省白銀市的雷雨注今年在總堡垣設施果蔬基地承包了18棟大棚。記者看到他時,他正忙著在大棚里種植辣椒苗。問起投入,他算了一筆賬。

  “每棟大棚平均租金3000元,苗子900元左右,化肥需要1000元,還得算上人工、農藥。”

  “那收入估計有多少?”

  “保底的話,3000元到5000元。”說到這兒,雷雨注又補充道:“青海蔬豐源農業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保價收購,銷路不發愁!”

  你瞧,基地建設也好,走出國門也罷,在東西部協作的浪潮中,過去那些“難走的路”,因區域間的攜手互助,變得更寬了……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咸文靜 殷之皓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