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文化旅游
【文化中國行】穿越時光年輪 勾勒文明圖鑒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李娜 魏雅琪
發布時間:2025-05-07 07:29:55
編輯:李娜
QQ圖片20250507062151修復師演示傳統印刷技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數字文明奔涌的時代浪潮中,青海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宛若靜謐的港灣,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在此深度交融,賦予殘損典籍嶄新生命。

  近日,記者走進這里,開啟一場探尋古籍“重生”的奇妙之旅。

  踏入雕版印刷展示區,仿佛走進時光隧道。修復師手持刻刀,目光如炬,在細密木板上精雕細琢。他們先將寫滿字的薄紙反貼,隨后屏息凝神,刻刀沿字跡游走,每一刀都飽含對傳統技藝的敬畏。陽文漸顯,修復師覆上宣紙,棕刷輕掃,墨色暈染,墨香四溢,一枚枚古樸文字躍然紙上,再落上館藏章,一幅承載歷史的印刷品誕生。

  轉入石刻拓印區,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正在上演。修復師手持噴壺,水珠如精靈灑落刻件,喚醒沉睡的石刻。宣紙輕覆,棕刷輕舞,石刻紋路與文字漸顯紙上。拓包蘸墨,輕拍慢捻,墨色如絲滲透,一幅栩栩如生的拓片作品問世,歷史厚重與藝術魅力在此交融。

  修復室內氤氳著肅穆氣息。青海省圖書館的修復師們圍坐,對著破損古籍熱烈討論,為每本古籍定制修復方案。面對“傷痕累累”的古籍,他們化身“醫生”,用專業工具清洗、脫酸,展平拼接書頁時動作輕柔,如撫稀世珍寶。

  遇到書頁破損,手工紙漿修復技術登場。修復師將手工紙與水在儀器中交融成細膩的紙漿,修復師用滴管精準滴落紙漿,干燥壓平后,補紙與原頁完美融合。

  現代科技也為修復助力。修復師操作紙張纖維檢測儀,古籍書頁的數據呈現在屏幕上,如同“基因圖譜”,助其快速找到適配用紙,讓修復更精準高效。傳統與科技攜手,讓古籍重煥生機,繼續訴說千年故事,傳承民族精神。

  這些典籍守護者以敬畏之心編織時光經緯,每道修復工序都凝結著對文明的虔敬。墨香中升騰的不只是往昔智慧,更是文明傳承的永恒信念。

  愿這份守護文明的熱忱永續傳承,讓沉睡的典籍永遠跳動時代的脈搏。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507062157修復師用濕補的方法修復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05
修復師用紙漿補書法修復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13
古籍組工作人員分卷整理。
 
QQ圖片20250507062220
修復師討論破損古籍的修復方法。
 
QQ圖片20250507062227
修復師進行古籍紙張纖維檢測。
 
QQ圖片20250507062235
讀者在古籍閱覽室閱讀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43
古籍組工作人員整理古籍。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吳曉軍羅東川會見我省全國勞動模范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一老一小“接力”共繪鄉村新景
推動家庭醫生服務從“治病”向“健康”轉變
24H熱點
舞蹈詩劇《河湟》全國巡回展演啟動
“五一”假期 青海湖景區接待游客7.87萬人次
“五一”假期,青海接待游客344.37萬人次
“五一”假期 青海公路鐵路民航運送旅客量再創新高
【文化中國行】這個“五一”,央媒深度關注西寧
【文化中國行】游客點贊西寧多元文旅新體驗
生態美景引客來 多元業態顯活力 “五一”假期青海...
茶卡鹽湖景區“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
攜程發布“五一”假期旅行數據 青海上榜長線游熱門...
青海省博物館“五一”假期接待觀眾同比增長40%
熱點圖片
青年之力在匯聚 青年作為正當時 ——青海青年突擊隊以青春之名書寫新時代答卷
青年之力在匯聚 青年...
以青春之名,匯聚奮進力量 ——我省各地開展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
以青春之名,匯聚奮...
古韻今輝交響 業態創新驅動 ——“五一”假期青海旅游市場煥發新活力
古韻今輝交響 業態創...
【文化中國行】省城“爆款夜市” 點燃文旅消費新引擎
【文化中國行】省城...
【文化中國行】貴德:清清黃河水 風景美如畫
【文化中國行】貴德...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
青;ブ骸拔逡弧泵袼滋厣w驗受熱捧
青;ブ骸拔逡弧...
【探尋雪豹之都】靈動十足!“豹”元素點亮西寧街頭
【探尋雪豹之都】靈...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穿越時光年輪 勾勒文明圖鑒

青海日報
2025-05-07 07: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穿越時光年輪 勾勒文明圖鑒

青海日報
2025-05-07 07: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穿越時光年輪 勾勒文明圖鑒

  • 2025-05-07 07:29:55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507062151修復師演示傳統印刷技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數字文明奔涌的時代浪潮中,青海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宛若靜謐的港灣,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在此深度交融,賦予殘損典籍嶄新生命。

  近日,記者走進這里,開啟一場探尋古籍“重生”的奇妙之旅。

  踏入雕版印刷展示區,仿佛走進時光隧道。修復師手持刻刀,目光如炬,在細密木板上精雕細琢。他們先將寫滿字的薄紙反貼,隨后屏息凝神,刻刀沿字跡游走,每一刀都飽含對傳統技藝的敬畏。陽文漸顯,修復師覆上宣紙,棕刷輕掃,墨色暈染,墨香四溢,一枚枚古樸文字躍然紙上,再落上館藏章,一幅承載歷史的印刷品誕生。

  轉入石刻拓印區,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正在上演。修復師手持噴壺,水珠如精靈灑落刻件,喚醒沉睡的石刻。宣紙輕覆,棕刷輕舞,石刻紋路與文字漸顯紙上。拓包蘸墨,輕拍慢捻,墨色如絲滲透,一幅栩栩如生的拓片作品問世,歷史厚重與藝術魅力在此交融。

  修復室內氤氳著肅穆氣息。青海省圖書館的修復師們圍坐,對著破損古籍熱烈討論,為每本古籍定制修復方案。面對“傷痕累累”的古籍,他們化身“醫生”,用專業工具清洗、脫酸,展平拼接書頁時動作輕柔,如撫稀世珍寶。

  遇到書頁破損,手工紙漿修復技術登場。修復師將手工紙與水在儀器中交融成細膩的紙漿,修復師用滴管精準滴落紙漿,干燥壓平后,補紙與原頁完美融合。

  現代科技也為修復助力。修復師操作紙張纖維檢測儀,古籍書頁的數據呈現在屏幕上,如同“基因圖譜”,助其快速找到適配用紙,讓修復更精準高效。傳統與科技攜手,讓古籍重煥生機,繼續訴說千年故事,傳承民族精神。

  這些典籍守護者以敬畏之心編織時光經緯,每道修復工序都凝結著對文明的虔敬。墨香中升騰的不只是往昔智慧,更是文明傳承的永恒信念。

  愿這份守護文明的熱忱永續傳承,讓沉睡的典籍永遠跳動時代的脈搏。

 。▉碓矗呵嗪H請螅

QQ圖片20250507062157修復師用濕補的方法修復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05
修復師用紙漿補書法修復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13
古籍組工作人員分卷整理。
 
QQ圖片20250507062220
修復師討論破損古籍的修復方法。
 
QQ圖片20250507062227
修復師進行古籍紙張纖維檢測。
 
QQ圖片20250507062235
讀者在古籍閱覽室閱讀古籍。
 
QQ圖片20250507062243
古籍組工作人員整理古籍。
 
作者 李娜 魏雅琪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