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在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王國生提出了‘四個轉變’,其中要求實現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和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我們河南縣這些年的發展,恰恰印證了這一理念的科學性、指導性。”
1月16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黃南州河南縣委書記韓華就河南縣推進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經驗和做法做了介紹。他說,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河南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牢固樹立“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產業培育、創建品牌效益等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推進有機畜牧業產業化、規;盒剿鹘洕鐣l展與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相依存、相促進的循環發展模式,在扎實做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追求經濟發展,謀劃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初步實現了扎實有效的生產生態生活良性循環。
【小檔案】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截至2016年底,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6億元,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52.57元。
【百姓感受】
說起河南縣的變化,縣上的老人們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們就是這一切變化的見證人,來自河南縣的70多歲的德吉措老人說,以前,縣上環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垃圾太多,風一吹,全是垃圾袋,充滿了角角落落,而如今禁用白色塑料包袋已成為大伙自覺的行動,垃圾袋沒了,環境也干凈了。
而另一位老人德吉拉毛則說,我們河南縣還出了好多名牌呢,有酸奶,有礦泉水,有牛羊肉……連遠在上海的超市都能買得到。人們愛護大自然,大自然又回饋人們最好的食物,人們勤勞養殖,然后掙錢建設家鄉,這樣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啊。

持續推進有機畜牧業發展
以生態產業化理念發展現代畜牧業
河南縣的支柱產業是畜牧業,為此河南縣緊緊抓住有機畜牧業科技示范園區被列為省級示范園區的契機,加大基地建設資金投入,支持飼草基地、牲畜棚圈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和重度退化草場改良。依托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和有機畜產品品牌優勢,堅持用生態產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畜牧業,以園區促進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
【亮點】
目前,該縣龍頭企業開發與生產的有機牛羊肉小包裝速凍產品、“阿米雪”有機牦牛乳制品、瀞度天然冰川活水礦泉水等系列有機產品已投入市場,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與青睞。
形成有機畜牧業生產新格局
圍繞打造特色產業這一主線,不斷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在39個行政村打造了“一村一品”,建成有機畜牧業特色養殖示范場5個,高原有機畜牧產品生產示范基地5處。通過整合牲畜、草場資源,加快草場流轉,進一步規范牧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牧戶”的有機畜牧業產業化模式和“分戶放牧、聯戶經營、集中定居、一體管理”的有機畜牧業生產新格局。
【亮點】
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社76家,小微企業96家。
加大對貧困村扶持力度
2016年,河南縣結合精準脫貧資產收益和特色產業項目實施,按照“一村一產”發展計劃,重點對16個貧困村22項產業發展項目進行了扶持。
【亮點】
河南縣獲得農業部、環保部、認監委國家級有機畜牧業生產和示范基地認證。通過多方施策、多措并舉,逐步走上了生態環保型的路子。
【未來謀劃】
“十三五”期間,河南縣確立了“135”發展思路:在全州率先實現貧困縣“摘帽”、率先脫貧,引領小康社會;“發展三大產業”:即壯大發展有機產業、培育發展生態飲用水產業、突破發展文化旅游業;打造五個示范縣: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先行區、全省民族團結示范縣、全省社會管理示范縣、全省誠信文化建設示范縣、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窗口示范縣。在推進縣域經濟確保增速不減的前提下,實現向生態環保型、循環利用型、低耗高效性提升,牧民增收與生態良性循環雙促雙贏。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走綠色循環發展道路
發展中,河南縣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行,走綠色循環發展道路。順利實施完成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期工程,全面啟動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h城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控制在指標以內。及時兌現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獎資金,鼠蟲害防治、黑土灘治理、禁牧封育、林地保護等工作全部超額完成下達任務。
【成效】
“十二五”期間,加大滅鼠滅蟲和黑土灘綜合治理工程;實施退牧還草工程6800余戶,完成減畜任務38萬只羊單位。2011年以來每年實施草原生態補獎機制政策884.94萬畝,落實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149.96萬畝。
全縣禁用白色塑料包袋
有序推進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同時,河南縣長期堅持推行“白色污染”治理鞏固策略,禁用白色塑料包袋已成為全縣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達到了全縣范圍無“白色污染”的效果。2016年出臺了《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依法治理生態提供了法律依據,開展了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八大行動”,通過生活垃圾定點堆(排)放、集中處理,組建道路環衛隊、重點區域衛生專項整治、加大生態型公益崗位開發等,城鄉居住環境達到了“精、美、舒、暢、潔”的要求。
【成效】
通過以上舉措,草原生態逐漸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按照草場承載能力養殖牲畜已成為牧民群眾普遍共識。
【未來謀劃】
下一步,河南縣還將積極爭取,全力打造全區域無垃圾示范縣,繼續加大草原生態治理,打響打亮“亞洲一流、青海最美”生態草原金名片。
強化科研創新支撐
在草原生態治理中,河南縣堅持有機優先,不污染草場土壤、水源、生態為前提,在鼠蟲害、毒雜草治理中,積極探索使用無人機模擬噴灑藥物、模擬飛播等多種防治措施。在重要的水源地,均實行水源動態檢測,確保了水質達標。在特色產業培育中,積極探索建立了有機產品可追溯體系,實現了消費者在消費優質產品的同時,消除了食品不安全帶來的顧慮。
【未來謀劃】
今后,河南縣將通過政府主導,積極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與青海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合作,不斷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在草原生態保護、產業節能高效等方面進行有力探索,實現科技富民強縣,助推帶動牧區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不斷推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河南縣將循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等理念融進了城鎮建設當中,不斷推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如:結合“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從規劃層面解決了城市攤大餅式發展。以發展旅游型、生態型、文化型精品城鎮為導向,不斷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向城鎮全體居民、牧區村社居民覆蓋和延伸。近年來,河南縣通過水利建設項目實施解決了牧區人畜飲水難的問題;通過市政道路、鄉村道路建設,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通過電網改造、變電站建設、配發戶用太陽能等,解決了群眾用電難的問題等。
同時,河南縣還實施了黃河南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文史陳列館、圖書館等文化精品項目,舉辦國際詩歌圓桌會議、那達慕盛會等活動。澤曲河景觀橋、人工湖河道治理、阿賽公路河南縣過境段、那達慕廣場、騰格里賽馬場等重大城鎮內涵提升項目助推旅游業發展,促進并帶動牧民進城轉移就業,減輕了人畜對草場的壓力,為草原生態保護和恢復創造了良好環境。
擴大特色農牧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河南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組團的方式,鼓勵引導縣內企業參加“青洽會”、博(展)覽會、招商引資活動等加大推介力度,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帶動企業效益提升。其中,啟龍牧場被認定為省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阿米雪”有機牦牛乳制品被列為青海省著名商標,榮獲上海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瀞度礦泉水產品按照高端打造推介的方式,已經銷往天津、上海等大都市。綠草源有機牛羊肉、特色牛羊肉已經得到省內外廣大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未來謀劃】
今后,河南縣將按照堅持特色、推出新品、做大規模、打造精品的思路,結合地方實際,不斷推出新產品,確保品牌效應,實現品牌效益向經濟效益的轉化,促進特色品牌產業向集群化、規;l展,提升河南縣特色產業品牌市場占有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