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國防教育網
青海民族文化網
三江源國際攝影節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海北旅游網
青海國防教育網
青海民族文化網
三江源國際攝影節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海北旅游網
 
 
 
   您當前的位置 :三江源頻道 > 生態保護和建設 正文
保護三江源是一場“持久戰”
 
http://www.jsshuren.com   青海日報  2015-10-29 10:21
 

  秋訪三江源,從黃河源頭到瀾滄江畔,在巴顏喀拉山南北廣袤的草原上,我們欣喜地看到,通過10年的努力,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已取得明顯成效,水源涵養能力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持續改善,局部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確實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整體依然脆弱,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三江源地區生態的特殊性、敏感性,決定了在這一地區的生態變遷中,自然力的主導作用更加明顯。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給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帶來持續壓力,這意味著,三江源保護工程將是一場與自然力長期抗衡的“持久戰”。

  要打好這場“持久戰”,首先需要的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決心和“螞蟻啃骨頭”的耐心。在三江源工程推進到第10年之時,耐心和韌性尤為重要,絕不能在思想上松勁、泄氣。治理過的區域有可能再惡化,已實施的項目有可能進展緩慢,需開展的工作繁雜艱巨,對工作中面臨的反復性和艱巨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是生態保護工作的復雜性、長期性、綜合性所決定的。一些工作短期內不能見到明顯效果,絕不意味著我們的工作白做了、力氣白花了。

  同時,打好三江源保護“持久戰”,確保青海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戰略地位,需要我們進一步著力創新體制機制,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建立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決策、評價、管理、考核和生態補償等制度,推動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過去10年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治理經驗,推進三江源保護,需積極用好這筆“財富”。要堅持科技引領,大力推進生態保護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加強基層科技人員和農牧民科技培訓,為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保護建設三江源,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只有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牧民群眾投身生態保護建設的偉大事業,才能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社會的高度自覺和行為規范,使生態保護與建設擁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編輯: 朱月琴
 
 
評論 筆名:

發表標題:

  

相關文章
 
新聞搜索
關鍵字:
 
 
 
 
關于我們法律顧問廣告服務聯系方式
版權所有2005,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 webmaster@qhnews.com
新聞登載許可國新辦[2001]5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青B2-20040023號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