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實干榜樣】
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晶
發布時間:2023-09-28 06:43:00
編輯:童洋

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分割牛肉。青海一顆藤農牧公司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分揀、打包、運輸……9月21日,西寧市湟源縣大華工業園區青海一顆藤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內,10余位工人正忙著打包貨物,再過不久,這一箱箱裝滿鄉情的快遞將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是公司成立第4個年頭,目前銷售湟源牛羊肉、湟源沙棘原漿、紙皮核桃、高原藜麥米、青稞米、高原粉條、黃蘑菇等30余款青海本地土特產品。這不,快到中秋節了,今天我們要發出去380份價值20多萬元的農產品。”一顆藤農牧公司負責人滕欣妤說。

  滕欣妤是土生土長的湟源縣申中鄉廟溝村人,2017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的她,懷揣著讓青海“名片”走向全國的創業夢想回到家鄉。正值網絡購物盛行時期,敏銳的她抓住電商平臺,2019年以“給家人多一份陪伴多一點愛”為內涵創立品牌“孝滋堂”,并注冊公司推廣原生態青海臻品。

  談起創業之初,滕欣妤回想起在武漢上學的時光,她說:“從大三起我就開始賣湟源特產,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會在大街小巷搜尋家鄉美味。返校時,同寢女孩帶的都是衣服和聯絡同學友誼的小禮物,而我的行李箱里滿滿都是枸杞、牛肉干、冬蟲夏草等。”就這樣滕欣妤在校園中以“美味”打出“青海牌”,賺取“首桶金”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量。

  當然,創業之路從來不是表面看著那么光鮮亮麗,背后的艱辛與挑戰,只有創業者自己知道。環境的變化、角色的轉化、項目的前期投入、回報的周期時長、銷售的瓶頸困難……“我把每一次困難都當作考驗,更加鉚足勁加油干,放棄不是我的作風。”滕欣妤說,她明白只有克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創業之路才會更加堅實和成功。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成立后,她多次拜訪廣州、深圳等地的大型企業總部,推銷青海優質農產品,也慢慢獲得訂單,由總部至分部,訂單數量逐漸增多,由此,她將“藏在山里”的臻品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隨著青海的優質農產品在網上越來越受歡迎,“孝滋堂”品牌也得到市場認可。湟源縣30余款土特產品上線一顆藤公司小程序、日月臻品及中鐵快運、瑞祥全球購等平臺,公司也積極聯系各國企、央企及各大私企等以員工福利和客戶答謝禮的方式讓青海特產走進北京、深圳、安徽等全國32個城市,目前公司日平均營業額達5萬元左右。

  “一個人致富不算什么,一群人致富才算真本事。”懷揣著這樣的想法,滕欣妤主動來到廟溝村委會,與村“兩委”共同商議,探索鄉村振興之道。2019年,通過村集體經濟資金注入和政策幫扶,以企業帶動、合作社參與、農戶受益的發展模式,打造以牦牛藏羊為載體的綠色牛羊肉加工示范基地,形成“黨組織+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民”的產業機制,帶動300多戶農牧戶發展牛羊養殖產業,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

  “數量是其次,質量安全要永遠排第一。”這是滕欣妤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她對收購的牛羊肉有嚴格要求,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鮮屠宰的牦牛肉不要,寧愿當天不安排發貨,也不會發她不滿意的產品。大到請專業人士講授牛羊養殖知識,小到包裝盒、配料等產品設計,滕欣妤都參與其中。

  清筋腱銀膜、切除多余脂肪、劃開大小肉塊……牛羊肉生產車間內,一幕“庖丁解牛”的畫面正在上演。工人們穿戴清潔的衣帽、口罩,對“上腦”“牛小骨”“牛腱”等切割好的肉塊進行真空速封并貼上標簽。“我們實行精細化分割和包裝,每袋都會貼上標簽,說明牛羊部位、適合烹飪方式,方便顧客烹制食用。”車間主任李紅梅說。

  今年30多歲的李紅梅是廟溝村村民,丈夫在外務工,兩個孩子上學。“以前我只能依靠打零工貼補家用。去年我來公司應聘上班,現在每個月4000元的收入,穩定又舒心,在家門口能顧家能掙錢,我很知足。”李紅梅眼中滿是笑意。

  “我們優先吸收脫貧戶進企業務工,生產旺季聘用務工人員60余人,年人均增收2.6萬元。自2019年以來,公司每年種植青貯草66.7公頃,現在我們還在自己的家庭牧場養殖600多頭牦牛,給當地村民帶來不少就業崗位。”滕欣妤說。

  今年,申中鄉主動爭取50萬元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資金,按照企業需求對租借的廠房進行規范化改造。如今,企業入駐大華工業園區,生產場地實現再擴大,企業新廠房也將新增蒸汽加熱自動翻筐鹵煮鍋、聯水浴殺菌鍋等加工設備,建成互聯網數據服務中心、一站式全景展廳等。

  展望未來,滕欣妤目標明確,她說:“去年,公司完成農產品銷售額1049萬元。今年,我要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完成數字化標準加工車間建設,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延伸牛羊肉及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拓展中央廚房,共享生產、冷鏈物流等功能,讓高原農畜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發展,帶動更多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滕欣妤與家鄉的“雙向奔赴”,是湟源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時代青年人才以開闊的思路和眼界,回到家鄉將新技術運用于“土資源”中,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通過返鄉創業改變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為新時代農業發展添力賦能,為一座座村莊打通致富路,披上振興甲。

推薦閱讀
陳剛: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彩畫卷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青海省第七屆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圓滿落幕
青,敹啵15名孩子赴京參觀學習
省優秀民營企業 企業家擬表彰候選對象補充公示
青海省優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擬表彰對象公示
海東:描繪大數據產業發展“新藍圖”
西寧城東區:歡天喜地慶豐收
24H熱點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閉幕
【實干榜樣】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一線巡禮】黨旗映紅“小網格”
【鄉村振興在青!繅汛蠹w經濟 賦能鄉村振興
【江源新語】風清氣正過“兩節”
青海工會“12351”職工維權服務熱線中心投入運行
全省第一屆出版物鑒定和審讀業務培訓班舉辦
草原“黑珍珠”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
月餅茶葉有沒有過度包裝 市監部門節前開展專項行動
我省3個古樹群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
熱點圖片
社區居民齊聚一堂迎佳節
社區居民齊聚一堂迎佳節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微創手術”讓母親河展新顏
【學思想 強黨性 重...
青海亮相全國對外友協2023“友好日”活動
青海亮相全國對外友...
青海兩款即開型體育彩票銷售儀式成功舉行
青海兩款即開型體育...
【鄉村振興在青!咳浅谴宄憽疤飯@牧歌”
【鄉村振興在青!...
【生態觀察】海東:以“綠”為媒,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新路徑
【生態觀察】海東:...
青海冷湖傳來好消息
青海冷湖傳來好消息
助農秋收 彰顯企業擔當
助農秋收 彰顯企業擔當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實干榜樣】
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青海日報
2023-09-28 06:4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實干榜樣】
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青海日報
2023-09-28 06:4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實干榜樣】
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 2023-09-28 06:43:00
  • 來源:青海日報

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分割牛肉。青海一顆藤農牧公司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分揀、打包、運輸……9月21日,西寧市湟源縣大華工業園區青海一顆藤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內,10余位工人正忙著打包貨物,再過不久,這一箱箱裝滿鄉情的快遞將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是公司成立第4個年頭,目前銷售湟源牛羊肉、湟源沙棘原漿、紙皮核桃、高原藜麥米、青稞米、高原粉條、黃蘑菇等30余款青海本地土特產品。這不,快到中秋節了,今天我們要發出去380份價值20多萬元的農產品。”一顆藤農牧公司負責人滕欣妤說。

  滕欣妤是土生土長的湟源縣申中鄉廟溝村人,2017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的她,懷揣著讓青海“名片”走向全國的創業夢想回到家鄉。正值網絡購物盛行時期,敏銳的她抓住電商平臺,2019年以“給家人多一份陪伴多一點愛”為內涵創立品牌“孝滋堂”,并注冊公司推廣原生態青海臻品。

  談起創業之初,滕欣妤回想起在武漢上學的時光,她說:“從大三起我就開始賣湟源特產,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會在大街小巷搜尋家鄉美味。返校時,同寢女孩帶的都是衣服和聯絡同學友誼的小禮物,而我的行李箱里滿滿都是枸杞、牛肉干、冬蟲夏草等。”就這樣滕欣妤在校園中以“美味”打出“青海牌”,賺取“首桶金”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量。

  當然,創業之路從來不是表面看著那么光鮮亮麗,背后的艱辛與挑戰,只有創業者自己知道。環境的變化、角色的轉化、項目的前期投入、回報的周期時長、銷售的瓶頸困難……“我把每一次困難都當作考驗,更加鉚足勁加油干,放棄不是我的作風。”滕欣妤說,她明白只有克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創業之路才會更加堅實和成功。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成立后,她多次拜訪廣州、深圳等地的大型企業總部,推銷青海優質農產品,也慢慢獲得訂單,由總部至分部,訂單數量逐漸增多,由此,她將“藏在山里”的臻品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隨著青海的優質農產品在網上越來越受歡迎,“孝滋堂”品牌也得到市場認可。湟源縣30余款土特產品上線一顆藤公司小程序、日月臻品及中鐵快運、瑞祥全球購等平臺,公司也積極聯系各國企、央企及各大私企等以員工福利和客戶答謝禮的方式讓青海特產走進北京、深圳、安徽等全國32個城市,目前公司日平均營業額達5萬元左右。

  “一個人致富不算什么,一群人致富才算真本事。”懷揣著這樣的想法,滕欣妤主動來到廟溝村委會,與村“兩委”共同商議,探索鄉村振興之道。2019年,通過村集體經濟資金注入和政策幫扶,以企業帶動、合作社參與、農戶受益的發展模式,打造以牦牛藏羊為載體的綠色牛羊肉加工示范基地,形成“黨組織+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民”的產業機制,帶動300多戶農牧戶發展牛羊養殖產業,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

  “數量是其次,質量安全要永遠排第一。”這是滕欣妤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她對收購的牛羊肉有嚴格要求,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鮮屠宰的牦牛肉不要,寧愿當天不安排發貨,也不會發她不滿意的產品。大到請專業人士講授牛羊養殖知識,小到包裝盒、配料等產品設計,滕欣妤都參與其中。

  清筋腱銀膜、切除多余脂肪、劃開大小肉塊……牛羊肉生產車間內,一幕“庖丁解牛”的畫面正在上演。工人們穿戴清潔的衣帽、口罩,對“上腦”“牛小骨”“牛腱”等切割好的肉塊進行真空速封并貼上標簽。“我們實行精細化分割和包裝,每袋都會貼上標簽,說明牛羊部位、適合烹飪方式,方便顧客烹制食用。”車間主任李紅梅說。

  今年30多歲的李紅梅是廟溝村村民,丈夫在外務工,兩個孩子上學。“以前我只能依靠打零工貼補家用。去年我來公司應聘上班,現在每個月4000元的收入,穩定又舒心,在家門口能顧家能掙錢,我很知足。”李紅梅眼中滿是笑意。

  “我們優先吸收脫貧戶進企業務工,生產旺季聘用務工人員60余人,年人均增收2.6萬元。自2019年以來,公司每年種植青貯草66.7公頃,現在我們還在自己的家庭牧場養殖600多頭牦牛,給當地村民帶來不少就業崗位。”滕欣妤說。

  今年,申中鄉主動爭取50萬元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資金,按照企業需求對租借的廠房進行規范化改造。如今,企業入駐大華工業園區,生產場地實現再擴大,企業新廠房也將新增蒸汽加熱自動翻筐鹵煮鍋、聯水浴殺菌鍋等加工設備,建成互聯網數據服務中心、一站式全景展廳等。

  展望未來,滕欣妤目標明確,她說:“去年,公司完成農產品銷售額1049萬元。今年,我要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完成數字化標準加工車間建設,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延伸牛羊肉及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拓展中央廚房,共享生產、冷鏈物流等功能,讓高原農畜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發展,帶動更多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滕欣妤與家鄉的“雙向奔赴”,是湟源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時代青年人才以開闊的思路和眼界,回到家鄉將新技術運用于“土資源”中,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通過返鄉創業改變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為新時代農業發展添力賦能,為一座座村莊打通致富路,披上振興甲。

作者 王晶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