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探秘西寧最好的洋芋在哪里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王瓊
發布時間:2023-09-28 09:18:26
編輯:孔令磊
    海子溝的洋芋 。 黎曉剛  攝
海子溝的洋芋。黎曉剛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一種植物,十多個稱呼,土豆、洋芋、馬鈴薯是它最為常見的稱呼。對,它的學名就叫馬鈴薯。馬鈴薯因酷似馬脖子上掛的鈴鐺而得名,華北人叫“山藥蛋”、嶺南人稱為“薯仔”、青海人叫“洋芋蛋”、土豆……然而,青海人說起土豆的吃法,那真是遠比它的名字還要多,煎炒燉炸煮湯樣樣都行,就連白水煮土豆,都透著一股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金秋十月,是我市各地土豆大規模出土的季節,秋收勞作的場景隨處可見。由于海拔高光照足,氣候冷涼晝夜溫差明顯,西寧出產的“洋芋”素以品質優、品相好、口感佳著稱。但是,具體要說西寧哪里的洋芋最好,那就繞不開湟中區海子溝的“金疙瘩”。

  炒片脆爽,蒸煮面糯,油炸醇香,“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洋芋種植已成為湟中區種植業“品牌產品”之一。“海子溝洋芋”最為有名,這里的洋芋市場認可度高,更是被老百姓稱為“金疙瘩”。那么它究竟好在哪兒?讓我們跟隨晚報記者的鏡頭去一探究竟吧!

  不愁銷!“海子溝洋芋”供不應求

  “土疙瘩”緣何成了“金疙瘩”?

  “這是湟中海子溝的洋芋,昨天剛剛從地里挖出來的,你看看這個頭,你看看這飽滿程度,回去你嘗嘗口感,和其他的洋芋絕對不一樣,來晚就買不到了。”9月27日,在城西區海湖新區一處早市上,一名小販一邊招攬顧客,一邊將手里的洋芋放在秤上稱重量,身邊圍滿了正在挑選洋芋的顧客。

  西寧人愛吃洋芋,一盤洋芋絲、一鍋焪洋芋、一碟炸洋芋片……洋芋的做法五花八門,洋芋筋筋、洋芋湯湯、洋芋擦擦等特色小吃深受歡迎,而且洋芋深加工后生成淀粉做成的粉條也是西寧人最常用的食材之一。海子溝鄉位于湟中區東北部,地處湟水谷地北側山地,屬于典型淺山地形,土質類型為白黃土,土壤偏堿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這里產出的洋芋口感沙糯,不澀不苦,不硬不軟,含淀粉多,品質優良,其深加工產出的粉條筋道滑溜,口感好。有了口碑就有了市場,一直以來市場需求量都很大的海子溝洋芋一躍從“土疙瘩”成為了“金疙瘩”。

  規模大!“海子溝洋芋”種植讓村民富起來

  伴隨著農機轟鳴聲,批量的洋芋從土壤里被翻出來,村民們忙著把新鮮洋芋除泥、裝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這一筐筐、一袋袋、一車車新鮮的洋芋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發家致富的“金疙蛋”。

  近年來,湟中區政府高度重視海子溝鄉的優勢,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形成了區域化、規;姆N植格局。海子溝鄉依托淺山地區氣候土壤和西寧近郊優勢,大力發展洋芋產業,憑借其毗鄰“三李公路”和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的區位優勢,所種植的洋芋壓根不愁銷路。尤其是其種植的洋芋具有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易儲藏、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深受省內外客商及西寧周邊市民的青睞,還遠銷寧夏、江西等地。據了解,目前海子溝鄉有耕地5萬畝,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1.8萬余畝,占全鄉耕地面積36%,占湟中區馬鈴薯種植面積13%,平均畝產近2500公斤,主栽品種有青薯2號、青薯9號、青薯10號等。洋芋種植產業在海子溝鄉已初步形成規;,并建立了完善的種植技術體系。隨著市場銷售體系的積極拓展,探索深加工體系,進一步激發了海子溝洋芋產業優勢,從而帶動了全鄉群眾增產增收。

  相關部門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海子溝鄉共修建馬鈴薯貯藏窖45座,可貯藏鮮薯1.35萬公斤;利用湟中區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優勢,每年可提供優質脫毒種薯1500噸,年生產馬鈴薯4.5萬噸,產值達4500萬元;年實施地膜覆蓋技術1.1萬畝,年增產0.88萬噸,增收1050萬元……新品種加上新技術,讓海子溝的洋芋迎來了“春天”。

  產銷一條龍!“海子溝洋芋”產業興起來

  農產品創收的關鍵一步在于打開產品銷路,不僅要讓農民生產得出好產品,更要讓農民生產出來的好產品賣得出好價錢。近年來,湟中區海子溝鄉注重搭建“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社對接”等多種銷售平臺,延伸產業鏈,讓廣大農戶和種植大戶種得安心、賣得有信心。

  據了解,目前,該鄉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經營等模式,進行洋芋生產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達到了95家,占湟中區洋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45%。這些專業合作社的興起,為海子溝鄉洋芋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隨著“海子溝金土豆”等企業商標的注冊,海子溝洋芋品牌也開始顯現強大的市場優勢,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23年,在海子溝楊庫托、水灘、萬家坪、總堡等10個村建成百畝馬鈴薯種植帶,在古城溝、海南莊、景家莊等5個村建成千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王家莊至阿灘村建成萬畝馬鈴薯種植一條溝。海子溝洋芋需求量日益增大,全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提升。“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發展馬鈴薯訂單農業,積極對接青海威思頓薯業有限公司、青海江河淀粉有限公司、青海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市區各大餐館等形成產銷一條龍模式。未來,這里的阡陌鄉間,將大有可為!

推薦閱讀
陳剛: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彩畫卷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青海省第七屆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圓滿落幕
青,敹啵15名孩子赴京參觀學習
省優秀民營企業 企業家擬表彰候選對象補充公示
青海省優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擬表彰對象公示
海東:描繪大數據產業發展“新藍圖”
西寧城東區:歡天喜地慶豐收
24H熱點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閉幕
【實干榜樣】在“雙向奔赴”中邂逅人生價值
【一線巡禮】黨旗映紅“小網格”
【鄉村振興在青!繅汛蠹w經濟 賦能鄉村振興
【江源新語】風清氣正過“兩節”
青海工會“12351”職工維權服務熱線中心投入運行
全省第一屆出版物鑒定和審讀業務培訓班舉辦
草原“黑珍珠”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
月餅茶葉有沒有過度包裝 市監部門節前開展專項行動
我省3個古樹群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
熱點圖片
社區居民齊聚一堂迎佳節
社區居民齊聚一堂迎佳節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微創手術”讓母親河展新顏
【學思想 強黨性 重...
青海亮相全國對外友協2023“友好日”活動
青海亮相全國對外友...
青海兩款即開型體育彩票銷售儀式成功舉行
青海兩款即開型體育...
【鄉村振興在青!咳浅谴宄憽疤飯@牧歌”
【鄉村振興在青!...
【生態觀察】海東:以“綠”為媒,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新路徑
【生態觀察】海東:...
青海冷湖傳來好消息
青海冷湖傳來好消息
助農秋收 彰顯企業擔當
助農秋收 彰顯企業擔當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探秘西寧最好的洋芋在哪里

西寧晚報
2023-09-28 09:1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探秘西寧最好的洋芋在哪里

西寧晚報
2023-09-28 09:1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探秘西寧最好的洋芋在哪里

  • 2023-09-28 09:18:26
  • 來源:西寧晚報
    海子溝的洋芋 。 黎曉剛  攝
海子溝的洋芋。黎曉剛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一種植物,十多個稱呼,土豆、洋芋、馬鈴薯是它最為常見的稱呼。對,它的學名就叫馬鈴薯。馬鈴薯因酷似馬脖子上掛的鈴鐺而得名,華北人叫“山藥蛋”、嶺南人稱為“薯仔”、青海人叫“洋芋蛋”、土豆……然而,青海人說起土豆的吃法,那真是遠比它的名字還要多,煎炒燉炸煮湯樣樣都行,就連白水煮土豆,都透著一股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金秋十月,是我市各地土豆大規模出土的季節,秋收勞作的場景隨處可見。由于海拔高光照足,氣候冷涼晝夜溫差明顯,西寧出產的“洋芋”素以品質優、品相好、口感佳著稱。但是,具體要說西寧哪里的洋芋最好,那就繞不開湟中區海子溝的“金疙瘩”。

  炒片脆爽,蒸煮面糯,油炸醇香,“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洋芋種植已成為湟中區種植業“品牌產品”之一。“海子溝洋芋”最為有名,這里的洋芋市場認可度高,更是被老百姓稱為“金疙瘩”。那么它究竟好在哪兒?讓我們跟隨晚報記者的鏡頭去一探究竟吧!

  不愁銷!“海子溝洋芋”供不應求

  “土疙瘩”緣何成了“金疙瘩”?

  “這是湟中海子溝的洋芋,昨天剛剛從地里挖出來的,你看看這個頭,你看看這飽滿程度,回去你嘗嘗口感,和其他的洋芋絕對不一樣,來晚就買不到了。”9月27日,在城西區海湖新區一處早市上,一名小販一邊招攬顧客,一邊將手里的洋芋放在秤上稱重量,身邊圍滿了正在挑選洋芋的顧客。

  西寧人愛吃洋芋,一盤洋芋絲、一鍋焪洋芋、一碟炸洋芋片……洋芋的做法五花八門,洋芋筋筋、洋芋湯湯、洋芋擦擦等特色小吃深受歡迎,而且洋芋深加工后生成淀粉做成的粉條也是西寧人最常用的食材之一。海子溝鄉位于湟中區東北部,地處湟水谷地北側山地,屬于典型淺山地形,土質類型為白黃土,土壤偏堿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這里產出的洋芋口感沙糯,不澀不苦,不硬不軟,含淀粉多,品質優良,其深加工產出的粉條筋道滑溜,口感好。有了口碑就有了市場,一直以來市場需求量都很大的海子溝洋芋一躍從“土疙瘩”成為了“金疙瘩”。

  規模大!“海子溝洋芋”種植讓村民富起來

  伴隨著農機轟鳴聲,批量的洋芋從土壤里被翻出來,村民們忙著把新鮮洋芋除泥、裝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這一筐筐、一袋袋、一車車新鮮的洋芋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發家致富的“金疙蛋”。

  近年來,湟中區政府高度重視海子溝鄉的優勢,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形成了區域化、規;姆N植格局。海子溝鄉依托淺山地區氣候土壤和西寧近郊優勢,大力發展洋芋產業,憑借其毗鄰“三李公路”和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的區位優勢,所種植的洋芋壓根不愁銷路。尤其是其種植的洋芋具有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易儲藏、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深受省內外客商及西寧周邊市民的青睞,還遠銷寧夏、江西等地。據了解,目前海子溝鄉有耕地5萬畝,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1.8萬余畝,占全鄉耕地面積36%,占湟中區馬鈴薯種植面積13%,平均畝產近2500公斤,主栽品種有青薯2號、青薯9號、青薯10號等。洋芋種植產業在海子溝鄉已初步形成規;⒔⒘送晟频姆N植技術體系。隨著市場銷售體系的積極拓展,探索深加工體系,進一步激發了海子溝洋芋產業優勢,從而帶動了全鄉群眾增產增收。

  相關部門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海子溝鄉共修建馬鈴薯貯藏窖45座,可貯藏鮮薯1.35萬公斤;利用湟中區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優勢,每年可提供優質脫毒種薯1500噸,年生產馬鈴薯4.5萬噸,產值達4500萬元;年實施地膜覆蓋技術1.1萬畝,年增產0.88萬噸,增收1050萬元……新品種加上新技術,讓海子溝的洋芋迎來了“春天”。

  產銷一條龍!“海子溝洋芋”產業興起來

  農產品創收的關鍵一步在于打開產品銷路,不僅要讓農民生產得出好產品,更要讓農民生產出來的好產品賣得出好價錢。近年來,湟中區海子溝鄉注重搭建“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社對接”等多種銷售平臺,延伸產業鏈,讓廣大農戶和種植大戶種得安心、賣得有信心。

  據了解,目前,該鄉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經營等模式,進行洋芋生產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達到了95家,占湟中區洋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45%。這些專業合作社的興起,為海子溝鄉洋芋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隨著“海子溝金土豆”等企業商標的注冊,海子溝洋芋品牌也開始顯現強大的市場優勢,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23年,在海子溝楊庫托、水灘、萬家坪、總堡等10個村建成百畝馬鈴薯種植帶,在古城溝、海南莊、景家莊等5個村建成千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王家莊至阿灘村建成萬畝馬鈴薯種植一條溝。海子溝洋芋需求量日益增大,全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提升。“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發展馬鈴薯訂單農業,積極對接青海威思頓薯業有限公司、青海江河淀粉有限公司、青海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市區各大餐館等形成產銷一條龍模式。未來,這里的阡陌鄉間,將大有可為!

作者 王瓊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