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架起攝像機、尋找最佳拍攝視角……1月24日下午,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來自多家媒體的近50名記者早早來到這里,翹首期盼即將發布的內容。
“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林業和草原局、海東市人民政府6個發布單位的同志作新聞發布。”開場白簡明扼要。
“全省生產總值3799.1億元、增長5.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7元、增長5.9%”;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規上工業增長5.6%,高技術制造業增長62.2%,裝備制造業增長45.3%”;
“開行國際貨運班列154列,進出口總值增長20.3%,‘新兩樣’出口增長2倍、3.6倍”……
聽到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丁永順發布的亮眼數據,記者們迅速以電腦上的鍵盤、攝像機的鏡頭,將這些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網絡傳遞到四面八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2023年全省就業工作呈現‘六個持續’特點:穩就業政策持續強化、供需對接服務持續優化、人力資源市場持續發展、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加強、轉移就業質效持續提升、勞務品牌數量持續增加……”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廣霞發布的就業“成就單”,道出了青海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幸福密碼”。
美麗青海建設成效如何?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安世遠用一組組詳實的數據,讓記者們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青海建設已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全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6%,PM_[2.5]平均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同期下降5%。持續推動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全省35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持續保持100%,黃河干流、長江、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斷面平均水質為Ⅲ類,青海湖等重點湖庫水體優良。”
聽著這些發布的數據,西海都市報記者郭紅霞深有感觸:“從三江之源到湟水河畔,我看到的是一條條清澈的河水流淌在江源大地,青海藍映襯著河湖清,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青海最大的優勢和驕傲。”
過去一年,中國諸多城市在疫情防控轉段后旅游市場呈井噴式恢復火出了圈,青海自然也不例外,各類文旅活動應接不暇,各界社會名人紛至沓來。“‘乘著大巴看中國(青海篇)’‘你好,青海湖’‘東方甄選看世界—青海行’等活動讓‘大美青海·生態旅游’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持續擴大。”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耿斌的話語讓記者們對過去一年青海旅游的火熱恢復情景,以及我省高質量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路徑更加清晰。
“啟動實施示范省建設鞏固提升行動;科學推進生態治理修復;全面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推深做實推行林(草)長制;大力發展特色林草產業;全方位推進改革創新……”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強的話語,描繪出一幅美麗動人的“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生態畫卷。
“首先,請允許我利用這個機會,代表海東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受災群眾,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海東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各級組織、各個單位、各界人士、各族人民表示衷心地感謝!”海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冶民生的開場白引起了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大家目光里都透露著關切的神情,因為這個深冬,海東地震災區受災群眾的狀況仍舊在深深地牽動著全省人民的心。
“已妥善安置受災群眾80895人,受災區域符合條件的929家商鋪開門營業,災區371所中小學14.78萬名學生全部實現線下復課;全面完成三縣地震烈度為6度區域內所有鄉鎮受損農房的安全鑒定工作;第一批涉及教育、衛生、養老等領域的18個項目已于1月15日全部開工建設……”一個個詳實數據、一項項務實舉措,讓大家看到了災區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災后重建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發布會結束了,青海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韓孟娜開始爭分奪秒地勾畫著發布重點,她和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同行們一樣,都在為搶先傳遞出這份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在迅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