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本網原創
青海甘德:第一書記潘敬浩 鄉村振興路上的“孺子!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3-22 08:33:00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記者 陳郁 通訊員 才讓三智 報道)

  一個“表情”解決一個問題

  早晨7點,一陣急促的鬧鈴聲后,潘敬浩從床上起身,穿好衣服迅速來到火爐旁,打開爐蓋熟練地用火鉤通了一下爐膛中昨晚已封好的煤塊,又添進去幾塊煤球,順手將爐子上的水壺放了上去。

  “記憶中生火封爐子還是小學時候學會的呢,沒想到現在還有了用武之地。”潘敬浩笑著說。

  3月初春,按理已經是春暖花開之時,可是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龍木且村,依然是寒風凜冽,吹起還未來得及融化的積雪四處飄散,一片寒冷蕭瑟。潘敬浩望著窗外,從衣服口袋拿出手機,打開微信看了起來,看著手機聊天框里接連幾十條只有一個表情的信息后,他會心一笑。同時面對我的詫異,他解釋道:“這是我們村民的微信群,這個群里除了年輕人,大部分都是不認識漢字或者漢語水平不高的牧民群眾,我們平時通知一些事情或者政策需要村民回復時,就讓他們在群里回復個表情,這樣我就知道他們已經清楚所通知的內容了。”

  為了將所有政策性和民生領域的內容宣講到位,每次有宣傳和通知的事項時,他和工作隊員都會將這些內容用漢藏雙語發布在群里,同時還會讓懂漢藏雙語的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群里以語音的形式再發送一次,確保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聽明白和他們息息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隨著爐子上的水壺不斷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房間里的溫度也上升了不少。潘敬浩拿出洗臉盆,倒上熱水,草草洗了一把臉后,拎起一個公文包和一個背包就向屋外走去,臨出門時將一個大充電寶塞進了包里。

見面會(1)

  無私奉獻換來群眾的“真認可”

  出門后,他徑直走向院內一輛老舊的轎車,打著火清理了一下車上的積雪,便在車旁邊等待著其他駐村隊員。

  “這輛車是我自己花了1萬多塊錢買的二手車,龍木且村山大溝深,雖然只有451戶,但是地域面積達到了83.186萬畝,最遠的一戶離這里有50多公里,所以有輛車的話會節省很多時間,也方便不少。”說話間,其他駐村隊員也陸續來到了車旁。

  隨著車輛的緩緩啟動,他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我們主要是去冬季牧場開展政策宣講和入戶調查第一季收入情況。”簡單安排了一下工作后,潘敬浩便認真開起了車。

  沿途依舊一片寒冷蕭瑟,路上遇到幾位村民看到我們的車,都停下腳步揮著藏袍的長袖打著招呼,潘敬浩揮手并以喇叭聲作為回應。

  二十幾分鐘后,車輛在一戶村民家門后停了下來,還沒等我們下車,村民拉爾在就從屋子里走了出來。

  “小潘書記帶冒。‘帶冒’藏語意為‘你好’)”拉爾在熱情地打著招呼,將我們引進了屋內。

  “上次開會你沒有來,這次我們來就是先給你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同時看看你們家里還有什么困難。”潘敬浩用“蹩腳”的藏語向拉爾在表明來意,雖然有時語句中還夾雜著漢語。

  同行的駐村隊員丹柏尼瑪說:“潘書記是滿族,來這里之前是不懂藏語的,但是來這里后他自學了不少,現在能說一點日常用語,真的很難得。”

  潘敬浩從2023年7月由果洛州中級人民法院選派至崗龍鄉龍木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3人緊緊圍繞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和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座談會精神,以抓黨建促落實“四聯三卷”工作機制為載體,真正用“四聯三卷”的“果洛路徑”推動駐村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3

  不忘主責提升群眾法治意識

  認真記錄了大概兩頁紙后,隨著一聲聲狗吠,牧民閃多爾掀開門簾走了進來。

  “小潘書記,我這里有一份買賣牦牛的合同,你能不能幫我看看這樣對不對?”閃多爾開門見山地問道。

  潘敬浩接過合同認真看了一下,然后拿出手機將合同內容發給了果洛中院民事審判庭的同事,并打電話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

  “有用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這讓我感到很欣慰,以前這里的牧民買賣牛羊都是口頭約定,因為這個也產生過糾紛,F在不一樣了,只要是買賣牛羊,都會簽合同。”潘敬浩說。

  在潘敬浩在任期間,作為聯點單位的果洛中院會經常去龍木且村進行法治宣講,僅2023年積極對接派出單位,在村里開展普法宣傳25次,發放普法宣傳冊1500余份,解決牧民群眾法律援助問題21次,將“威武莊嚴”的法庭搬到了牧民群眾的家門口。

  大概半個小時后,果洛中院的同事給潘敬浩打來電話,將一些合同需要修改的地方說了一遍,他認真標注好后交給了閃多爾。

  “瓜正切,瓜正切(藏語意為‘謝謝’)!”在閃多爾的一聲聲道謝中我們走出了拉爾在的家。

  在停停走走中,上午需要走訪的5戶村民都走訪過了,時間也來到了中午一點多。

果洛中院普法宣講(1)

  心系群眾“小事”體現“大關懷”

  車緩緩停在了路邊,潘敬浩打開后備箱,從背包里拿出幾個白面餅、幾包榨菜和幾瓶水,分給駐村隊員,靠著車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飯間,丹柏尼瑪拿出手機看了一下,指著不遠處的一座信號塔說:“這個信號塔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座基站,有一次村民們反應這里沒有手機信號,那時候正值果洛的雨季,降雨較為集中,防汛形勢復雜,存在因通訊造成的安全生產隱患,得知消息后,潘書記帶著我們和通信公司的維修人員,驅車50多公里,現場維修,排除故障。”

  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做群眾的“娘家人”,這已經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共識。只有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他們來這里才有意義。自2023年7月駐村以來,他們撲下身子當好政策講解員、牧民群眾服務員、民意收集信息員、聯點幫扶聯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產業發展助力員,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協調縣交通部門投資500萬元修繕一處村級道路,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通過對接民政部門對臨貧、易貧和“邊緣戶”人口開展幫扶,梳理農牧民專業技能需求并組織駕駛、舞蹈、烹飪、手工藝技能培訓等。

  簡單的午飯后,潘敬浩帶著隊員們又開始了下午的走訪工作。

  “尕瑪這幾天給你打電話了沒?他的工作怎么樣,都還順利吧?”走進村民贊扎家里,簡單的寒暄后潘敬浩問起孩子的工作問題。

  “挺好的,打電話說工作都挺順利的,真的太感謝你了,潘書記!”贊扎豎起大拇指說。

  贊扎是村里的監測戶,家庭條件一般,這也讓他們一家成為了駐村工作組的重點關注對象。去年贊扎找到潘敬浩,告知他的孩子尕瑪馬上就大學畢業了,但是就業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所以想讓潘敬浩給出個主意。潘敬浩得知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和尕瑪取得聯系,在得知其能熟練表述藏漢雙語、為人踏實認真后,及時和果洛中院領導取得聯系,建議其可在果洛中院立案庭從事導訴工作。果洛中院領導在詳細了解后,經研究決定,安排其在立案庭工作。

  “助產增收,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讓牧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像就業、醫療、社保等內容,我們都會更加關注。”潘敬浩說。

  像贊扎家這樣的問題在龍木且村還有很多,每當群眾來電咨詢或告知情況時,潘敬浩他們都會有針對性地就產業以獎代補、外出務工、教育補助等政策情況進行宣傳,并作好記錄,對符合條件的馬上給予協調落實。正是秉承著這種工作理念,一年來,他們積極對接90余名州縣鄉黨員干部與牧民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幫扶工作300余次,聚焦牧民群眾關心的住房、用水、用電、醫保、養老等民生問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2件。利用42.3萬元光伏收益資金,設立29個公益性崗位,讓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落日余暉灑向這片廣袤的草原,回望這一天,近200公里的路途,20多頁的記錄,一行人臉上都流露出疲憊,然而工作遠不止此。451戶村民的生活是他們心里的牽掛,每一項問題都是他們今后的工作重點,鄉村振興聚焦的是群眾所盼,精準把脈村民的內生需求,調研群眾“想要什么”、思考我們“能做什么”,將是駐村工作隊和果洛中院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不變的思考。

推薦閱讀
青海高等研究院建設推進會召開 陳剛主持并講話
陳剛: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青海樂都:馬鈴薯種植實現全程機械化
青海門源:冰雪“熱能量” 撬動文旅新市場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西寧市1600名外賣配送員成為工會會員
西寧首家智能阻車系統試點運行
24H熱點
青海甘德:第一書記潘敬浩 鄉村振興路上的“孺子!
青海澤庫:扎實推動“一學三促”宣講活動走實走深
青海樂都:馬鈴薯種植實現全程機械化
“心動西寧·商爆全城”消費主題活動再升級
青海門源:冰雪“熱能量” 撬動文旅新市場
青海西寧:開展藥品醫療器械跨部門綜合監管專項檢查
青海首個智慧儲能產業園落地南川工業園區
青海:出臺地方藥品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
青海西寧:東關大街部分道路施工期間部門公交線路...
尋味下南關 品味煙火氣
熱點圖片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盡顯奇思妙想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黃南州成功打造7個省級“紅色共享陣地”
黃南州成功打造7個省...
“心動西寧·商爆全城”消費主題活動再升級
“心動西寧·商爆全城...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讓這座高原村莊迎來更大變化——記黃南州澤庫縣和日鎮羊旗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文成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
【祖國好 家鄉美】只為家園更美麗——“春訪祁連山”系列報道⑤
【祖國好 家鄉美】只...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能,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海東市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四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一條人氣街,升騰起百年韻味煙火氣——聚焦“下南關街”系列報道之一
一條人氣街,升騰起...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記2023年“青海好人”王靜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甘德:第一書記潘敬浩 鄉村振興路上的“孺子!

青海新聞網
2024-03-22 08: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甘德:第一書記潘敬浩 鄉村振興路上的“孺子!

青海新聞網
2024-03-22 08: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甘德:第一書記潘敬浩 鄉村振興路上的“孺子!

  • 2024-03-22 08:33:00
  • 來源: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記者 陳郁 通訊員 才讓三智 報道)

  一個“表情”解決一個問題

  早晨7點,一陣急促的鬧鈴聲后,潘敬浩從床上起身,穿好衣服迅速來到火爐旁,打開爐蓋熟練地用火鉤通了一下爐膛中昨晚已封好的煤塊,又添進去幾塊煤球,順手將爐子上的水壺放了上去。

  “記憶中生火封爐子還是小學時候學會的呢,沒想到現在還有了用武之地。”潘敬浩笑著說。

  3月初春,按理已經是春暖花開之時,可是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龍木且村,依然是寒風凜冽,吹起還未來得及融化的積雪四處飄散,一片寒冷蕭瑟。潘敬浩望著窗外,從衣服口袋拿出手機,打開微信看了起來,看著手機聊天框里接連幾十條只有一個表情的信息后,他會心一笑。同時面對我的詫異,他解釋道:“這是我們村民的微信群,這個群里除了年輕人,大部分都是不認識漢字或者漢語水平不高的牧民群眾,我們平時通知一些事情或者政策需要村民回復時,就讓他們在群里回復個表情,這樣我就知道他們已經清楚所通知的內容了。”

  為了將所有政策性和民生領域的內容宣講到位,每次有宣傳和通知的事項時,他和工作隊員都會將這些內容用漢藏雙語發布在群里,同時還會讓懂漢藏雙語的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群里以語音的形式再發送一次,確保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聽明白和他們息息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隨著爐子上的水壺不斷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房間里的溫度也上升了不少。潘敬浩拿出洗臉盆,倒上熱水,草草洗了一把臉后,拎起一個公文包和一個背包就向屋外走去,臨出門時將一個大充電寶塞進了包里。

見面會(1)

  無私奉獻換來群眾的“真認可”

  出門后,他徑直走向院內一輛老舊的轎車,打著火清理了一下車上的積雪,便在車旁邊等待著其他駐村隊員。

  “這輛車是我自己花了1萬多塊錢買的二手車,龍木且村山大溝深,雖然只有451戶,但是地域面積達到了83.186萬畝,最遠的一戶離這里有50多公里,所以有輛車的話會節省很多時間,也方便不少。”說話間,其他駐村隊員也陸續來到了車旁。

  隨著車輛的緩緩啟動,他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我們主要是去冬季牧場開展政策宣講和入戶調查第一季收入情況。”簡單安排了一下工作后,潘敬浩便認真開起了車。

  沿途依舊一片寒冷蕭瑟,路上遇到幾位村民看到我們的車,都停下腳步揮著藏袍的長袖打著招呼,潘敬浩揮手并以喇叭聲作為回應。

  二十幾分鐘后,車輛在一戶村民家門后停了下來,還沒等我們下車,村民拉爾在就從屋子里走了出來。

  “小潘書記帶冒!(‘帶冒’藏語意為‘你好’)”拉爾在熱情地打著招呼,將我們引進了屋內。

  “上次開會你沒有來,這次我們來就是先給你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同時看看你們家里還有什么困難。”潘敬浩用“蹩腳”的藏語向拉爾在表明來意,雖然有時語句中還夾雜著漢語。

  同行的駐村隊員丹柏尼瑪說:“潘書記是滿族,來這里之前是不懂藏語的,但是來這里后他自學了不少,現在能說一點日常用語,真的很難得。”

  潘敬浩從2023年7月由果洛州中級人民法院選派至崗龍鄉龍木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3人緊緊圍繞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和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座談會精神,以抓黨建促落實“四聯三卷”工作機制為載體,真正用“四聯三卷”的“果洛路徑”推動駐村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3

  不忘主責提升群眾法治意識

  認真記錄了大概兩頁紙后,隨著一聲聲狗吠,牧民閃多爾掀開門簾走了進來。

  “小潘書記,我這里有一份買賣牦牛的合同,你能不能幫我看看這樣對不對?”閃多爾開門見山地問道。

  潘敬浩接過合同認真看了一下,然后拿出手機將合同內容發給了果洛中院民事審判庭的同事,并打電話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

  “有用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這讓我感到很欣慰,以前這里的牧民買賣牛羊都是口頭約定,因為這個也產生過糾紛。現在不一樣了,只要是買賣牛羊,都會簽合同。”潘敬浩說。

  在潘敬浩在任期間,作為聯點單位的果洛中院會經常去龍木且村進行法治宣講,僅2023年積極對接派出單位,在村里開展普法宣傳25次,發放普法宣傳冊1500余份,解決牧民群眾法律援助問題21次,將“威武莊嚴”的法庭搬到了牧民群眾的家門口。

  大概半個小時后,果洛中院的同事給潘敬浩打來電話,將一些合同需要修改的地方說了一遍,他認真標注好后交給了閃多爾。

  “瓜正切,瓜正切(藏語意為‘謝謝’)!”在閃多爾的一聲聲道謝中我們走出了拉爾在的家。

  在停停走走中,上午需要走訪的5戶村民都走訪過了,時間也來到了中午一點多。

果洛中院普法宣講(1)

  心系群眾“小事”體現“大關懷”

  車緩緩停在了路邊,潘敬浩打開后備箱,從背包里拿出幾個白面餅、幾包榨菜和幾瓶水,分給駐村隊員,靠著車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飯間,丹柏尼瑪拿出手機看了一下,指著不遠處的一座信號塔說:“這個信號塔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座基站,有一次村民們反應這里沒有手機信號,那時候正值果洛的雨季,降雨較為集中,防汛形勢復雜,存在因通訊造成的安全生產隱患,得知消息后,潘書記帶著我們和通信公司的維修人員,驅車50多公里,現場維修,排除故障。”

  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做群眾的“娘家人”,這已經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共識。只有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他們來這里才有意義。自2023年7月駐村以來,他們撲下身子當好政策講解員、牧民群眾服務員、民意收集信息員、聯點幫扶聯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產業發展助力員,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協調縣交通部門投資500萬元修繕一處村級道路,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通過對接民政部門對臨貧、易貧和“邊緣戶”人口開展幫扶,梳理農牧民專業技能需求并組織駕駛、舞蹈、烹飪、手工藝技能培訓等。

  簡單的午飯后,潘敬浩帶著隊員們又開始了下午的走訪工作。

  “尕瑪這幾天給你打電話了沒?他的工作怎么樣,都還順利吧?”走進村民贊扎家里,簡單的寒暄后潘敬浩問起孩子的工作問題。

  “挺好的,打電話說工作都挺順利的,真的太感謝你了,潘書記!”贊扎豎起大拇指說。

  贊扎是村里的監測戶,家庭條件一般,這也讓他們一家成為了駐村工作組的重點關注對象。去年贊扎找到潘敬浩,告知他的孩子尕瑪馬上就大學畢業了,但是就業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所以想讓潘敬浩給出個主意。潘敬浩得知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和尕瑪取得聯系,在得知其能熟練表述藏漢雙語、為人踏實認真后,及時和果洛中院領導取得聯系,建議其可在果洛中院立案庭從事導訴工作。果洛中院領導在詳細了解后,經研究決定,安排其在立案庭工作。

  “助產增收,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讓牧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像就業、醫療、社保等內容,我們都會更加關注。”潘敬浩說。

  像贊扎家這樣的問題在龍木且村還有很多,每當群眾來電咨詢或告知情況時,潘敬浩他們都會有針對性地就產業以獎代補、外出務工、教育補助等政策情況進行宣傳,并作好記錄,對符合條件的馬上給予協調落實。正是秉承著這種工作理念,一年來,他們積極對接90余名州縣鄉黨員干部與牧民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幫扶工作300余次,聚焦牧民群眾關心的住房、用水、用電、醫保、養老等民生問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2件。利用42.3萬元光伏收益資金,設立29個公益性崗位,讓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落日余暉灑向這片廣袤的草原,回望這一天,近200公里的路途,20多頁的記錄,一行人臉上都流露出疲憊,然而工作遠不止此。451戶村民的生活是他們心里的牽掛,每一項問題都是他們今后的工作重點,鄉村振興聚焦的是群眾所盼,精準把脈村民的內生需求,調研群眾“想要什么”、思考我們“能做什么”,將是駐村工作隊和果洛中院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不變的思考。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