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翠茹 倪曉穎
發布時間:2024-04-18 07:57:45
編輯:李娜
QQ圖片20240418060814貴德梨花。宋翠茹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民和的桃花,貴德的梨花,化隆的杏花……從三月中旬起,踏春賞花成為青海人外出游玩消費的熱門選擇。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賞花經濟”熱度在線,僅清明假期,賞花類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391%。

  伴隨“賞花經濟”持續升溫,青海省大力推進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逐漸形成“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全省各地以花為媒,創新融合農家樂、采摘等多種業態,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休閑農業轉型,打造集休閑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全新體驗。

  如今,熱鬧“花事”從枝頭到村民腰包,讓村民實現增收。

QQ圖片2024041806082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隆治鄉橋頭村的梨花開了。石延壽 攝

  以花增色 春意濃

  春有約,花不誤。4月15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海省春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動暨海南·貴德第十八屆黃河文化旅游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開帷幕。

  梨花盛放,和春而來,美麗的貴德迎來一年一度的“頂流時刻”,一場美好的“賞春之旅”正式出發。

  賞梨花,可以是一場專程趕赴的視覺盛宴,也可以是一次田園的驚艷偶遇。開幕當日,記者來到貴德縣黃河奇石苑,沿著曲徑漫步,潔白的梨花競相綻放,分外美麗,令人贊嘆不絕。游客紛紛拿出手機與花合影,還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尋找心儀的角度進行拍攝。

  春風撲面,梨花勝雪,簇簇吐芳,如此唯美的畫面不由使人想起古人穆清叔“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清香來玉樹,白蟻泛金甌”的詩句來。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如今,貴德已成為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沃土,農業種植轉換為觀光旅游、休閑旅游,整個旅游市場繁花似錦。

  在青海,像貴德這樣的花海美景如春花一樣綻放,足以承包人們整個春天的出行賞花。

  今春,海東市各大景區花開爛漫,客流如織。據了解,海東市春季賞花客流結構以省內游客為主,城市休閑游、近郊周邊游比例上升,家庭自駕游成為旅游市場主力。

  人們紛紛外出踏青、賞花,雙樹村、紅光村、班彥村等紅色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游”熱門首選,“民俗文化”成為引領假日的別樣風景。

  海東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布局,著力打造以樂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鵑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資源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環鄉村旅游集聚區、環城鄉村旅游集聚帶。

  人間四月,芳菲肆意。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一片片、一層層……全省各地游客踏青賞花,相約走進美麗村莊,走進田園畫卷,盡享馥郁芳香,放飛愉悅心情。

QQ圖片20240418060831小朋友在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的親子樂園玩耍。宋翠茹 攝

  以花致富 好景長

  貴德梨花久負盛名。一年一度的黃河文化旅游季盛開在花季,不僅成為地方文旅的響亮品牌,而且成為青海推進鄉村旅游經濟的重要載體。

  以花為媒,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農家餐館、民宿、采摘園……有力促進了就地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4月15日,記者走進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眼前一片片潔白的梨花,如云似雪。遠遠望去,油菜花連綿成片,在微風中泛起金色波浪,與胡楊樹交相輝映,扮靚田園風光,盡顯生態之美。前來踏青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家徜徉于花海拍照“打卡”,陶醉在春日鄉村的美好風光里。

  “十年前,我還是河陰鎮的大學生村官,初到這里時,感覺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村民生活條件一般。今年3月,再次來到這里時,感覺小村莊已經發展起來了,和過去真是不一樣了!”如今任河陰鎮黨委副書記的李燕十分感慨。

  賞花的人多了,農家餐館、民宿也隨繁花一道,在小村莊內次第“盛開”。“節假日來玩的游客很多,到我們這里吃飯的人也多,最高一天的純利潤有1000多塊錢哩!”紅柳灘村蜜蜂農家院的老板告訴記者。

  身處黃河岸邊的紅柳灘村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色,依托賞花經濟的發展,當地村民獲得了良好收益。此外,采摘園也是人們選擇在這里體驗農耕生活的好去處。燒烤、露營、康養、垂釣、游玩一體化,紅柳灘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已成為集生態養生、田園風光、休閑度假、休閑垂釣、親子樂園、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藝術傳播等產業鏈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

  “向‘沉浸式’方向深耕‘賞花經濟’,圍繞賞花目的地,我們引導各村村民從事農家樂菜館、農副產品銷售、農家民宿、生態養殖種植等附加產業,形成了‘油菜花經濟圈’,為鄉村增添色彩,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新亮點。”貴德縣河陰鎮黨委書記蘇勝告訴記者。

  貴德縣河陰鎮結合鄉村振興,立足特色優勢,以花致富,以節邀客,探索“賞花+采摘”“賞花+露營”等旅游多元化模式,積極構建觀賞游玩、采摘加工、文化休閑等新業態,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賞花經濟新路徑逐漸清晰。

  為了提高“花海”含金量,延長賞花產業鏈,聚人氣、促消費、增收入,河陰鎮大力完善各村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接待能力,讓“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放眼青海,“以花致富”的還有河湟地區。

  日前,記者走進海東市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藝術節舉辦現場,仿佛置身于梨花的海洋。

  碾伯街道下寨村軟梨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現有各種梨樹15000余棵。其中,百年古樹有450余棵,種類以軟兒梨為主,還有冬果、馬奶頭、窩梨等。近年來,碾伯街道充分挖掘轄區內景區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工程和旅游扶貧等項目,改善村居環境,發展旅游產業。

  2016年至今,下寨村“梨花節”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接待游客達60萬余人,實現旅游總收入共計1000多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600多萬元。

QQ圖片20240418060839民和的桃花灼灼。石延壽 攝

  以花為媒 挖潛力

  如何充分挖掘“賞花經濟”潛力,讓“賞花+”的花期更久、花事更盛?貴德縣尕讓鄉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坐落于貴德縣東北部的尕讓鄉依山傍水,是遠近聞名的“賞花網紅地”。每歲春來,花事繁盛,滿村杏花、梨花盛開,色如云霞;ㄆ谝坏,便有游客尋芳而至,賞花踏青。

  說起貴德縣尕讓鄉的文旅發展,鄉長張偉東介紹,依托獨特的山水景觀資源優勢,尕讓鄉以山水田園風光和文旅一體化為主線,整合各類資金,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打造了以大灘村(宗喀拉則)—千戶—大磨—尕讓集鎮(尕讓面片)—關加—松巴—阿什貢—二連—黃河灘—蓆芨灘10個村為重要支點的鄉村旅游環線,提檔松巴鄉村旅游示范村配套設施,加快推動阿言麥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關加村鄉村旅游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為優化賞花、旅游體驗,尕讓鄉以旅游景區景點改造提升為首位,以打造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為契機,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把現代旅游元素融入景區提檔升級,緊密串聯沿線景區景點,建設觀景臺、露營地、旅游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做到規劃高標準、發展有空間、建設分步驟。

  同時,全面推進阿言麥文化體驗區、松巴民俗村等農文旅產業發展,對景區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城鄉建設統籌考量,實施旅游配套建設項目,配置均質化的旅游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

  世外桃源般的尕讓鄉松巴村不僅古樹、“神泉”出名,歷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子,有著釀制酩餾酒的傳統。在漫長的歲月里,松巴人勤勞樂觀,在牧養耕種之余,他們把青稞用溫暖的灶火與清冽的泉水釀成醇香的酩餾酒,氤氳的酒香,盡顯美好。

  采訪時,記者偶遇幾位遠道而來的攝影愛好者,他們剛剛拍完村莊的風姿,聽說這里有千年古樹和“神泉”,便找了來。“出游不僅為了樂趣,更是為了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這里真的很美,我們不虛此行。”

  近年來,青海各地以花為媒,串聯融合“農、文、旅、體、商、演”等多種要素,以“賞花+”拉動春日旅游再上新臺階。同時,推動重點景區研學游、鄉村游、夜間游、露營地等多種業態,精心打造網紅打卡地,發展全域旅游,提振文旅消費,讓廣大群眾和游客樂享高原醉人春意,在浪漫花海中享受“詩與遠方”。

QQ圖片20240418060846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的油菜花進入盛開期。宋翠茹 攝
推薦閱讀
2024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舉行 陳剛吳曉軍參加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全球企業共享消博會 青海企業靠產品“圈粉”
青海尖扎:“鹿鳴課堂”第三季首站開講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南:植樹添新綠 不負好時節
西寧市114名殘疾康復工作人員集體“充電”
24H熱點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權威訪談】青海如何...
【經濟聚焦】“念羊經”“發羊財” 青海藏羊產業強...
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有“醫靠” 青海扎實推進城鄉居民...
【鄉村振興在青海】果蔬采摘奏響“春天交響曲”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服務環...
2024年青海省計劃實施十大類44項民生實事工程
長江禁捕青海段取得階段性成果 涉漁重大案件零發生
以嚴明紀律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一粒金...
熱點圖片
一方好山水 滿眼皆生態——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黃南篇(中)
一方好山水 滿眼皆生...
一條“紅紐帶”凝聚發展合力
一條“紅紐帶”凝聚...
海西:綠能智算“共舞” 數字產業“齊鳴”
海西:綠能智算“共...
青海如何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重點解讀
青海如何為民營經濟...
一堂課埋下一粒種——“鹿鳴課堂”青海尖扎公開課現場特寫
一堂課埋下一粒種—...
延續文物“生命”的特殊“醫生”
延續文物“生命”的...
“念羊經”“發羊財” 青海藏羊產業強起來——“打造青字號 走好振興路”系列報道之一
“念羊經”“發羊財...
供需兩旺!一季度西寧市人力資源市場活躍
供需兩旺!一季度西...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青海日報
2024-04-18 07: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青海日報
2024-04-18 07: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 2024-04-18 07:57:45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418060814貴德梨花。宋翠茹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民和的桃花,貴德的梨花,化隆的杏花……從三月中旬起,踏春賞花成為青海人外出游玩消費的熱門選擇。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賞花經濟”熱度在線,僅清明假期,賞花類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391%。

  伴隨“賞花經濟”持續升溫,青海省大力推進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逐漸形成“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全省各地以花為媒,創新融合農家樂、采摘等多種業態,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休閑農業轉型,打造集休閑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全新體驗。

  如今,熱鬧“花事”從枝頭到村民腰包,讓村民實現增收。

QQ圖片2024041806082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隆治鄉橋頭村的梨花開了。石延壽 攝

  以花增色 春意濃

  春有約,花不誤。4月15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海省春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動暨海南·貴德第十八屆黃河文化旅游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開帷幕。

  梨花盛放,和春而來,美麗的貴德迎來一年一度的“頂流時刻”,一場美好的“賞春之旅”正式出發。

  賞梨花,可以是一場專程趕赴的視覺盛宴,也可以是一次田園的驚艷偶遇。開幕當日,記者來到貴德縣黃河奇石苑,沿著曲徑漫步,潔白的梨花競相綻放,分外美麗,令人贊嘆不絕。游客紛紛拿出手機與花合影,還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尋找心儀的角度進行拍攝。

  春風撲面,梨花勝雪,簇簇吐芳,如此唯美的畫面不由使人想起古人穆清叔“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清香來玉樹,白蟻泛金甌”的詩句來。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如今,貴德已成為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沃土,農業種植轉換為觀光旅游、休閑旅游,整個旅游市場繁花似錦。

  在青海,像貴德這樣的花海美景如春花一樣綻放,足以承包人們整個春天的出行賞花。

  今春,海東市各大景區花開爛漫,客流如織。據了解,海東市春季賞花客流結構以省內游客為主,城市休閑游、近郊周邊游比例上升,家庭自駕游成為旅游市場主力。

  人們紛紛外出踏青、賞花,雙樹村、紅光村、班彥村等紅色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游”熱門首選,“民俗文化”成為引領假日的別樣風景。

  海東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布局,著力打造以樂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鵑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資源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環鄉村旅游集聚區、環城鄉村旅游集聚帶。

  人間四月,芳菲肆意。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一片片、一層層……全省各地游客踏青賞花,相約走進美麗村莊,走進田園畫卷,盡享馥郁芳香,放飛愉悅心情。

QQ圖片20240418060831小朋友在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的親子樂園玩耍。宋翠茹 攝

  以花致富 好景長

  貴德梨花久負盛名。一年一度的黃河文化旅游季盛開在花季,不僅成為地方文旅的響亮品牌,而且成為青海推進鄉村旅游經濟的重要載體。

  以花為媒,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農家餐館、民宿、采摘園……有力促進了就地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4月15日,記者走進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眼前一片片潔白的梨花,如云似雪。遠遠望去,油菜花連綿成片,在微風中泛起金色波浪,與胡楊樹交相輝映,扮靚田園風光,盡顯生態之美。前來踏青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家徜徉于花海拍照“打卡”,陶醉在春日鄉村的美好風光里。

  “十年前,我還是河陰鎮的大學生村官,初到這里時,感覺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村民生活條件一般。今年3月,再次來到這里時,感覺小村莊已經發展起來了,和過去真是不一樣了!”如今任河陰鎮黨委副書記的李燕十分感慨。

  賞花的人多了,農家餐館、民宿也隨繁花一道,在小村莊內次第“盛開”。“節假日來玩的游客很多,到我們這里吃飯的人也多,最高一天的純利潤有1000多塊錢哩!”紅柳灘村蜜蜂農家院的老板告訴記者。

  身處黃河岸邊的紅柳灘村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色,依托賞花經濟的發展,當地村民獲得了良好收益。此外,采摘園也是人們選擇在這里體驗農耕生活的好去處。燒烤、露營、康養、垂釣、游玩一體化,紅柳灘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已成為集生態養生、田園風光、休閑度假、休閑垂釣、親子樂園、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藝術傳播等產業鏈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

  “向‘沉浸式’方向深耕‘賞花經濟’,圍繞賞花目的地,我們引導各村村民從事農家樂菜館、農副產品銷售、農家民宿、生態養殖種植等附加產業,形成了‘油菜花經濟圈’,為鄉村增添色彩,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新亮點。”貴德縣河陰鎮黨委書記蘇勝告訴記者。

  貴德縣河陰鎮結合鄉村振興,立足特色優勢,以花致富,以節邀客,探索“賞花+采摘”“賞花+露營”等旅游多元化模式,積極構建觀賞游玩、采摘加工、文化休閑等新業態,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賞花經濟新路徑逐漸清晰。

  為了提高“花海”含金量,延長賞花產業鏈,聚人氣、促消費、增收入,河陰鎮大力完善各村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接待能力,讓“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放眼青海,“以花致富”的還有河湟地區。

  日前,記者走進海東市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藝術節舉辦現場,仿佛置身于梨花的海洋。

  碾伯街道下寨村軟梨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現有各種梨樹15000余棵。其中,百年古樹有450余棵,種類以軟兒梨為主,還有冬果、馬奶頭、窩梨等。近年來,碾伯街道充分挖掘轄區內景區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工程和旅游扶貧等項目,改善村居環境,發展旅游產業。

  2016年至今,下寨村“梨花節”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接待游客達60萬余人,實現旅游總收入共計1000多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600多萬元。

QQ圖片20240418060839民和的桃花灼灼。石延壽 攝

  以花為媒 挖潛力

  如何充分挖掘“賞花經濟”潛力,讓“賞花+”的花期更久、花事更盛?貴德縣尕讓鄉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坐落于貴德縣東北部的尕讓鄉依山傍水,是遠近聞名的“賞花網紅地”。每歲春來,花事繁盛,滿村杏花、梨花盛開,色如云霞;ㄆ谝坏剑阌杏慰蛯し级,賞花踏青。

  說起貴德縣尕讓鄉的文旅發展,鄉長張偉東介紹,依托獨特的山水景觀資源優勢,尕讓鄉以山水田園風光和文旅一體化為主線,整合各類資金,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打造了以大灘村(宗喀拉則)—千戶—大磨—尕讓集鎮(尕讓面片)—關加—松巴—阿什貢—二連—黃河灘—蓆芨灘10個村為重要支點的鄉村旅游環線,提檔松巴鄉村旅游示范村配套設施,加快推動阿言麥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關加村鄉村旅游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為優化賞花、旅游體驗,尕讓鄉以旅游景區景點改造提升為首位,以打造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為契機,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把現代旅游元素融入景區提檔升級,緊密串聯沿線景區景點,建設觀景臺、露營地、旅游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做到規劃高標準、發展有空間、建設分步驟。

  同時,全面推進阿言麥文化體驗區、松巴民俗村等農文旅產業發展,對景區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城鄉建設統籌考量,實施旅游配套建設項目,配置均質化的旅游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

  世外桃源般的尕讓鄉松巴村不僅古樹、“神泉”出名,歷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子,有著釀制酩餾酒的傳統。在漫長的歲月里,松巴人勤勞樂觀,在牧養耕種之余,他們把青稞用溫暖的灶火與清冽的泉水釀成醇香的酩餾酒,氤氳的酒香,盡顯美好。

  采訪時,記者偶遇幾位遠道而來的攝影愛好者,他們剛剛拍完村莊的風姿,聽說這里有千年古樹和“神泉”,便找了來。“出游不僅為了樂趣,更是為了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這里真的很美,我們不虛此行。”

  近年來,青海各地以花為媒,串聯融合“農、文、旅、體、商、演”等多種要素,以“賞花+”拉動春日旅游再上新臺階。同時,推動重點景區研學游、鄉村游、夜間游、露營地等多種業態,精心打造網紅打卡地,發展全域旅游,提振文旅消費,讓廣大群眾和游客樂享高原醉人春意,在浪漫花海中享受“詩與遠方”。

QQ圖片20240418060846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的油菜花進入盛開期。宋翠茹 攝
作者 宋翠茹 倪曉穎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