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青海: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
——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建設發展觀察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羋嶠 張鵬
發布時間:2024-04-25 07:42:16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對我國能源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發展清潔能源是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青海“水豐、光富、風好、地廣”能源資源富集,是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要地,青海有責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責任在肩,如同箭在弦上。青?茖W審視自身,依托資源,掌握關鍵技術,得出結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當下,數字賦能是青海能源發展,產業升級,社會進步的關鍵。

  當下,數字化浪潮勢不可擋,當“清潔能源”遇到“數字算力”,當“能源富集”遇到“降碳發展”,青海建立了一個怎樣的能源數字生態環境?青海又將如何回應行業與人民對“能源+算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期待?

360截圖20240425061409473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外景。張鵬 攝

  全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浪淘沙”

  當下,當提及“能源大數據中心”,尋常百姓或許會感到陌生,其實從2020年起,這個詞語就開始自帶高光。那時,新基建政策出臺,數字化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又一選擇。為此,通過新基建的建設,不論老行業謀求新發展,又或是新行業實現新突破,各行各業都在借力數字化探尋發展先機。

  恰逢中國在國際世界展現大國擔當,提出“雙碳”目標,為了實現“雙碳+新基建”的協同發展,打造能源大數據中心正是各省份貫徹新政策的具體實踐,也是全國各地追逐布局的重點。

  海上風已起,發展逐浪來。一時間,山東省東營、淄博、臨沂等地能源大數據中心先后揭牌成立;重慶市北碚區、合川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掛牌成立;安徽省首個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揭牌;福建省東南能源大數據中心揭牌……一座座能源大數據中心如春筍般崛起,其中,就有青海省,青海聚焦全國能源發展系列挑戰,依托自身清潔能源發展先天優勢,推動國內首個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建立。

  時間如梭,5年發展關鍵期已過,縱觀各地能源大數據中心發展:有的已成功完成大屏可視化功能的開發,收集人口、經濟、能源等宏觀數據,分析用能特點、產業用能特征、行業用能趨勢,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能源數據生活;有的已融合經濟社會、政務、環境、氣象等行業、領域的相關數據,為社會高質量用能,做出具體指導,充分發揮能源數據中心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但有的效用甚微。

  全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如“大浪淘沙”。發展能源大數據中心,不僅要有明確的思路,還要與時俱進,更要有符合當地能源發展的技術支撐。

  看青海,在發展機遇面前,先立后破、敢破敢立,以數字算力為抓手,成立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不僅實現了全省碳排放數據的采集、挖掘、監測、分析、共享和應用工作。更通過不間斷的開發各種算力模塊為全省碳排放監測、碳普惠、碳交易、碳金融、碳信用業務提供數據服務支撐。

  國網青海電力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聚焦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以能源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數字算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青海清潔能源得到迅猛發展,開發利用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今天,青海已從全國眾多能源大數據中心發展大部隊中脫穎而出。階段性的成功令人喜悅,但冷靜過后加以分析,任何數據中心的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浪潮還在不斷沖刷,發展任重道遠!

360截圖20240425061423365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場定日鏡。殷之皓 攝

  青海成功建立清潔能源數據“生態圈”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提到,新時代的能源發展,要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著力推動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技術的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4月18日,走進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一個巨型大屏實現了全省446座電站集中監控,數字管控。當畫面切換到海拔4300多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通過鏡頭可以看到,春意盎然的季節,這里卻是枯黃的干草,看不到一絲綠意。不禁讓人感嘆,高海拔條件的艱苦。

  曾經在該電站值班的值班員趙蓮兄如今坐在大屏前,回憶起自己值班時的日子:“電站外圍都是荒草,四周是山包圍著山,狂風吹得臉上如同刀割,連飲用水都得從縣城搬運,一天看不到人,不僅要克服身體上的高原反應,還要克服內心的孤獨感,F在,青海光伏電站‘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運用不僅為能源企業降本增效,更是對電站工作人員的‘解放’。”

  青?稍偕茉捶N類全、儲量大、分布廣,開發利用條件好,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青海,不論是光伏還是光熱、風力發電,場站基本都地處高海拔、高寒缺氧、環境惡劣地區。

  目前看,數字賦能是青海能源發展的最優解!

  自從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創建應用“大云物移智鏈”,建成國內首個貫穿“源網荷儲”全產業鏈的,集數據采集、存儲、服務、運營為一體的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了電站集中監控、集中功率預測、發電設備健康診斷等功能,創建了適應能源與數字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模式。

  負責運維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的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負責人金金介紹,目前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引入開發團隊25個,服務對象超過290家,建成面向新能源、電網、負荷等對象的服務應用23類,匯集數據1.3PB。依托大數據平臺,推進省內能源數據資源共享,實現全省能源結構態勢感知、發電能力分析研判,打造清潔能源監測全景視圖,初步建成覆蓋源網荷儲的能源產業鏈“生態圈”,實現了青海能源產業鏈各方共生共贏。

  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青海全力打造能源“智慧大腦”,不僅讓清潔能源發展更加人性化,同時還用一張“數字網”讓“科學用能、高效用能”從理想照進現實。

  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廣明表示:“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將在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的堅強領導下,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秉承‘平臺開放共享、生態共生共贏’建設理念,匯集源網荷儲規;瘮祿,深挖大數據價值,著力構建覆蓋能源生產、傳輸、轉化到消費全產業鏈生態圈,數字賦能推動能源智慧化轉型,服務青海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360截圖20240425061436695國網青海電力施工人員在青豫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開展施工作業。王國棟 攝

  青海開放數據鏈創新產業“發展路徑”

  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信息革命有力推動社會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其中,數字變革正是一業興帶來百業旺的核心力量。

  在青海,正是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通過8200平方米的面積、1102個機架、2799個計算節點,為全省清潔能源產業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數據算力支撐。

  在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集控大廳,“一個數據網”“一張智慧屏”“一組發展數”經過全過程數字算力分析后清晰地展示著企業用能智慧管控、重點企業碳排放監測統計、三江源清潔供暖等產業發展情況。實時跳動的數據真正讓青海能源與產業發展做到“心中有數”。

  以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起點,來到與其相連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在企業集中控制室,只見監控電腦上實時顯示著各種分析柱狀圖。

  鹽湖海納水泥首席專家楊金胡指著屏幕說:“這是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結合企業生產需求從能效管理方面入手,在水泥生產線上加裝用能檢測設備,并結合DCS過程控制數據、質量數據等信息的綜合管控一體化系統。通過該平臺,可以對生產、機、電、工藝、質量各個生產環節的用能進行綜合分析和管控,優化成本,節能降耗。”

  水泥行業是傳統高能耗產業,就鹽湖海納來說企業水泥生產用電費用占水泥生產成本的20%,隨著國家《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實施,以及在“雙碳”+“雙控”政策下,降耗勢在必行。而青海從水泥行業入手,以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加大模塊算力創新,開拓了青海傳統企業創新發展新路徑。

  據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統計,目前,已接入省內金圓、鹽湖海納2家企業,5個廠區,9條生產線。已經構建包含水泥生產中煤耗、電耗、產量、質量、環保、工藝要求等重要參數的融合分析模型,加強行業能效對標分析,挖掘節能潛力,推動低耗、低碳綠色生產,助力省內規上企業實現能碳“雙控”。典型企業年均節電350萬千瓦時,節煤10萬噸,折算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

  透過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可以看到,青海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正在帶動科技進步創新和行業深刻變革不斷發展,并加速推進能源行業和傳統產業發展由量變轉向質變。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青海將以數字算力為依托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手記】青海能源算力如何“借勢而上”

   進入新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發展大勢,圍繞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駛入快車道。

  一時間,祖國各地數字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強大的數字產業為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賽道,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新平臺,為創新發展營造了新生態。掌握核心技術,推動能級躍升,成為各地區發展的關鍵任務。

  其實,在這輪產業變革中,身處高原內陸的青海反而是最適合、也最應該借力數字化,創造新發展的地區。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海拔高、空氣稀薄,然而青海資源富集,又亟需高端人才、先進技術高效開發,為祖國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但是,青海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后,很難聚集高端技術人才。為此,數字是縮短青海與沿海地區距離,使用核心技術、解放人力的最優選擇。

  今天,隨著新基建、數字中國等政策的持續推進,青海也順勢而為從青海清潔能源出發為優勢產業灌入數字力量,推動高效發展。但是,數字產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有新技術的涌現。青海能源數字算力雖已高調啟航,若想保持持久的領先發展,還需政府、社會、企業、高校等多方努力,打造青海能源算力盛世。

  為此,政府應深化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做好能源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創新體制機制,充分吸納能源行業現有標準,構建能源大數據中心配套標準體系;現有能源大數據中心,應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建立數據采集匯聚標準,做好能源數據治理,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和常態化監測;清潔能源生產企業應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打造創新工作生態,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和人才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實驗研究、應用場景驗證和示范產品孵化。

  高效發展,算力先行。青海正在從能源算力起步,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我們相信,這一力量將加速融合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推薦閱讀
陳剛在海西州格爾木市調研
吳曉軍在西寧調研工業企業運行情況
《青海省安全生產條例》新聞發布會召開
青海同仁:譜寫生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省委宣傳部2024年公開遴選公務員考試成績通知
關于征集第六屆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的通知
西寧在全省率先上線“黨建云圖”賦能基層治理
西寧市舉行“4·23世界讀書日”啟動儀式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一根線...
【祖國好 家鄉美】用心守護,給婦幼“家”的溫暖
青海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首季“開門紅”一產增加值增...
辦好民生實事 守護百姓健康——2024年民生實事健康...
【經濟聚焦】“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權威訪談】青海如何...
【經濟聚焦】“念羊經”“發羊財” 青海藏羊產業強...
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有“醫靠” 青海扎實推進城鄉居民...
【鄉村振興在青海】果蔬采摘奏響“春天交響曲”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服務環...
熱點圖片
【祖國好 家鄉美】杏花疏影間傳唱團結佳話
【祖國好 家鄉美】杏...
【國土綠化 美化家園】青海互助:今春80萬株綠植“妝扮”綠色土鄉
【國土綠化 美化家園...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一根線纜的“追光”腳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七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權威訪談】穩中有進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打下良好基礎——2024年青海經濟“首季報”解讀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
【農經觀察】探索“村房短住”體驗別樣鄉村生活
【農經觀察】探索“...
夜訪鐵路鋼軌“塑型師”
夜訪鐵路鋼軌“塑型師”
全國青年女子手球冠軍走進西寧校園
全國青年女子手球冠...
【一線故事】接力幫扶,交出滿意的駐村答卷
【一線故事】接力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青海: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
——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建設發展觀察

青海日報
2024-04-25 07:4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青海: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
——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建設發展觀察

青海日報
2024-04-25 07:4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青海: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
——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建設發展觀察

  • 2024-04-25 07:42:16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對我國能源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發展清潔能源是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青海“水豐、光富、風好、地廣”能源資源富集,是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要地,青海有責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責任在肩,如同箭在弦上。青?茖W審視自身,依托資源,掌握關鍵技術,得出結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當下,數字賦能是青海能源發展,產業升級,社會進步的關鍵。

  當下,數字化浪潮勢不可擋,當“清潔能源”遇到“數字算力”,當“能源富集”遇到“降碳發展”,青海建立了一個怎樣的能源數字生態環境?青海又將如何回應行業與人民對“能源+算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期待?

360截圖20240425061409473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外景。張鵬 攝

  全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浪淘沙”

  當下,當提及“能源大數據中心”,尋常百姓或許會感到陌生,其實從2020年起,這個詞語就開始自帶高光。那時,新基建政策出臺,數字化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又一選擇。為此,通過新基建的建設,不論老行業謀求新發展,又或是新行業實現新突破,各行各業都在借力數字化探尋發展先機。

  恰逢中國在國際世界展現大國擔當,提出“雙碳”目標,為了實現“雙碳+新基建”的協同發展,打造能源大數據中心正是各省份貫徹新政策的具體實踐,也是全國各地追逐布局的重點。

  海上風已起,發展逐浪來。一時間,山東省東營、淄博、臨沂等地能源大數據中心先后揭牌成立;重慶市北碚區、合川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掛牌成立;安徽省首個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揭牌;福建省東南能源大數據中心揭牌……一座座能源大數據中心如春筍般崛起,其中,就有青海省,青海聚焦全國能源發展系列挑戰,依托自身清潔能源發展先天優勢,推動國內首個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建立。

  時間如梭,5年發展關鍵期已過,縱觀各地能源大數據中心發展:有的已成功完成大屏可視化功能的開發,收集人口、經濟、能源等宏觀數據,分析用能特點、產業用能特征、行業用能趨勢,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能源數據生活;有的已融合經濟社會、政務、環境、氣象等行業、領域的相關數據,為社會高質量用能,做出具體指導,充分發揮能源數據中心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但有的效用甚微。

  全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如“大浪淘沙”。發展能源大數據中心,不僅要有明確的思路,還要與時俱進,更要有符合當地能源發展的技術支撐。

  看青海,在發展機遇面前,先立后破、敢破敢立,以數字算力為抓手,成立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不僅實現了全省碳排放數據的采集、挖掘、監測、分析、共享和應用工作。更通過不間斷的開發各種算力模塊為全省碳排放監測、碳普惠、碳交易、碳金融、碳信用業務提供數據服務支撐。

  國網青海電力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聚焦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以能源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數字算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青海清潔能源得到迅猛發展,開發利用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今天,青海已從全國眾多能源大數據中心發展大部隊中脫穎而出。階段性的成功令人喜悅,但冷靜過后加以分析,任何數據中心的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浪潮還在不斷沖刷,發展任重道遠!

360截圖20240425061423365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場定日鏡。殷之皓 攝

  青海成功建立清潔能源數據“生態圈”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提到,新時代的能源發展,要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著力推動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技術的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4月18日,走進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一個巨型大屏實現了全省446座電站集中監控,數字管控。當畫面切換到海拔4300多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通過鏡頭可以看到,春意盎然的季節,這里卻是枯黃的干草,看不到一絲綠意。不禁讓人感嘆,高海拔條件的艱苦。

  曾經在該電站值班的值班員趙蓮兄如今坐在大屏前,回憶起自己值班時的日子:“電站外圍都是荒草,四周是山包圍著山,狂風吹得臉上如同刀割,連飲用水都得從縣城搬運,一天看不到人,不僅要克服身體上的高原反應,還要克服內心的孤獨感,F在,青海光伏電站‘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運用不僅為能源企業降本增效,更是對電站工作人員的‘解放’。”

  青?稍偕茉捶N類全、儲量大、分布廣,開發利用條件好,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青海,不論是光伏還是光熱、風力發電,場站基本都地處高海拔、高寒缺氧、環境惡劣地區。

  目前看,數字賦能是青海能源發展的最優解!

  自從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創建應用“大云物移智鏈”,建成國內首個貫穿“源網荷儲”全產業鏈的,集數據采集、存儲、服務、運營為一體的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了電站集中監控、集中功率預測、發電設備健康診斷等功能,創建了適應能源與數字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模式。

  負責運維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的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負責人金金介紹,目前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引入開發團隊25個,服務對象超過290家,建成面向新能源、電網、負荷等對象的服務應用23類,匯集數據1.3PB。依托大數據平臺,推進省內能源數據資源共享,實現全省能源結構態勢感知、發電能力分析研判,打造清潔能源監測全景視圖,初步建成覆蓋源網荷儲的能源產業鏈“生態圈”,實現了青海能源產業鏈各方共生共贏。

  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青海全力打造能源“智慧大腦”,不僅讓清潔能源發展更加人性化,同時還用一張“數字網”讓“科學用能、高效用能”從理想照進現實。

  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廣明表示:“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將在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的堅強領導下,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秉承‘平臺開放共享、生態共生共贏’建設理念,匯集源網荷儲規;瘮祿,深挖大數據價值,著力構建覆蓋能源生產、傳輸、轉化到消費全產業鏈生態圈,數字賦能推動能源智慧化轉型,服務青海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360截圖20240425061436695國網青海電力施工人員在青豫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開展施工作業。王國棟 攝

  青海開放數據鏈創新產業“發展路徑”

  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信息革命有力推動社會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其中,數字變革正是一業興帶來百業旺的核心力量。

  在青海,正是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通過8200平方米的面積、1102個機架、2799個計算節點,為全省清潔能源產業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數據算力支撐。

  在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集控大廳,“一個數據網”“一張智慧屏”“一組發展數”經過全過程數字算力分析后清晰地展示著企業用能智慧管控、重點企業碳排放監測統計、三江源清潔供暖等產業發展情況。實時跳動的數據真正讓青海能源與產業發展做到“心中有數”。

  以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起點,來到與其相連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在企業集中控制室,只見監控電腦上實時顯示著各種分析柱狀圖。

  鹽湖海納水泥首席專家楊金胡指著屏幕說:“這是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結合企業生產需求從能效管理方面入手,在水泥生產線上加裝用能檢測設備,并結合DCS過程控制數據、質量數據等信息的綜合管控一體化系統。通過該平臺,可以對生產、機、電、工藝、質量各個生產環節的用能進行綜合分析和管控,優化成本,節能降耗。”

  水泥行業是傳統高能耗產業,就鹽湖海納來說企業水泥生產用電費用占水泥生產成本的20%,隨著國家《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實施,以及在“雙碳”+“雙控”政策下,降耗勢在必行。而青海從水泥行業入手,以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加大模塊算力創新,開拓了青海傳統企業創新發展新路徑。

  據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統計,目前,已接入省內金圓、鹽湖海納2家企業,5個廠區,9條生產線。已經構建包含水泥生產中煤耗、電耗、產量、質量、環保、工藝要求等重要參數的融合分析模型,加強行業能效對標分析,挖掘節能潛力,推動低耗、低碳綠色生產,助力省內規上企業實現能碳“雙控”。典型企業年均節電350萬千瓦時,節煤10萬噸,折算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

  透過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可以看到,青海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正在帶動科技進步創新和行業深刻變革不斷發展,并加速推進能源行業和傳統產業發展由量變轉向質變。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青海將以數字算力為依托構建“智慧大腦”編織算“綠”圖譜,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手記】青海能源算力如何“借勢而上”

   進入新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發展大勢,圍繞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駛入快車道。

  一時間,祖國各地數字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強大的數字產業為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賽道,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新平臺,為創新發展營造了新生態。掌握核心技術,推動能級躍升,成為各地區發展的關鍵任務。

  其實,在這輪產業變革中,身處高原內陸的青海反而是最適合、也最應該借力數字化,創造新發展的地區。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海拔高、空氣稀薄,然而青海資源富集,又亟需高端人才、先進技術高效開發,為祖國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但是,青海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后,很難聚集高端技術人才。為此,數字是縮短青海與沿海地區距離,使用核心技術、解放人力的最優選擇。

  今天,隨著新基建、數字中國等政策的持續推進,青海也順勢而為從青海清潔能源出發為優勢產業灌入數字力量,推動高效發展。但是,數字產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有新技術的涌現。青海能源數字算力雖已高調啟航,若想保持持久的領先發展,還需政府、社會、企業、高校等多方努力,打造青海能源算力盛世。

  為此,政府應深化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做好能源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創新體制機制,充分吸納能源行業現有標準,構建能源大數據中心配套標準體系;現有能源大數據中心,應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建立數據采集匯聚標準,做好能源數據治理,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和常態化監測;清潔能源生產企業應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打造創新工作生態,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和人才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實驗研究、應用場景驗證和示范產品孵化。

  高效發展,算力先行。青海正在從能源算力起步,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我們相信,這一力量將加速融合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作者 羋嶠 張鵬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