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非遺進校園讓師生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非遺展演讓群眾近距離體驗非遺魅力……6月以來,我省各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推動我省非遺資源和保護成果共享。
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月期間,省圖書館在虎臺小學舉辦“品非遺之美 傳文化之根”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冶生蓮通過現場知識講解、作品欣賞、實踐體驗等形式,向學生們介紹了青繡的發展歷史、制作技藝以及青海各民族刺繡的特點,帶領學生在一針一線中了解指尖上的文化傳承。
省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化館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宣傳展示活動,集中展示了海西州刺繡類、服飾類、首飾類、雕刻類、特色美食等多個門類的非遺項目,通過各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講解、群眾參與體驗的方式,讓游客和群眾了解非遺知識,感受非遺魅力。
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組織黃南州文化館、民族歌舞團舉辦藏戲、扎木念、彈唱、民歌等非遺項目展演,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與藝術相結合,讓傳統藝術在舞臺上煥發出新光芒。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全面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積極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非遺保護傳承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各地通過采取多種保護方式,在四級名錄體系建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非遺傳承人群研培,非遺數字化保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非遺就業工坊建設,青繡品牌打造提升等方面支持、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非遺保護工作,形成了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