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市組織開展聯合黨日活動。玉樹市委組織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黨。
近年來,青海黨建領域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地方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在青海的執政根基愈發牢固。
夯實執政之基 建強戰斗堡壘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加強組織建設,黨員是關鍵。青海高度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從嚴從實把好黨員“入口關”,有效發揮黨內政治生活“熔爐”作用,打造了一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的黨員隊伍,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強建好。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基層黨組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組織振興,鄉村振興才能有堅強的領導力量。
青海始終把黨的建設貫穿鄉村振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制定出臺《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在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下設“鄉村組織和人才振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組”,進一步強化對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系統謀劃。把提升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作為根本要求,結合換屆“回頭看”和鄉村班子屆中分析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整頓,通過舉辦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主題省級示范培訓班和能力提升培訓班、實施村干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持續強化“頭雁”隊伍建設。同時建立健全村(社區)“兩委”成員考核機制,進一步優化村干部報酬體系,搭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考錄鄉鎮公務員和考核聘用鄉鎮事業編制工作人員通道,全面加強支部建設和村干部隊伍管理,夯實筑牢鄉村振興的一線堡壘。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青海抓住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這個重要引擎,在鞏固村集體經濟全面“破零”成果的基礎上,實施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通過強化制度保障、用好中央財政扶持資金、夯實人才支撐等舉措,著力解決發展質量不高、經營規模小、同質化現象突出等問題,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隨著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蓬勃興起,“兩企三新”正在成為基層黨建新的重要陣地。青海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全方位推動“兩企三新”黨建工作,不斷充實優化“兩新”工委委員單位,建立健全兩新行業黨建機構,24個行業黨委相繼成立。各地通過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派員幫建、龍頭領建等多種方式,在工業園區、城市“商圈”等新興領域中加大黨組織組建力度。針對建不了的,通過開展黨群共建,采取建立群團組織等途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推優入黨工作,并在制度保障、黨務工作者培訓、陣地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強“兩企三新”黨建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伴隨我省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基本完成,全省兩新組織工作成為省委社會工作部重要職能之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也邁入新階段。
嚴把選拔標尺 完善任用體系
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
修訂《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質考察辦法》,在原有考察方式的基礎上,增加聽取支部意見、探索“家訪式”考察、政治公開承諾、正反向測評等措施;制定《省管廳級黨政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檔案管理暫行辦法》,在如何增強政治表現識別的精準性、采集手段和程序的可行性、結果使用的導向性等方面先行先試;制定《黨委(黨組)推薦省管干部人選暫行辦法》,對推薦人選資格條件、推薦程序、推薦紀律等作出規定……青海持續完善選人用人制度機制,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質量關,堅決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把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貫穿選人用人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堅持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緊緊圍繞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產業“四地”等重大戰略,以及全省“十四五”發展和領導班子建設長遠需要,根據各地區功能定位和各單位核心業務選干部、配班子,并有針對性地補充專家型、復合型領導干部,確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讓配出來的班子適應時代要求、符合事業需要。
圍繞干部選拔任用、年輕干部選育、干部監督管理和干部考核,加強配套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持續完善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制度體系。同時,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并重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定實施細則,聚焦貫徹落實中央關心關愛高海拔地區干部相關政策,研究制定20項具體措施,圍繞健康保健、工資待遇、職務職級并行、帶薪年休假、生活保障等方面出臺46項配套制度,通過一系列關心關愛舉措,為廣大干部營造了安身、安心、安業的良好環境。
人才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青海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優化頂層設計持續大力“擴容”,主動融入國家引才計劃,加大綠色算力、清潔能源、鹽湖產業、高原醫學等特色優勢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建立“昆侖英才卡”服務機制,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深入實施“昆侖英才”行動計劃,高質量舉辦青年英才研修班、青年英才論壇、人才項目洽談會,認真抓好“校園引才”工作,推動人才工作擴容蓄能邁出堅實步伐。
深化機構改革 提升治理效能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部署。
召開全省機構改革工作推進會議,成立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省委社會工作部,省鄉村振興局整體劃入省農業農村廳,組建省政府國資委、省數據局……2024年伊始,青海省機構改革按下了加速鍵,從加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出發審視謀劃推進改革,著力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重大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
青海始終以黨中央精神引領改革航向,省委常委會高位推動,建立領導和協調機制,強化上下一盤棋,加強各領域各層級改革整體設計和系統安排,出臺《青海省機構改革工作方案》及“1(省級)+8(市州)+N(縣市及相關領域)”改革方案,一攬子部署推進機構改革。
著眼建立上下貫通、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統籌省市(州)縣鄉四個層級,統籌黨政機構、人口小縣、綜合行政執法、鄉鎮(街道)和議事協調機構五個方面,聚焦金融、社會工作、數據管理、農業農村、老齡、知識產權、國資監管、文物保護等重點領域,調整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構建適應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機構職能體系。
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要求貫穿機構改革全過程,開展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預防教育,部署推進機構改革條條干預問題專項治理,在全省范圍內通報典型案例,打好違規違紀問題“預防針”,創造嚴肅嚴謹嚴格氛圍,不折不扣推動落實機構改革各項任務。
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歷時一年多,青海各級各領域機構改革已基本完成,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機構職能體系更加高效,基層治理根基進一步夯實,體制機制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風起帆揚,奮楫爭先。新時代新征程,青海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加強黨建領域的改革創新,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