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脫貧后的鄉村“主陣地”該如何鞏固?近年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通過推行“大黨建大聯建”機制,持續筑牢戰斗堡壘、建強干部隊伍、健全治理體系,黨支部帶頭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大黨建大聯建’機制改變了農牧民群眾的觀念和習慣,村里的垃圾少了,庭院干凈整潔了,鄰里矛盾少了,關系更和諧了,游手好閑的人少了,主動參與村級治理的志愿者多了。”吉曲鄉黨委書記阿斌說。
今年以來,囊謙縣緊緊圍繞省委基層黨建“六個一”工作要求,通過現場觀摩、交流經驗、互動提升,培育五星黨支部14個。結合黨紀學習教育,進一步抓實黨員教育培訓,聚焦8大領域內黨員教育培訓,依托“青土村省級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強村導師團”“百名干部下鄉”活動,組織各級黨組織舉辦集中輪訓班11期,培訓農牧民黨員3050人。以鄉鎮機關黨支部為核心,村(社區)黨支部為輔,推行“大黨建大聯建”機制,引導各級黨組織深入開展“支部共建”活動50余批次。全覆蓋推行“一聯雙幫”工作機制,選聘6563名基層治理網格員,以共駐共建為抓手,常態化組織黨員干部到幫扶村、駐地社區開展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平安建設等工作。
同時,建立以村黨支部為主導,駐村隊員為主力的集中排查、日常監管、農戶申報相結合的下沉走訪方式,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開展返貧致貧風險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消除,“一對一”包保,送關懷送服務。
娘拉鄉多倫村村民保尕今年76歲,無兒無女,身患重病,以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2019年,保尕摘掉了貧困帽,鑒于他依然存在返貧風險,娘拉鄉將其列為“脫貧監測戶”予以重點關注和幫扶。保尕年紀越來越大,村民勸他去敬老院,他卻笑著拒絕:“縣里、村里的干部都經常來看我,送米面油、送被褥,他們比親人還親。”
保尕打開自己的“小金庫”,除一疊錢外,還有繼續享受脫貧政策的“綠卡”、養老金卡、銀行卡,這一張張卡為他上了多重保險,從扶貧產業分紅、草山獎補,到低保、基本養老金,保尕年收入18500元。此外,鄉里協調相關部門為新蓋的房子做了防水和保暖,村里給打了衣柜櫥柜,生活蒸蒸日上。
“大病、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家庭最容易返貧,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要多給他們關懷。”娘拉鄉黨委書記李岱基介紹。
21歲村民達哇才仁在外地上大學,每個假期回家,村里都有新變化,他由衷贊嘆:“黨和政府帶領得好,治理有方,負責到位,村民生活越來越好,走到哪都不如自己家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