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楊紅霞
發布時間:2024-11-19 06:35:27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15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1畝約合0.067公頃),其中,蔬菜24.23萬畝,油菜0.16萬畝,其他農作物11.61萬畝。

  為高效推動復種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菜籃子”市長責任制,優化復種結構,堅持“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草則草”原則,重點發展蔬菜、綠肥等作物復種,提高耕地復種指數,構建高效種植模式。各地按照實際,合理選擇“馬鈴薯+蔬菜、蠶豆+蔬菜”等多種復種模式,實現應種盡種。

  為充分發揮農業重大技術推廣項目優勢,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種養結合模式,按照“高校+科研院所+推廣單位”三位協作原則,構建“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層農技推廣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鏈條式技術推廣服務模式,持續強化復種模式創新研究及示范推廣。為提高復種關鍵技術到位率,集中開展“蠶豆+”“油菜+”復種模式培訓班10次,累計培訓新型經營主體1100余人次。

  同時,在新建高標準農田地塊,將復種豆科作物與培肥地力相結合,促進復種面積增加。依托輪作倒茬、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推進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促進農機農藝融合,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推薦閱讀
甘肅省黨政代表團來青考察
吳曉軍:更好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青海樂都:山泉水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青海:前三季度民營經濟增加值1055.6億元
關于青海省首屆“十佳期刊”推薦結果的公示
第34屆中國新聞獎 18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西寧市推廣示范種植高品質冷涼蔬菜50余種
青海湟源舉辦農家樂技能提升培訓班
24H熱點
青海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
青海全面啟動2024年“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
青海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走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
工業高質量發展澎湃新動能——青海前三季度經濟亮...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大貓谷”里尋“大貓”...
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再升級 ...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全省有效銜接工作調度暨考核部署會召開 打好鄉村全...
【對口援青】蘇青“組團式”教育幫扶從“參與式”...
青海樂都:山泉水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熱點圖片
青海鋁產業正在向高附加值邁進
青海鋁產業正在向高...
“換新”風勁吹 “消費”潮涌來 ——青海前三季度經濟亮點觀察②
“換新”風勁吹 “消...
玉樹曲麻萊:垃圾回收分類 守護綠水青山
玉樹曲麻萊:垃圾回...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河湖長制”為筆 繪就幸福河湖畫卷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映紅振興路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鄉村振興在青海】追逐光 成為光 散發光
【鄉村振興在青海】...
【祖國好 家鄉美】扎西加:不輟耕耘 啟智育人
【祖國好 家鄉美】扎...
【生態觀察】漫山沙棘好風景
【生態觀察】漫山沙...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

青海日報
2024-11-19 06: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

青海日報
2024-11-19 06: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

  • 2024-11-19 06:35:27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15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河湟溫暖灌區農作物復種面積達36萬余畝(1畝約合0.067公頃),其中,蔬菜24.23萬畝,油菜0.16萬畝,其他農作物11.61萬畝。

  為高效推動復種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菜籃子”市長責任制,優化復種結構,堅持“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草則草”原則,重點發展蔬菜、綠肥等作物復種,提高耕地復種指數,構建高效種植模式。各地按照實際,合理選擇“馬鈴薯+蔬菜、蠶豆+蔬菜”等多種復種模式,實現應種盡種。

  為充分發揮農業重大技術推廣項目優勢,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種養結合模式,按照“高校+科研院所+推廣單位”三位協作原則,構建“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層農技推廣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鏈條式技術推廣服務模式,持續強化復種模式創新研究及示范推廣。為提高復種關鍵技術到位率,集中開展“蠶豆+”“油菜+”復種模式培訓班10次,累計培訓新型經營主體1100余人次。

  同時,在新建高標準農田地塊,將復種豆科作物與培肥地力相結合,促進復種面積增加。依托輪作倒茬、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推進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促進農機農藝融合,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作者 楊紅霞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