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咸文靜
發布時間:2025-01-24 07:25:22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50124061701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千家萬戶,連接起廣闊鄉村的新生活。殷之皓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新年伊始,一個個好消息傳來。

  走出新天地——1月7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通過“點對點、崗對崗”一站式輸送服務,使26名務工群眾踏上了赴廣東務工就業的增收之旅;

  邁出新步伐——1月14日召開的全省民政工作會議提出,今年青海要全面推進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構建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圈”,要提升兒童福利服務水平,打造示范性村(社區)“兒童之家”;

  體驗新聯通——1月15日,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項目積石峽黃河特大橋完成主拱合攏。該大橋的建成將與川大高速、臨大高速、大循高速緊密相連,進一步完善甘青公路網,為當地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

  一個個“新”,串聯起說不完的民生故事。

  新的一年,“十四五”規劃要收官,“十五五”開局要謀劃,這在推進現代化新青海建設進程中意義重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QQ圖片20250124061708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患者在“家門口”就醫。咸文靜 攝

  關切點:直面群眾急難愁盼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斷升級。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更好的社會保障……這些“更”,既是群眾的期許,也是全省兩會的重要聚焦點。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一年。青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從實處著眼、短處著手、細處著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出了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

  成果,體現在促進就業上。一年來,城鎮新增就業6.45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9.38萬人次。1.52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幫扶就業率達90%以上。退役軍人安置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4萬人次,青海拉面、青繡、互助家政、大通護工等49個特色勞務品牌發展壯大。

  成果,融入在日常點滴里。最近,家住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藏族鄉比塘村的李加琢磨著換輛新車。隨著尕楞(鄉政府)至公伯峽公路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徹底解決了沿線包括比塘村在內的18個村以往道路狹窄、路面破損、錯車困難等出行難題。過去一年,我省新改建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5733公里,高原路面冷再生和生態建設技術得到國務院肯定。

  成果,蘊藏在公共服務中。“將來我想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長笛演奏家!”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在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背景下由滬青共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學,去年,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在學校正式成立,來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的葉西才忠在這里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關鍵在于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都蘭縣宗加鎮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靠著發展特色產業,這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省人大代表秀仁其美格的家就在宗加鎮努日村。

  “就業、收入、教育、醫療……每年兩會民生話題熱度都很高。”這次兩會,省人大代表、海西州都蘭縣宗加鎮努日村婦聯副主席秀仁其美格依然關注民生領域。在努日村,養殖業是很多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于交通、宣傳、產業帶頭人等方面存在不足,產業發展并不容易。

  “作為農牧民代表,希望能夠增加牛羊保險種類,減輕自然災害對農牧民群眾的影響。另外,我希望家鄉高品質的羊肉能夠被更多人所了解,直播帶貨也好、聯系市場也罷,能有一些產業帶頭人帶動我們發展。”秀仁其美格期待地說。

QQ圖片20250124061715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引領和帶動了青海省技能水平整體提升。陸廣濤 攝

  著力點:強弱項填空白

  “歷經一年鏖戰,曙光終破陰霾,黃河之濱,一座寄托萬千希望的新村拔地而起!”1月19日下午,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金田村村委會主任王正才向大家介紹了家鄉重建的情況。

  “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省市縣各項民生保障措施接續發力,就醫、就學、就業等方面政策全面落實。我們將就近就業增收作為重要渠道,鼓勵動員村民投入重建工作,以工代賑項目用工20余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積極謀劃搬遷群眾增收致富路子,統籌推進新村產業項目,金田村麻花、月餅加工項目正式投產……”

  是啊,如今,走在去往中川鄉的路上,眼前滿是生機與希望,這是一條砥礪奮進的不凡道路。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石山地震災后重建240個項目全部完工,重建和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房屋全部交付,3萬余戶受災群眾住進新居,創造了在青藏高原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的重建奇跡,災后恢復重建取得全面勝利!

  “2024年是民和水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水利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民和水利系統近20年投資最大、項目最多、任務最重的一年。”作為重建工作的參與者,省人大代表、民和縣水利局黨組成員趙國勝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地震發生后,民和縣水利部門班子成員現場指揮、現場協調推進項目建設,按照既定目標和重要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水利災后重建項目涵蓋人飲、灌溉、防洪等共計28項,建成后可解決并改善7個鄉鎮27個村7291戶的人畜飲水問題,改善6.5萬畝(4333.33 公頃)農田灌溉問題。到2024年12月,28項災后重建項目均已完工投用,災后重建各項任務圓滿高效完成,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完工的目標。”趙國勝告訴記者。

  民生事業在惠民利民中更有溫度。

  2024年,青海從民生領域短處著手,突出強弱項、填空白,讓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亮點。

  ——兜底線。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社保待遇、救助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

  ——強服務。新改建農村互助幸福院104個,為2298戶困難老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增至4.14個。

  ——重均衡。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省覆蓋,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標提升幅度全國第一。

QQ圖片20250124061722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村民在新居迎來新年。陸廣濤 攝

  突破點:以改革激發活力開拓空間

  從民生領域自身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回應社會關切,就是改革和創新的發力點。

  年近八旬的張國良家住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麻家莊村。去年年底,老人因關節炎復發,住進一公里外的窎溝衛生院。經過針灸、艾灸、TDP治療,癥狀得以緩解。

  縣鄉醫院是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守門人”。同許多山區鄉鎮一樣,過去,窎溝衛生院醫療條件很薄弱,群眾來這兒大多只能買個感冒藥。

  “現在除了血常規、B超、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外,中醫館也是我們的亮點之一。”院長姚瀟旭說,依托醫聯體,衛生院硬件、軟件得到極大提升。

  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讓患者在“家門口”就醫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2024年12月1日,家住大通縣塔爾鎮的林發財突然腹痛難忍,來到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第三分院就診后,醫生判斷是腸梗阻,專家會診后確定需要手術。

  “大夫,能不去西寧做手術嗎?”得知檢查結果,林發財的家屬有些為難。

  “放心,就在縣上做!”普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海峰隨即將初診信息傳報上級醫院。很快,專家從西寧趕來,評估、問診……爭分奪秒的三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抓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每個市州至少有一家醫院提供心理門診、睡眠門診服務,市州內醫療機構之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項目超過200項,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深推醫療機構“無陪護”病房試點。

  這項內容,恰好也是省政協委員、農工黨青海省委會主委王昆所關心的領域。

  “近年來,我省聚焦‘健康青海’建設,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壯大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發展中藏醫事業,深入實施‘青南支醫’‘環湖支醫’行動,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但王昆也在調研中發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夠均衡,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不夠理想,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較弱,難以滿足當地群眾的健康管理需求。

  “為此,我建議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緊抓‘錢、人、編制’這三大核心要素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切實推行‘縣聘鄉用’‘鄉聘村用’等用人機制,同步實施服務、技術、管理下沉,推動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同時,以‘一院一策’精準幫扶,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另外,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實現全省醫療衛生機構電子病歷及婦幼保健、免疫規劃等重點公共衛生業務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信息跨機構、跨區域動態歸集和共享,促進電子處方流轉和信息調閱。”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迎春啟程,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我們期待著各族群眾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四次會議
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公告
【我從基層來】改革新潮涌 奮楫新征程
西寧:聯合檢查保障節前農貿市場安全有序
24H熱點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青海安排部署寒潮降雪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青海日報社論】干字當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青海實...
田園牧野歡歌起 鄉村振興畫卷新
乘風破浪開新局 斗志昂揚再出發——省十四屆人大三...
【代表委員話發展】同心奔赴美好生活
【兩會時評】拿出“干字當頭”的奮進姿態
【數讀報告】20%雙增長的“青海人氣”
青海省迎新春交響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奏響
青海深入開展“博愛送萬家”活動
熱點圖片
送春聯 迎新春
送春聯 迎新春
【聚焦全省兩會·兩會看點】辦好民生實事 擦亮幸福底色
【聚焦全省兩會·兩會...
【新春走基層·情滿春運路】高原鐵路“智慧消防” 護航春運平安路
【新春走基層·情滿春...
【新春走基層】燃!青海老字號 新春好味道
【新春走基層】燃!...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
共居青海 共建和諧 共享美好
共居青海 共建和諧 ...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兩會熱議】石榴花開別樣紅 民族團結情意濃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一線見聞】鄰里和諧“百家宴” 綻放團結幸;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青海日報
2025-01-24 07:2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青海日報
2025-01-24 07:2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 2025-01-24 07:25:22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124061701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千家萬戶,連接起廣闊鄉村的新生活。殷之皓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新年伊始,一個個好消息傳來。

  走出新天地——1月7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通過“點對點、崗對崗”一站式輸送服務,使26名務工群眾踏上了赴廣東務工就業的增收之旅;

  邁出新步伐——1月14日召開的全省民政工作會議提出,今年青海要全面推進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構建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圈”,要提升兒童福利服務水平,打造示范性村(社區)“兒童之家”;

  體驗新聯通——1月15日,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項目積石峽黃河特大橋完成主拱合攏。該大橋的建成將與川大高速、臨大高速、大循高速緊密相連,進一步完善甘青公路網,為當地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

  一個個“新”,串聯起說不完的民生故事。

  新的一年,“十四五”規劃要收官,“十五五”開局要謀劃,這在推進現代化新青海建設進程中意義重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QQ圖片20250124061708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患者在“家門口”就醫。咸文靜 攝

  關切點:直面群眾急難愁盼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斷升級。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更好的社會保障……這些“更”,既是群眾的期許,也是全省兩會的重要聚焦點。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一年。青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從實處著眼、短處著手、細處著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出了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

  成果,體現在促進就業上。一年來,城鎮新增就業6.45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9.38萬人次。1.52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幫扶就業率達90%以上。退役軍人安置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4萬人次,青海拉面、青繡、互助家政、大通護工等49個特色勞務品牌發展壯大。

  成果,融入在日常點滴里。最近,家住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藏族鄉比塘村的李加琢磨著換輛新車。隨著尕楞(鄉政府)至公伯峽公路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徹底解決了沿線包括比塘村在內的18個村以往道路狹窄、路面破損、錯車困難等出行難題。過去一年,我省新改建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5733公里,高原路面冷再生和生態建設技術得到國務院肯定。

  成果,蘊藏在公共服務中。“將來我想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長笛演奏家!”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在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背景下由滬青共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學,去年,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在學校正式成立,來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的葉西才忠在這里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關鍵在于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都蘭縣宗加鎮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靠著發展特色產業,這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省人大代表秀仁其美格的家就在宗加鎮努日村。

  “就業、收入、教育、醫療……每年兩會民生話題熱度都很高。”這次兩會,省人大代表、海西州都蘭縣宗加鎮努日村婦聯副主席秀仁其美格依然關注民生領域。在努日村,養殖業是很多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于交通、宣傳、產業帶頭人等方面存在不足,產業發展并不容易。

  “作為農牧民代表,希望能夠增加牛羊保險種類,減輕自然災害對農牧民群眾的影響。另外,我希望家鄉高品質的羊肉能夠被更多人所了解,直播帶貨也好、聯系市場也罷,能有一些產業帶頭人帶動我們發展。”秀仁其美格期待地說。

QQ圖片20250124061715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引領和帶動了青海省技能水平整體提升。陸廣濤 攝

  著力點:強弱項填空白

  “歷經一年鏖戰,曙光終破陰霾,黃河之濱,一座寄托萬千希望的新村拔地而起!”1月19日下午,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金田村村委會主任王正才向大家介紹了家鄉重建的情況。

  “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省市縣各項民生保障措施接續發力,就醫、就學、就業等方面政策全面落實。我們將就近就業增收作為重要渠道,鼓勵動員村民投入重建工作,以工代賑項目用工20余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積極謀劃搬遷群眾增收致富路子,統籌推進新村產業項目,金田村麻花、月餅加工項目正式投產……”

  是啊,如今,走在去往中川鄉的路上,眼前滿是生機與希望,這是一條砥礪奮進的不凡道路。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石山地震災后重建240個項目全部完工,重建和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房屋全部交付,3萬余戶受災群眾住進新居,創造了在青藏高原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的重建奇跡,災后恢復重建取得全面勝利!

  “2024年是民和水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水利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民和水利系統近20年投資最大、項目最多、任務最重的一年。”作為重建工作的參與者,省人大代表、民和縣水利局黨組成員趙國勝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地震發生后,民和縣水利部門班子成員現場指揮、現場協調推進項目建設,按照既定目標和重要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水利災后重建項目涵蓋人飲、灌溉、防洪等共計28項,建成后可解決并改善7個鄉鎮27個村7291戶的人畜飲水問題,改善6.5萬畝(4333.33 公頃)農田灌溉問題。到2024年12月,28項災后重建項目均已完工投用,災后重建各項任務圓滿高效完成,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完工的目標。”趙國勝告訴記者。

  民生事業在惠民利民中更有溫度。

  2024年,青海從民生領域短處著手,突出強弱項、填空白,讓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亮點。

  ——兜底線。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社保待遇、救助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

  ——強服務。新改建農村互助幸福院104個,為2298戶困難老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增至4.14個。

  ——重均衡。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省覆蓋,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標提升幅度全國第一。

QQ圖片20250124061722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村民在新居迎來新年。陸廣濤 攝

  突破點:以改革激發活力開拓空間

  從民生領域自身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回應社會關切,就是改革和創新的發力點。

  年近八旬的張國良家住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麻家莊村。去年年底,老人因關節炎復發,住進一公里外的窎溝衛生院。經過針灸、艾灸、TDP治療,癥狀得以緩解。

  縣鄉醫院是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守門人”。同許多山區鄉鎮一樣,過去,窎溝衛生院醫療條件很薄弱,群眾來這兒大多只能買個感冒藥。

  “現在除了血常規、B超、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外,中醫館也是我們的亮點之一。”院長姚瀟旭說,依托醫聯體,衛生院硬件、軟件得到極大提升。

  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讓患者在“家門口”就醫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2024年12月1日,家住大通縣塔爾鎮的林發財突然腹痛難忍,來到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第三分院就診后,醫生判斷是腸梗阻,專家會診后確定需要手術。

  “大夫,能不去西寧做手術嗎?”得知檢查結果,林發財的家屬有些為難。

  “放心,就在縣上做!”普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海峰隨即將初診信息傳報上級醫院。很快,專家從西寧趕來,評估、問診……爭分奪秒的三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抓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每個市州至少有一家醫院提供心理門診、睡眠門診服務,市州內醫療機構之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項目超過200項,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深推醫療機構“無陪護”病房試點。

  這項內容,恰好也是省政協委員、農工黨青海省委會主委王昆所關心的領域。

  “近年來,我省聚焦‘健康青海’建設,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壯大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發展中藏醫事業,深入實施‘青南支醫’‘環湖支醫’行動,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但王昆也在調研中發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夠均衡,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不夠理想,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較弱,難以滿足當地群眾的健康管理需求。

  “為此,我建議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緊抓‘錢、人、編制’這三大核心要素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切實推行‘縣聘鄉用’‘鄉聘村用’等用人機制,同步實施服務、技術、管理下沉,推動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同時,以‘一院一策’精準幫扶,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另外,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實現全省醫療衛生機構電子病歷及婦幼保健、免疫規劃等重點公共衛生業務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信息跨機構、跨區域動態歸集和共享,促進電子處方流轉和信息調閱。”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迎春啟程,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我們期待著各族群眾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作者 咸文靜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