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兩會現場】增進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田得乾
發布時間:2025-01-24 07:26:19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追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目標任務中提出,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要實現青海樣板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在發展中改善民生  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

  “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絲毫不減,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達76%,年初確定的十大類44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從政府工作報告對2024年的工作回顧中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實事要事,全面落實民生實事,繪就了溫暖幸福的民生畫卷。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委副書記、縣長孔慶吉表示,近年來,天峻縣聚焦讓群眾安其居、舒其心、樂其業,持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著眼于城區、牧區兩個區域實際,實施“城區網片互補、牧區分片聯治”的“兩區分治”模式,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全州第一,被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探索出基層治理創新的天峻實踐。圍繞加強民生保障,打造首個零工市場,建立“城校+鄉校”“融合型”辦學模式,建成老年照護、活動為一體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天峻縣人民醫院正式同海西州人民醫院結成醫共體,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孔慶吉表示,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州的各項任務部署,立足“四縣戰略”,團結帶領全縣各族群眾,切實以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將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健全完善巡護管護體系,讓農牧民群眾吃上生態飯、端牢生態碗。探索推行“生態引領、有機打造、種業振興、均衡出欄、產業提質”轉型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以百湖沙漠景區建設為突破口,做好“文旅+”文章,培育一批生態游、文化游、體驗游等文體農商融合發展產業,讓群眾充分享受發展紅利。同時,大力推行微改革、微舉措,打造15分鐘生活圈,高效推進物業管理、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讓改革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改革中聚焦關切 人民獲得感持續增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牽動著千家萬戶。

  實施學校建設項目902個,增加基礎教育學位1.2萬個,新增博士點4個、碩士點10個,建成3個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時隔66年,青海再次獲批2所本科高校,青海理工學院、青海職業技術大學實現首次招生。

  “政府工作報告用一個個數據,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擺在民生事業的重要位置優先發展,在不斷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征程中追求高質量教育的決心。”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中學黨總支書記劉增敏說:“近年來,我立足本職崗位,聚焦教育事業,持續關注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積極實踐和深入基層調研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高考綜合改革與推進等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增強了我當好教育人、做好代表事的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實施教育強省戰略的部署中,也提出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等重點工作。

  “當然,教育發展依然有瓶頸,如部分地區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小學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等,制約著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和學校整體工作推進。”劉增敏認為,要解決教育領域目前存在的短板,需要合理謀劃教師新聘工作,以三至五年為規劃,測算退休教師人數,柔性引編,使新進教師每年少量源源不斷補充到教師隊伍中,達到老中青教師人數整體均衡。要加快農牧區小學教師專業化建設和補充,五育并舉將更富成效。同時,適當傾斜男性在教師招聘中的性別占比,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富陽剛與活力。

  劉增敏表示,今后將不斷以省級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責任鼓勵和鞭策自己,繼續聚焦教育事業,圍繞老百姓對美好教育的需求,在幼兒園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方面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決策中傾聽呼聲  更好滿足人民新期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嬰幼兒托育服務,看似微觀層面的小問題,實則關系國計民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化,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就要用心傾聽群眾呼聲,加大力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才能使決策部署更加符合基層實際、更加貼近群眾期盼,讓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順應人民期盼,回應人民關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新增普惠托位4200個,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普惠式托育服務作為一種面向大眾、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務模式,對于緩解家庭育兒壓力、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會秘書長楊占武表示,雖然當前我省普惠式托育服務在供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托位缺口大且布局不均衡、政策協同性差和管理薄弱、缺乏統一標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專業人才短缺、師資隊伍薄弱等諸多問題。

  對此,楊占武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托育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開辦托育機構,增加托位供給,合理規劃托育機構的布局;要完善政策與管理,建立教育、衛生健康、民政等多部門的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普惠式托育服務的管理體制,明確審批標準和監管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要盡快制定統一的托育服務質量標準,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加強對托育機構的準入、運營、安全等方面的監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完善的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托育專業人才的供給能力,提高托育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要強化宣傳引導,轉變家庭觀念與完善社會支持,提高家庭對托育服務的接受度,引導支持企事業單位設置托育機構,為托育服務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創造高品質生活,各族群眾笑容會更多、心里會更暖!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四次會議
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公告
【我從基層來】改革新潮涌 奮楫新征程
西寧:聯合檢查保障節前農貿市場安全有序
24H熱點
著力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
青海安排部署寒潮降雪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青海日報社論】干字當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青海實...
田園牧野歡歌起 鄉村振興畫卷新
乘風破浪開新局 斗志昂揚再出發——省十四屆人大三...
【代表委員話發展】同心奔赴美好生活
【兩會時評】拿出“干字當頭”的奮進姿態
【數讀報告】20%雙增長的“青海人氣”
青海省迎新春交響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奏響
青海深入開展“博愛送萬家”活動
熱點圖片
送春聯 迎新春
送春聯 迎新春
【聚焦全省兩會·兩會看點】辦好民生實事 擦亮幸福底色
【聚焦全省兩會·兩會...
【新春走基層·情滿春運路】高原鐵路“智慧消防” 護航春運平安路
【新春走基層·情滿春...
【新春走基層】燃!青海老字號 新春好味道
【新春走基層】燃!...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
共居青海 共建和諧 共享美好
共居青海 共建和諧 ...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兩會熱議】石榴花開別樣紅 民族團結情意濃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一線見聞】鄰里和諧“百家宴” 綻放團結幸;
【兩會特刊·會內會外...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兩會現場】增進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青海日報
2025-01-24 07: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兩會現場】增進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青海日報
2025-01-24 07: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兩會現場】增進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 2025-01-24 07:26:19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追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目標任務中提出,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樣板。要實現青海樣板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在發展中改善民生  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

  “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絲毫不減,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達76%,年初確定的十大類44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從政府工作報告對2024年的工作回顧中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實事要事,全面落實民生實事,繪就了溫暖幸福的民生畫卷。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委副書記、縣長孔慶吉表示,近年來,天峻縣聚焦讓群眾安其居、舒其心、樂其業,持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著眼于城區、牧區兩個區域實際,實施“城區網片互補、牧區分片聯治”的“兩區分治”模式,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全州第一,被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探索出基層治理創新的天峻實踐。圍繞加強民生保障,打造首個零工市場,建立“城校+鄉校”“融合型”辦學模式,建成老年照護、活動為一體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天峻縣人民醫院正式同海西州人民醫院結成醫共體,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孔慶吉表示,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州的各項任務部署,立足“四縣戰略”,團結帶領全縣各族群眾,切實以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將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健全完善巡護管護體系,讓農牧民群眾吃上生態飯、端牢生態碗。探索推行“生態引領、有機打造、種業振興、均衡出欄、產業提質”轉型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以百湖沙漠景區建設為突破口,做好“文旅+”文章,培育一批生態游、文化游、體驗游等文體農商融合發展產業,讓群眾充分享受發展紅利。同時,大力推行微改革、微舉措,打造15分鐘生活圈,高效推進物業管理、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讓改革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改革中聚焦關切 人民獲得感持續增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牽動著千家萬戶。

  實施學校建設項目902個,增加基礎教育學位1.2萬個,新增博士點4個、碩士點10個,建成3個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時隔66年,青海再次獲批2所本科高校,青海理工學院、青海職業技術大學實現首次招生。

  “政府工作報告用一個個數據,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擺在民生事業的重要位置優先發展,在不斷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征程中追求高質量教育的決心。”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中學黨總支書記劉增敏說:“近年來,我立足本職崗位,聚焦教育事業,持續關注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積極實踐和深入基層調研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高考綜合改革與推進等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增強了我當好教育人、做好代表事的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實施教育強省戰略的部署中,也提出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等重點工作。

  “當然,教育發展依然有瓶頸,如部分地區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小學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等,制約著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和學校整體工作推進。”劉增敏認為,要解決教育領域目前存在的短板,需要合理謀劃教師新聘工作,以三至五年為規劃,測算退休教師人數,柔性引編,使新進教師每年少量源源不斷補充到教師隊伍中,達到老中青教師人數整體均衡。要加快農牧區小學教師專業化建設和補充,五育并舉將更富成效。同時,適當傾斜男性在教師招聘中的性別占比,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富陽剛與活力。

  劉增敏表示,今后將不斷以省級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責任鼓勵和鞭策自己,繼續聚焦教育事業,圍繞老百姓對美好教育的需求,在幼兒園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方面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決策中傾聽呼聲  更好滿足人民新期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嬰幼兒托育服務,看似微觀層面的小問題,實則關系國計民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化,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就要用心傾聽群眾呼聲,加大力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才能使決策部署更加符合基層實際、更加貼近群眾期盼,讓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順應人民期盼,回應人民關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新增普惠托位4200個,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普惠式托育服務作為一種面向大眾、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務模式,對于緩解家庭育兒壓力、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會秘書長楊占武表示,雖然當前我省普惠式托育服務在供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托位缺口大且布局不均衡、政策協同性差和管理薄弱、缺乏統一標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專業人才短缺、師資隊伍薄弱等諸多問題。

  對此,楊占武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托育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開辦托育機構,增加托位供給,合理規劃托育機構的布局;要完善政策與管理,建立教育、衛生健康、民政等多部門的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普惠式托育服務的管理體制,明確審批標準和監管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要盡快制定統一的托育服務質量標準,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加強對托育機構的準入、運營、安全等方面的監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完善的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托育專業人才的供給能力,提高托育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要強化宣傳引導,轉變家庭觀念與完善社會支持,提高家庭對托育服務的接受度,引導支持企事業單位設置托育機構,為托育服務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創造高品質生活,各族群眾笑容會更多、心里會更暖!

作者 田得乾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