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強調,促進民族團結,在營造安定和諧社會局面上呈現新氣象。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做好青海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責任重大,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畫好最大同心圓、凝聚最強向心力。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族群眾在昆侖山下、三江河畔相互融合、和衷共濟、團結奮進,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艷。特別是2024年,全省上下積極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多個一”抓手體系,創新推進“民族團結+”融合發展行動,深入挖掘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青海實踐,不斷激活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價值,讓各族群眾更加堅定自覺地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今天青海各族兒女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社會和諧、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始終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針、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我們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創建,始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形成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營造安定和諧社會局面,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需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各地要圍繞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深化創建,讓“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繡”“石榴籽家園”等品牌的底色更加鮮亮,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讓共有精神家園更加可感可及,在創建收官之年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鶎幼鳛榉⻊杖嗣“最后一公里”的發力點,也是鞏固民族團結的大廈之基,要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基層治理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創新治理模式,激發基層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傾力打造各族群眾的幸福家園、平安青海。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營造安定和諧社會局面,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我們凝聚起心向習近平總書記、緊跟黨中央的感恩之情、奮進之志,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團結一心、感恩奮進,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