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綠色綻沃野 農牧譜新篇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洪玉杰
發布時間:2025-03-09 07:58:54
編輯:馬琦雯

生產線上的牛奶成品下線打包裝箱。

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帶動農戶就業增收。

發展特色農業,助力農民增收。

電商產業平臺打開特色產品好銷路。

黑帳篷。/藏羊。記者 洪玉杰 攝

青稞。洪玉杰 攝 除署名外圖片由李娜 魏雅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青海一樣,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于此,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被賦予“國之大者”的重要使命;

  生態文明的高地,決定了產業“四地”的高度,著眼于廣袤農牧區和廣大農牧民群眾,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不僅為青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找準了著力點,也為全國生態優勢區創新發展找到了突破口。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2024年全省各地結合當地農牧業資源稟賦,緊緊圍繞提質、穩量、補鏈、擴輸四個關鍵環節,聚力打造“凈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農牧業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全省輸出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110.15萬噸、173.2億元,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抓產業:冷涼蔬菜闖出大市場

  3月6日上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青海代表團在舉行的開放團組會議上,就青海冷涼蔬菜已進入香港市場,并深受當地民眾喜愛一事,全國人大代表王國棟回答了記者提問。

  王國棟代表介紹,青海省冷涼蔬菜正在以燎原之勢迅速壯大起來,冷涼蔬菜已經成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青海農業生產的一張靚麗名片。今后將有枸杞、冷水魚、藜麥、青稞、蜂蜜、沙棘等越來越多的來自青海高原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青字號”品牌的最大價值體現在生態上,“綠色”是青海農牧業發展的最亮眼底色,也是最大的“底氣”。這種“底氣”,在山,在水,在良好的生態和豐富的農牧資源。

  冷涼蔬菜又稱為高原夏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至25℃之間。以互助土族自治縣為代表,因海拔高,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氣候冷涼濕潤,土壤肥沃,為高原冷涼綠色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月7日,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接收到了來自澳門的150千克新鮮豆苗的訂單,這已經是該公司繼高原冷涼蔬菜供應香港后,再次擴大“朋友圈”,進入澳門市場。

  “這兩天豆苗的市場價一斤(0.5千克)高達25元,公司在大通縣一共流轉了135公頃土地,豆苗就種植了60公頃,如果市場景氣,還會擴大種植。”森田農業負責人王顯付告訴記者,僅2024年,公司率先完成出境蔬菜備案54公頃,向粵港澳、北上廣等地供應,已輸出優質冷涼蔬菜500噸。

  推動高原特色優勢農牧業健康發展,我省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0.5萬公頃,產量達到118.3萬噸;全省蔬菜產量達161萬噸;全省牛羊出欄達到936.59萬頭(只),冷水魚產量達到1.9萬噸,出口5529噸,出口額達3.1億元。

  強產業:綠色農牧走出新路子

  初春的高原,大湖冰封,草原壯美。在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吉爾孟鄉秀腦貢麻村的牦牛養殖基地,成群的牦牛在設施暖棚悠然吃草。

  從粗放式養殖到如今的集約化養殖,從最初的不愿接受,到如今嘗到“甜頭”,秀腦貢麻村的養殖大戶才青加說:“曾經過度放牧對草場破壞嚴重,而且牛羊吃不飽,經濟收益也不行。”

  近年來,村里開始積極探索現代化生態畜牧業養殖模式,推行“企業+合作社+農牧民”合作模式,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等形式,帶領牧戶科學養殖,F如今全村采取“放牧+舍飼”科學養殖方式,既降低了草場承載壓力,也走上了一條科學養殖的路子。

  我省生態環境獨特,同時也十分脆弱。這就意味著,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道路上,本就耕地面積占比較小的青海,無法在增量上著重墨。“先做大,再做強”是行不通的,如果一味地擴張增量,將會對青海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更加無力承載農牧業的持續發展。

  為此,錨定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目標,分類推進十大特色產業三年行動,加力發展精深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打造多功能直播電商基地和“產地倉”,推動“農體文旅商”融出新氣象、新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青海省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首席專家王艦介紹,隨著青海綠色循環發展有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占到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同時,青海建設省級綠色防控基地20萬公頃,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7.5%。累計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20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8.2%。

  興產業:農體文旅商融出新動能

  從廣袤無垠的雪山草原到神奇壯闊的柴達木盆地,從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畔到山川秀美的河湟谷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藜麥、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等多種高質量綠色有機農畜產品。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創新采用“村企聯營”模式,成功引入一家蔬菜加工民營企業,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收入,更是為村民打開了就業的大門。

  全國人大代表、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畢生龍介紹,該村依托良好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關鍵舉措,積極探索“農牧融合、草畜聯動,產銷供一體”發展模式,建立了“玉米→秸稈→養殖→肥料”的循環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草畜聯動、有機肥還田一體化循環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綠色資源”向“經濟資本”的轉變。

  2024年10月,“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落下帷幕。歷經四個多月、14輪56場,在這片高天厚土上,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場將文化、體育、農牧、商業、旅游緊密交織的產業盛宴。

  以“品足球盛宴、享高原臻品、游大美青海”為主題,以足球賽事為載體,貫穿特色農畜產品展銷、特色文旅產品展示、特色文藝節目展演等各領域、各環節,全方位展現各地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特色產品,凸顯大美青海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人文之美。

  “‘青超聯賽’給企業搭建了推銷品牌展示產品的平臺,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青海三江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余大云說。了解得知,海南州以“青超聯賽”為載體,積極開展農畜產品展銷推介。賽事期間,累計組織州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涉農經營主體共計186家參與賽事活動,線上線下銷售成效顯著。

  一場賽事,帶一座城,興一方產業。正如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常紅安表示,“五業”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品牌共享、活動共辦、平臺共建、消費共促、質量共提、效果共享等各方面有很多可以協作協同的地方,在推動產業大融合、發展高質量上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推薦閱讀
青海代表團審議代表法修正草案
青海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名單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級職稱任職資格人員公示
歡慶"三八"節 西寧市開展"夏都宣姐"宣講大賽
青海大通全力打造“大通護工”勞務品牌
24H熱點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實干有“力度” 民生有...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綠色綻沃野 農牧譜新篇
【兩會特別報道】乘長風破萬里浪 揚勁帆向濤頭立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高原大地繪就城鄉共美新畫卷...
【兩會特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
全方位擴大內需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護航”——“牢...
【全國兩會特刊】高原大地產業興帶動村民富
打造開放之城,以改革之鑰開新局——關注西寧打造...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萬卡...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呵護“光明”...
熱點圖片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高原大地繪就城鄉共美新畫卷——“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系列述評之五
【兩會特刊·青報觀察...
【兩會特別報道】乘長風破萬里浪 揚勁帆向濤頭立
【兩會特別報道】乘...
【京青一家人】“我對玉樹親人的真情斷不了!”
【京青一家人】“我...
祝賀!9名個人和14個集體獲省婦聯表彰
祝賀!9名個人和14個...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為了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記2024屆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葛智靚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貢獻“她”力量 綻放“她”風采】追夢新時代 巾幗綻芳華——青海省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紀實
【貢獻“她”力量 綻...
蔡奇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堅定必勝信心 保持戰略定力 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蔡奇在參加青海代表...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攀登人生的第一座雪山”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綠色綻沃野 農牧譜新篇

青海日報
2025-03-09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綠色綻沃野 農牧譜新篇

青海日報
2025-03-09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兩會特刊·今日關注】綠色綻沃野 農牧譜新篇

  • 2025-03-09 07:58:54
  • 來源:青海日報

生產線上的牛奶成品下線打包裝箱。

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帶動農戶就業增收。

發展特色農業,助力農民增收。

電商產業平臺打開特色產品好銷路。

黑帳篷。/藏羊。記者 洪玉杰 攝

青稞。洪玉杰 攝 除署名外圖片由李娜 魏雅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青海一樣,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于此,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被賦予“國之大者”的重要使命;

  生態文明的高地,決定了產業“四地”的高度,著眼于廣袤農牧區和廣大農牧民群眾,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不僅為青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找準了著力點,也為全國生態優勢區創新發展找到了突破口。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2024年全省各地結合當地農牧業資源稟賦,緊緊圍繞提質、穩量、補鏈、擴輸四個關鍵環節,聚力打造“凈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農牧業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全省輸出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110.15萬噸、173.2億元,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抓產業:冷涼蔬菜闖出大市場

  3月6日上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青海代表團在舉行的開放團組會議上,就青海冷涼蔬菜已進入香港市場,并深受當地民眾喜愛一事,全國人大代表王國棟回答了記者提問。

  王國棟代表介紹,青海省冷涼蔬菜正在以燎原之勢迅速壯大起來,冷涼蔬菜已經成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青海農業生產的一張靚麗名片。今后將有枸杞、冷水魚、藜麥、青稞、蜂蜜、沙棘等越來越多的來自青海高原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青字號”品牌的最大價值體現在生態上,“綠色”是青海農牧業發展的最亮眼底色,也是最大的“底氣”。這種“底氣”,在山,在水,在良好的生態和豐富的農牧資源。

  冷涼蔬菜又稱為高原夏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至25℃之間。以互助土族自治縣為代表,因海拔高,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氣候冷涼濕潤,土壤肥沃,為高原冷涼綠色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月7日,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接收到了來自澳門的150千克新鮮豆苗的訂單,這已經是該公司繼高原冷涼蔬菜供應香港后,再次擴大“朋友圈”,進入澳門市場。

  “這兩天豆苗的市場價一斤(0.5千克)高達25元,公司在大通縣一共流轉了135公頃土地,豆苗就種植了60公頃,如果市場景氣,還會擴大種植。”森田農業負責人王顯付告訴記者,僅2024年,公司率先完成出境蔬菜備案54公頃,向粵港澳、北上廣等地供應,已輸出優質冷涼蔬菜500噸。

  推動高原特色優勢農牧業健康發展,我省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0.5萬公頃,產量達到118.3萬噸;全省蔬菜產量達161萬噸;全省牛羊出欄達到936.59萬頭(只),冷水魚產量達到1.9萬噸,出口5529噸,出口額達3.1億元。

  強產業:綠色農牧走出新路子

  初春的高原,大湖冰封,草原壯美。在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吉爾孟鄉秀腦貢麻村的牦牛養殖基地,成群的牦牛在設施暖棚悠然吃草。

  從粗放式養殖到如今的集約化養殖,從最初的不愿接受,到如今嘗到“甜頭”,秀腦貢麻村的養殖大戶才青加說:“曾經過度放牧對草場破壞嚴重,而且牛羊吃不飽,經濟收益也不行。”

  近年來,村里開始積極探索現代化生態畜牧業養殖模式,推行“企業+合作社+農牧民”合作模式,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等形式,帶領牧戶科學養殖。現如今全村采取“放牧+舍飼”科學養殖方式,既降低了草場承載壓力,也走上了一條科學養殖的路子。

  我省生態環境獨特,同時也十分脆弱。這就意味著,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道路上,本就耕地面積占比較小的青海,無法在增量上著重墨。“先做大,再做強”是行不通的,如果一味地擴張增量,將會對青海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更加無力承載農牧業的持續發展。

  為此,錨定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目標,分類推進十大特色產業三年行動,加力發展精深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打造多功能直播電商基地和“產地倉”,推動“農體文旅商”融出新氣象、新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青海省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首席專家王艦介紹,隨著青海綠色循環發展有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占到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同時,青海建設省級綠色防控基地20萬公頃,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7.5%。累計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20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8.2%。

  興產業:農體文旅商融出新動能

  從廣袤無垠的雪山草原到神奇壯闊的柴達木盆地,從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畔到山川秀美的河湟谷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藜麥、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等多種高質量綠色有機農畜產品。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創新采用“村企聯營”模式,成功引入一家蔬菜加工民營企業,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收入,更是為村民打開了就業的大門。

  全國人大代表、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畢生龍介紹,該村依托良好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關鍵舉措,積極探索“農牧融合、草畜聯動,產銷供一體”發展模式,建立了“玉米→秸稈→養殖→肥料”的循環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草畜聯動、有機肥還田一體化循環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綠色資源”向“經濟資本”的轉變。

  2024年10月,“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落下帷幕。歷經四個多月、14輪56場,在這片高天厚土上,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場將文化、體育、農牧、商業、旅游緊密交織的產業盛宴。

  以“品足球盛宴、享高原臻品、游大美青海”為主題,以足球賽事為載體,貫穿特色農畜產品展銷、特色文旅產品展示、特色文藝節目展演等各領域、各環節,全方位展現各地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特色產品,凸顯大美青海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人文之美。

  “‘青超聯賽’給企業搭建了推銷品牌展示產品的平臺,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青海三江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余大云說。了解得知,海南州以“青超聯賽”為載體,積極開展農畜產品展銷推介。賽事期間,累計組織州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涉農經營主體共計186家參與賽事活動,線上線下銷售成效顯著。

  一場賽事,帶一座城,興一方產業。正如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常紅安表示,“五業”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品牌共享、活動共辦、平臺共建、消費共促、質量共提、效果共享等各方面有很多可以協作協同的地方,在推動產業大融合、發展高質量上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 洪玉杰
編輯:馬琦雯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