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鄉村振興在青海】“蔬菜村”里種菜忙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楊紅霞 石延壽
發布時間:2025-03-25 08:01:07
編輯:馬燕燕
QQ圖片20250325060426菜農為菜瓜秧苗搭建保溫小拱棚。石延壽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在青海高原的最東端,湟水河南岸的平坦谷地上坐落著一個小村落,一面依山、三面環水,全村40余公頃的水澆地上菜田縱橫、拱棚錯落,這里便是被外界稱作“蔬菜村”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的下東川社。

  眼下正值一年春耕勞作的農忙時節,也是下東川社菜農育苗定植、播撒收獲的季節。3月17日,記者驅車來到下東川社,一條硬化路伸向巷間深處,銀白色的拱棚棚膜映襯著土黃色的莊廓院墻,棚內菜農定植菜苗的身影隨處可見。

  坐落于青甘交界、湟水南岸谷地的馬場垣鄉以盛產水果、蔬菜而有著民和“果蔬之鄉”的美譽,下東川社因全社常年種植蔬菜而被熟知的人們稱為青海東大門上的“蔬菜村”。

  溫潤的氣候資源、便利的區位優勢,成為大自然賦予當地村民發展蔬菜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數十年來,勤勞的下東川人不跟風、不盲從,家家戶戶都一門心思只做一件事——種蔬菜。

  在一棟種植紅筍的拱棚內,馮更才仔細打量著長勢喜人的紅筍苗,眼里滿是對蔬菜豐收的新期待。

  “我家有8畝地,多年來全都種蔬菜,其中5畝露天蔬菜、3畝拱棚蔬菜,去年收入六七萬元,盼著今年這些蔬菜再賣上個好價錢。”馮更才說,今年頭茬種了2棚菜瓜、1棚娃娃菜,“五一”過后就能上市,上市結束拉秧后緊接著要種二茬蔬菜。

  今年60歲的馮更才記憶中下東川社種菜的歷史至少有四五十年之久。“起初大多數村民都做蔬菜育種,持續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后來全部改種蔬菜,一直持續到現在。”馮更才回憶說,目前主要種植甘藍、西蘭花、散花、水果玉米、菜瓜、紅筍、辣椒、西紅柿等品種,露天種兩茬,拱棚能種三茬。

  “種菜有盼頭,但也得有一年四季忙碌到頭的勤快勁。”馮更才說,他們下東川的菜農一年四季除了過年那幾天能閑一點,其余時間幾乎天天在田間、棚內忙碌。只要有苦心,每一棵蔬菜都能變成錢。馮更才告訴記者,他家共有9個拱棚,年收入能達9萬元。

  為提高蔬菜的種植效益,下東川的菜農們從起初的露天種植,逐漸向拱棚種植過渡。2024年秋冬季,馬場垣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260萬元涉農項目資金,在下東川社扶持下新建了63棟裝配式日光拱棚,賦能“蔬菜村”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目前,下東川社已累計建起240多棟(120畝)拱棚,正催生著“蔬菜村”釋放新生機。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為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馬場垣鄉黨委政府計劃新建渠道2200米、拱棚100棟、育苗溫棚7棟,加大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品牌化建設。

  下川口村黨支部委員張先杰說,目前下東川社種的全部是蔬菜,計劃引導菜農延伸發展草莓、西甜瓜等特色水果,豐富種植結構,打造下東川特色果蔬種植基地,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拓展增收路徑,讓下東川的菜農勤耕細作的汗水,結出更多碩果。

推薦閱讀
吳曉軍在海南州調研座談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青海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名單公示
西寧市城北區持續推進“筑牢堡壘夯基行動”
青海省湟源縣靶向施策激發干部隊伍活力
24H熱點
【人勤春早 實干爭先】解鎖青海招商引資“新范...
【鄉村振興在青!俊巴恋暗啊弊冃斡
【潔凈青!ぞG色算力】逐“綠”啟“新”,馳騁綠算...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競跑春天:追尋生機與活力—...
定制客運全面鋪開 多元出行惠及百姓——“鞏固拓展...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買全球賣全球” 青海西...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搶抓春日好時光 刷新項目“...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家山鄉”...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從一張“氣象數據身份證”說...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藏莊春耕“第...
熱點圖片
青海第一條鐵路迎來首次集中“大手術”
青海第一條鐵路迎來...
【讓好人上頭條】春風不問路 善行自成蹊
【讓好人上頭條】春...
《全力救治凌小蟄》后續報道 凌小蟄能獨立爬行進食了
《全力救治凌小蟄》...
供崗2000余個!我省開展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活動
供崗2000余個!我省...
單日參觀人數破5000人:紅色文化受追捧
單日參觀人數破5000...
【人勤春早 實干爭先】解鎖青海招商引資“新范式”瞄準“高精尖” 產業鏈招商圖譜全面升級
【人勤春早 實干爭先...
【潔凈青!ぞG色算力】逐“綠”啟“新”,馳騁綠算發展新賽道——“青海綠算一年來”系列報道④
【潔凈青!ぞG色算力...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春分麥起身 肥水要緊跟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鄉村振興在青海】“蔬菜村”里種菜忙

青海日報
2025-03-25 08:0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鄉村振興在青!俊笆卟舜濉崩锓N菜忙

青海日報
2025-03-25 08:0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鄉村振興在青海】“蔬菜村”里種菜忙

  • 2025-03-25 08:01:07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325060426菜農為菜瓜秧苗搭建保溫小拱棚。石延壽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青海高原的最東端,湟水河南岸的平坦谷地上坐落著一個小村落,一面依山、三面環水,全村40余公頃的水澆地上菜田縱橫、拱棚錯落,這里便是被外界稱作“蔬菜村”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的下東川社。

  眼下正值一年春耕勞作的農忙時節,也是下東川社菜農育苗定植、播撒收獲的季節。3月17日,記者驅車來到下東川社,一條硬化路伸向巷間深處,銀白色的拱棚棚膜映襯著土黃色的莊廓院墻,棚內菜農定植菜苗的身影隨處可見。

  坐落于青甘交界、湟水南岸谷地的馬場垣鄉以盛產水果、蔬菜而有著民和“果蔬之鄉”的美譽,下東川社因全社常年種植蔬菜而被熟知的人們稱為青海東大門上的“蔬菜村”。

  溫潤的氣候資源、便利的區位優勢,成為大自然賦予當地村民發展蔬菜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數十年來,勤勞的下東川人不跟風、不盲從,家家戶戶都一門心思只做一件事——種蔬菜。

  在一棟種植紅筍的拱棚內,馮更才仔細打量著長勢喜人的紅筍苗,眼里滿是對蔬菜豐收的新期待。

  “我家有8畝地,多年來全都種蔬菜,其中5畝露天蔬菜、3畝拱棚蔬菜,去年收入六七萬元,盼著今年這些蔬菜再賣上個好價錢。”馮更才說,今年頭茬種了2棚菜瓜、1棚娃娃菜,“五一”過后就能上市,上市結束拉秧后緊接著要種二茬蔬菜。

  今年60歲的馮更才記憶中下東川社種菜的歷史至少有四五十年之久。“起初大多數村民都做蔬菜育種,持續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后來全部改種蔬菜,一直持續到現在。”馮更才回憶說,目前主要種植甘藍、西蘭花、散花、水果玉米、菜瓜、紅筍、辣椒、西紅柿等品種,露天種兩茬,拱棚能種三茬。

  “種菜有盼頭,但也得有一年四季忙碌到頭的勤快勁。”馮更才說,他們下東川的菜農一年四季除了過年那幾天能閑一點,其余時間幾乎天天在田間、棚內忙碌。只要有苦心,每一棵蔬菜都能變成錢。馮更才告訴記者,他家共有9個拱棚,年收入能達9萬元。

  為提高蔬菜的種植效益,下東川的菜農們從起初的露天種植,逐漸向拱棚種植過渡。2024年秋冬季,馬場垣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260萬元涉農項目資金,在下東川社扶持下新建了63棟裝配式日光拱棚,賦能“蔬菜村”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目前,下東川社已累計建起240多棟(120畝)拱棚,正催生著“蔬菜村”釋放新生機。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為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馬場垣鄉黨委政府計劃新建渠道2200米、拱棚100棟、育苗溫棚7棟,加大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品牌化建設。

  下川口村黨支部委員張先杰說,目前下東川社種的全部是蔬菜,計劃引導菜農延伸發展草莓、西甜瓜等特色水果,豐富種植結構,打造下東川特色果蔬種植基地,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拓展增收路徑,讓下東川的菜農勤耕細作的汗水,結出更多碩果。

作者 楊紅霞 石延壽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